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刚毅坚卓的他们 > 第四四六章 社会学者的大幸

第四四六章 社会学者的大幸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回到文庙之后,大家伙儿被胡承荫脸上的伤给吓了一跳,纷纷围上来七嘴八舌地嘘寒问暖,戴世光先生也皱着眉头凑近了看:  “承荫,你这眉毛怎么回事儿?”

“没事儿,不小心摔倒了,磕了一下。”

“你是头朝下摔的吗?能磕到眉毛这儿?”

胡承荫为了打断戴世光先生的话头,将所有整理好的调查表悉数交给了他,戴世光见他不愿多说,便识趣地没再追问,他看了看表格,用手指在上面轻轻一弹::  “这个华立中真是好样的,表格填得真漂亮,一点儿涂抹也没有,这字儿也是赏心悦目,要是其他的调查员也跟他一样就好了!哎?你们还在这儿围着干嘛?统计表都弄好了吗”  大家伙拍了拍胡承荫的背,赶紧各忙各的了,这时戴世光先生双手一拍,好像突然想起什么一样,在桌上的一摞摞纸堆上抽出一张八开的大纸,递给胡承荫,胡承荫接过一看,是一张油印的试卷,上面是他熟悉的笔迹。  “前些天我组织了一场选拔统计员的考试,这是华立中的试卷,我第一个就选中了他!我真的太欣赏这个小伙子了,我都想聘他当研究所的正式职员了!”

胡承荫点点头,他十分赞同戴世光先生的说法:  “先生说得没错,华立中真的很优秀。”

这时候戴世光先生走近胡承荫,压低了声音说:  “陈达先生去张富村回来之后一直闷闷不乐,我问他什么他也不说,你知道怎么回事吗?”

胡承荫正犹豫着不知说些什么,身后传来了咳嗽声,胡承荫赶忙回头,看到陈达先生站在了他们身后,他看了一眼胡承荫受伤的眉骨,很快又将目光移开了。  “承荫,你从张富村回来了?”

胡承荫点点头。  “工作都结束了?”

“嗯,都完成了。”

“承荫,你这次帮了我很多,联大过几天就开学了,我还有一些资料需要整理,晚回去几天,你自己先回昆明吧!”

戴世光先生颇会察言观色,两人之间的低气压让他颇为不解,他起初以为是胡承荫做了什么事惹陈达先生生气了,可仔细想想好像又不是那么回事儿,但他明智地选择了什么也不问:  “对呀承荫,你这次可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不光整天在外面跑,还帮我们统计组打下手,累坏了吧?赶紧回昆明去,趁着还没开学好好休息几天吧!”

对于陈达先生的沉默,胡承荫有些意外,他本以为陈达先生会跟他说些什么,可他又好像隐隐猜到陈达先生的想法,不过既然他什么也没有说,自己也无需多言了。  临行之前,胡承荫去了一趟龙街,这段时间他一直忙于工作,除了吃接风宴那天,胡承荫便没再来过这里,幸好这天又赶上了街子,胡承荫难得带着轻松的心情,漫无目的的闲逛。其实也并非是完全的漫无目的,胡承荫是到龙街来给联大的同学们买礼物的。  虽说胡承荫能跟着陈达先生参与国情普查研究所的工作就已经十分开心了,可即便是他坚持不要报酬,陈达先生还是给了他一百块钱,陈达先生说这并不是工资,一半给胡承荫治伤,一半给联大的同学们买特产。  宝珠梨虽然带不回去了,可集市上吃的穿的用的应有尽有,胡承荫一不留神就花了七八十块钱,满载而归地离开了龙街。  回昆明当天,陈达先生放下手头的工作,特意送胡承荫去车站,路上陈达先生问了很多华立中的事,胡承荫略一思考,决定悉数相告,陈达先生听完后沉默良久才开口:  “在中国的历史上,宗法制度的确填补了偏远地区法度缺失的空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安定,但也造就了无数的人间惨剧。承荫,你要了解,繁荣发达、法度昌明的大都市是中国,蒙昧落后、用家法和族法代替刑法的偏远村落也是中国,我真的很羡慕你,年纪轻轻就同时看到了这两者,承荫,南迁之后你经历的一切应该是你从前根本无从想象的,这会逼迫着你去不断思考,用尽全力,飞快地成长起来,这恰恰是一个社会学者的大幸,承荫,你明白吗?”

胡承荫知道陈达先生体恤自己对华立中的事仍有芥蒂,他开解自己的良苦用心他怎么会不明白呢?  “先生说的我都明白。”

陈达先生顿了一下,说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至于华立中,从他的工作表现上来看,他是一个优秀的调查员,研究所的同事都对他赞不绝口,我可以预见,他也会是一个优秀的统计员,至于华立中的所做的一切和他的为人,我却不能告诉你孰是孰非,那只是我的答案,不能强加给你。我只能说,年纪越大,就越不会用非黑即白的方式判断是非对错,老话说的好,‘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盖棺定论总是容易的,人嘴两张皮嘛,难的是从客观的角度、设身处地地看待问题。以后你就带着这件事带给你的困惑和震撼去努力学习,去认真生活,总有一天,你会找到属于你自己的答案。”

解开胡承荫的心结之后,陈达先生亲手给胡承荫挑选了一匹高大健壮的白马,目送飞驰的马蹄将他带去目力不及的远方。  纵马飞驰之间,在呈贡的这些日子里积压在胸中的滞闷随着马背的颠簸和舒爽的清风逐渐消散,到了洛羊车站,看到车头喷出的股股白汽,胡承荫知道,自己真的要回去了。  又坐上了滇越铁路米轨上的小火车,车厢内一阵扰攘,面对面的两排条凳上,坐满了去昆明做生意的呈贡人,胡承荫的身体跟邻座的中年男子紧紧挤在一起,他却全无不满,似乎对此习以为常。乘客们彼此相识,用云南话吵吵嚷嚷地聊着,交换着商品和物价的信息,胡承荫听得一知半解,却饶有兴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