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大明:燕王长孙,开局教朱棣起兵 > 第46章 宦官马三宝

第46章 宦官马三宝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一时间没想着要强迫葛诚,而是引导,这就足够了。“不错!”

道衍和尚也赞赏地笑了笑:“葛诚此人读的书不多,但书生的迂腐气却是一点没少学。”

“若以性命相胁,强迫其为我等做事,说不得他还要宁死不屈。”

朱瞻壑点点头,葛诚确实是这么一个人。而且这样的人在未来的靖难之役中还不少,比如方孝孺、铁铉、暴昭等人。首先否定了强迫葛诚的想法,然后,问题就摆在了众人的面前。如何让葛诚觉得,自己得到的消息就是正确的消息呢?道衍和尚捋着胡子道:“葛诚此人,生性多疑。”

“他相信的,就只有自己亲自听到的消息,或者是从其信任之人口中得到的消息!”

说到这里,他琢磨了一下,皱着眉头道:“至于王府中有谁和葛诚走的比较近……”说着已经将目光转向了朱棣。朱棣却已经哈哈大笑了起来。“本王早有准备!”

嗯?朱瞻壑神情一怔,不是说今天才知道葛诚是内奸吗?朱棣心满意足地看了一眼他们的模样,随后才道:“不只是葛诚。”

“当时被本王怀疑的所有人,本王都有针对他们的准备!”

“当时,本王派了一个人,去葛诚的身边监视防备着他,并刻意与他交好!”

“此人现在与葛诚的关系已经非常亲近了!此时或许正可以派上用场!”

“哦?”

乍一听到这话,道衍忍不住一惊,随后有些迟疑地问道:“王爷,此人可信吗?”

“可信!”

朱棣非常笃定地说道:“此人祖籍云南,在京师的时候就一直跟在本王身边了。”

“后来本王来到北平就藩,他也跟着本王过来。”

“原来如此。”

道衍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朱能终于捉到说话的机会,急忙拱手笑着称赞:“王爷深谋远虑,末将佩服!”

“行了!”

朱棣摆了摆手:“你快去王府上,把马三宝找来,本王要亲自叮嘱他!”

“还有,不要让别人看到!尤其是葛诚!”

“末将遵命!”

朱能行礼之后便飞快地跑出去了,显然是去寻找这人了。只有一旁的朱瞻壑在听到这个名字之后,一下子愣住了。马三宝?朱棣说的这个马三宝,和自己知道的那个马三宝是一个人吗?祖籍云南……从应天时期就开始跟着朱棣……这也太像了吧?想到这里,朱瞻壑忍不住开口问道:“爷爷,你说的这个马三宝,他是不是一个……宦人?”

“哦?”

朱棣挑了挑眉毛,有些惊讶地看着朱瞻壑:“壑哥儿,你也知道他?”

“在府上听说过。”

朱瞻壑心说我当然知道他,简直知道的不能再知道了。马三宝,不就是七下西洋的郑和吗?只是朱瞻壑确确实实没想到,朱棣安排去接近葛诚的人正是他。果然,巧合无处不在。“爷爷,我之前无意间听府上的下人提到过此人。”

朱瞻壑笑着说道:“说此人非常勇武,当时就记住了,没想到今日能见到本人。”

“哈哈哈!”

没想到,朱棣也非常赞同地笑了起来。“没错,此人虽是净身之人,可其不仅颇精通兵势,而且一身武艺也丝毫不下于府上的兵士!”

提到马三宝,朱棣的表现出了非常高的赞赏之意。道衍闻言思索了一会,眼中也露出几分恍然。道衍也是在应天时就开始跟随朱棣的,所以,他对于马三宝也有一定的印象。经过朱棣这么一提,一下子想起来了。“原来是他啊!”

道衍的眼中露出了几分恍然,现在他算是知道王爷为什么这么相信这个人了。几人在地窖中聊了一会天,外面便传来了一阵脚步声。同时响起的,还有朱能那标志性的大嗓门。“王爷,末将把人带来了!”

朱瞻壑闻声望去,只见朱能正领着一名身材高大的男子,向着这边走来。说实话,若不是事前就知道他是一个阉人,朱瞻壑怎么也不会把这男子和那些传闻中阴柔的太监联系到一起的!因为这人虽然面白无须,可他的身材却颇为健硕,双眼炯炯有神。整个人透露着一股子威猛和干练的气势!而且朱瞻壑还发现,虽然马三宝顺从地跟在朱能身后,但他眼底一直保留着几分警惕。这些警惕直到他看见了前方端坐着的朱棣,这才烟消云散,激动地跑过来俯身行礼。“臣马三宝……拜见王爷!”

声音激动的都有些颤抖。“哈哈!快起来!”

朱棣亲自上前将他扶起来。“外人都谣传王爷您已经疯了,可臣一直都觉得此事定然不会这么简单……”马三宝两眼微红,颤抖着站起身:“直到今日,方才得知王爷还好好的!”

“这下臣就安心了!”

“唉~”朱棣一声喟叹,语气中满是无奈:“装疯不过是迷惑朝廷的权宜之计而已。”

“王府的局势危急!本王也是迫不得已为之。”

马三宝一听,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他立即再次俯身下拜,声音异常坚定地说道:“臣愿为王爷分忧!万死不辞!”

看着单膝跪地的马三宝,一旁的朱瞻壑神情不由得有些恍惚。这就是后世名传天下的三宝太监,七下西洋的郑和吗?如此果断和忠心,怪不得朱棣会对他异常信任,把下西洋的重任交给他。当然,在朱瞻壑看来,七下西洋也有非常多的遗憾。至少,当时的华夏民族没有从其中得到明显的好处,只是打出了响亮的名字。远洋贸易,多么暴利的行业!数十倍的利润不过是轻而易举!朱瞻壑相信,朝廷肯定是从中获取了巨额利润,才连续派船只七下西洋。要不然没有好处的事,谁肯花大代价连做七次?只可惜在永乐朝之后,这样的出海渐渐销声匿迹,比山还高的宝船也渐渐腐烂在了大明的内河……这一世,朱瞻壑决定不让那样的遗憾再次发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