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大明:燕王长孙,开局教朱棣起兵 > 第250章 鸟铳与燧发枪

第250章 鸟铳与燧发枪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一版鸟铳被制作出来后,并非就固定住了,朱瞻壑还可以换对其进行改进,改进出鸟铳一型、鸟铳二型……而且朱瞻壑还打算将不稳定、更难操作的火绳改造成燧石击发,如今他已经有了改进的思路,剩下的就是不断实验。第二个问题,也是最大的问题,鸟铳难以量产。目前打造出来的几柄鸟铳是数名经验老到、技术一流的工匠合力为之的成果。这样的匠户在整个北平都不多,如果单指望他们打造鸟铳,累死这些人也不见得能让所有燕军的火枪兵装配上新式鸟铳。但除了这些经验老到的老匠师之外,其他工匠打造出来的鸟铳良品率却很低,耐用性也远远不够。朱瞻壑还要对其进行改进,他必须和匠户们探索出一条快捷、稳定、性价比高的工艺生产流程出来。此外号召匠户们进行技术扩散也是很重要的,只是这一点收获寥寥。有句话叫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手艺都是匠户们吃饭的绝活,这是可以世世代代传承下去的本领,很多人都讲究传男不传女。连亲女儿、女婿都不传,更何况外人?对此朱瞻壑也很无奈,传授知识技巧是一件很主观的事,就算他强迫老匠户们去做,他们大概还是会出工不出力。教导时藏私,那样的教导将毫无意义。他用的是激励的办法。任何匠户只要能培养出技艺合格、能通过朱瞻壑设定的考试的学徒匠户,他们就会获得来自王府的金钱激励。培养出五个以上有额外的金钱奖励,十个以上则有北平城内宅院等奖励……如此层层累加。有技术、有经验的老匠们培养出来的合格匠人越多,朱瞻壑给他们的奖励就越丰厚。到后面甚至还有低阶的官职。此外,朱瞻壑甚至还同朱高炽和徐氏商量了一番,拿出了三个世袭百户的职位作为最终奖励。这足以刺激到最古板的匠户,他们把手艺藏着掖着,时代传承下去,子孙也不过还是匠户而已,终究是民。但百户可是官!传下去的手艺要儿孙专心去学,还不知道能学去几成,但世袭的官位却没这么麻烦。匠户们有了希望,自然会尽心尽力地收学生,教导技术。而朱瞻壑也完全不亏。如世袭百户这种官职,都是士卒们在战场上杀敌、积攒军功受奖得来的。匠户们虽没有上战场杀敌,但他们技术成熟后制造出来的鸟铳却能源源不断地送到燕军手中,帮助前线的官兵减少伤亡,击杀敌军。其作用完全不亚于那些战场上杀敌的士卒们。朱瞻壑在工正所中巡视了一遭,入目所见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匠户们由原先的珍惜知识,看重门户之别变成了无私教导,有天赋的年轻匠户们甚至还会遭到老匠户们的争抢。朱瞻壑见此只是心知肚明地以一笑,若非利益足够,怎么可能出现这种场面呢?巡视完大部分匠户所在,他打算回去继续研究火绳鸟铳改进为燧发鸟铳,但突然又有宦官找上门来,言称王爷有请。朱棣回来后,朱瞻壑还没向他汇报鸟铳进展的事。他本以为朱棣从别处听到了,今天找自己就是为了这事,但没想到朱棣另有其事……“这是昨日从李景隆那送来的书信。”

朱棣从有些杂乱的书桌上翻找了一顿,最后才将其翻找出来。朱瞻壑好奇地接过后,甚至发现朱棣都没将其开封。“你看看他写的什么,给他写一封回信就是了。”

朱棣这几天似乎异常忙碌,连信也顾不得看了。当然,朱瞻壑觉得,这信大概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所以朱棣才会忽视了两天,直到今天才想起来找自己处理这玩意。一边想着,他一边拆开信读了起来。这并非朝廷官方的信,而是李景隆以私人名义写给朱棣的信。朱瞻壑大体读了一遍,对李景隆在信中的意图和打算很是无语。“爷爷,朝廷的态度变的可真快,如今又要标榜自己愿意遵守太祖遗训、要全宗亲骨肉大义了。”

朱棣正忙着处理一封文书,闻言头也不抬地冷笑一声:“这可不是朝廷的话,而是他李景隆的话,等再动刀兵的时候,朝廷肯定直接翻脸不认人了。”

他抬头看了朱瞻壑这边一眼:“李景隆是不是要息兵罢战,又以什么孝道相劝?”

“爷爷料事如神。”

朱瞻壑有些敬佩,因为李景隆确实是这么说的:“不仅如此,他又将齐泰、黄子澄被罢官一事拿出来说了一边,还说这是朝廷的诚意,请爷爷慎重考虑。”

“此言连三岁小儿都骗不过!”

朱棣不屑挥了挥手:“你随意写一封回信,应付他一番便可!”

“是,爷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