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贞观:我乃最强寒门枭士 > 第42章 制衡手段

第42章 制衡手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一次听说,就道:“明轩兄直言就是。”

说实话,若是别人,李明轩一定不会说这样的话,谁知道会不会被向官府举报,到时候给自己扣上一个谋反的帽子。李承乾此人不是迂腐之人,加上李明轩能够感受到,李承乾确实拿自己当朋友,肯定不会干出这种举报自己的事情来。李明轩举例子道:“就以科举制举例,它是一个真正给寒门和众多有学士,报国无望的人提供了一个上升的机会,你能说创造了他的人昏庸吗?”

听李明轩这么一问,加上自己的父皇也沿用了科举制,他也知道,这是一种摆脱世家控制朝堂官员的制衡方法。以大唐的朝堂为例,大唐朝堂上的大臣,世家子弟占去了五分之三有余,尤其是文官阶层,世家培养了大唐大部分的读书人,所以在读书人中有着绝对领导能力的五姓七望可以通过这些读书人去间接控制朝。这也是父皇担忧的原因。李承乾知道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如果大唐的朝堂想要正常的运行,就离不开这些五姓七望的读书人,甚至,在他的身边就有五姓七望的读书人作为东宫属官。看着身边的李明轩,因为李明轩对于一些事情的见解上和身边的人有很大的不同,想着李明轩或许能够给自己答案。看着李明轩的李承乾,眼神期待了起来。“杨广生性残暴,不过是世人对他的误解,说白了,现在的大唐不过是在世家和前朝的争斗中占了便宜,所以成了最后的赢家。”

“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赵郡李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陇西李氏这五个姓氏从汉朝开始一直到现在,显赫了千年的时间,即使王朝更迭也不曾动摇他们的位置。五姓七望的家族都是累世的公卿,靠的是九品中正和察举制度这样类似世卿世禄的政策,当隋炀帝真的推行了科举制度,也就逐渐地将这种制度慢慢地打破了,这也是为啥隋炀帝的统治被推翻的根本原因,皇帝不想受制于那些大贵族。”

李承乾听着李明轩的话陷入沉默。李明轩继续道:“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全国各地的反叛者都想推翻隋炀帝杨广的统治。其中的反叛者不乏百姓,也有贵族。历史一次次的证明,推翻一个朝代,光是靠百姓起义是不也行的,所以当时中原号称十八路反王的任何一个势力背后都有贵族的支持。隋末的战乱也可以说是杨广和各路贵族之间的对决。各路贵族中,最让杨广忌惮的就是关陇集团,毕竟杨氏皇族就是出自关陇集团。大唐取代大隋也是关陇贵族内部的权力更迭。大唐就是在这场权力更迭中获取了五姓七望的支持,所以最后取得了胜利。”

李明轩尽可能地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陈述,至于背后的原因,这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也是关键的一部分。杨广看到了五姓七望在民间不可撼动的地位已经威胁了皇权。皇权是什么,是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一个国家的权力通过皇权来掌握皇帝手上。但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一个贵族集团在民间的位置已经影响到皇权,若不是害怕位置不稳,杨广也不会选择用科举制的手段来减弱五姓七望对朝堂的控制。科举制是一个伟大的创造,开创了有史以来,让寒门崛起的机会。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五姓七望察觉到了长此以往下去,他们的位置很有可能受到科举制的影响,从而失去自汉朝以来保持着的地位。以五姓七望为首的贵族集团立马出手,在他们看来,一个不听话的皇帝,换了就是。千年来,王朝不断地更迭,他们依旧在民间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就是因为他们能够决定着皇帝的位置让谁来做,他们也有这样的自信。隋炀帝是个有野心的皇帝,他设立科举制,一是为了削弱世家门阀,其次就是为了自己的抱负。大运河的建立,真正意义上将整个华夏的南北连接在一起。今天大唐所使用的漕运正是因为当初隋炀帝修建了大运河的原因。大运河的作用从来都不是像传言中那样为了隋炀帝的享受而修建,而是为了将南北连通,使得皇帝可以更加稳定自己统治的同时,让南方的粮食和各种物产可以通过漕运来到北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