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大唐帝师:我教李世民成千古一帝 > 第040章.一首离辞惊天下

第040章.一首离辞惊天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一次这么讨厌读书人的嘴脸。这是争夺天下,不是小孩子过家家!出征见血又怎样?今日这帮将士们,都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想要跟着他李渊吃香的喝辣的。能为了所谓的不祥之兆耽搁了进军行程?绝不可能!“世民!”

李渊摆了摆手,叫来自己最信任的儿子李世民。他知道。二儿子一向做事最有分寸。“父亲。”

李世民纵马来到李渊的车架前。李渊咬牙道:“一刻钟!再有一刻钟的时间,如果这群读书人还不让路,令你的玄甲军,从他们身上踏过去!”

李世民点点头,没反驳。领兵之人,最忌讳的是儿女情长。这群读书人是父亲治下的子民,也是人命。可与大军几万条人命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李世民来到玄甲军面前,对着一个副将说道:“告诉弟兄们,准备冲锋!”

副将一愣,以为自己听错。当他看到李世民笃定的眼神。这才肯相信,唐国公父子,下了杀心!玄甲军将士们缓缓抽刀。可就在这时。咚……咚……咚……铿锵有力的鼓声从城墙上传来。震耳欲聋!是柴绍在亲自击鼓!李渊和李世民,乃至众将士的目光,都向着城头上望去。关宁傲立于城头之上。阵风猎猎。关宁的衣衫随之而飘起。见到一个十四岁的少年站在城头,众人的神色各有不同。“此人是谁?”

“不认识!看这样子,好像年纪不大!”

“唐国公和几位公子都在城墙之下,他怎么跑到城墙上面去了?”

“居高临下!这是蔑视唐国公!”

不明实情的百姓。以及第一次见到关宁的将士们。异口同声的发出质疑。李渊纠结的表情逐渐缓解。看到关宁,反而松了一口气,轻声呢喃道:“关公子……”李世民精神紧绷。他不知道自己的小老弟,站那么高做什么!而那些与关宁见过面的读书人,心里则有些奇怪。这个粗鄙的少年,张口闭口污秽之言。又不会写诗。这个时候冒头来干啥?“唐公!”

关宁站在城墙之上呼唤李渊。李渊双手抱礼。众人这才发现。原来少年和唐国公认识。并且,关系匪浅。这少年哪里来的好运气,竟能和唐国公攀上渊源?有人嫉妒!关宁继续高声说道:“今日唐公出兵,晋阳城中士子作诗壮行,如此盛情美意,不可拒绝。”

“可一连几十首诗,竟无一首惊世骇俗的,让小生为晋阳的读书人感到耻辱。”

“既如此,小生也愿作诗词一首,给唐国公壮行!”

“同样,给晋阳的读书人做个榜样。”

“如果自认关某的诗词力压尔等,请不要哗众取宠,乖乖给三军将士让路。”

“如果我写的诗词不如你们,我一辈子不写诗了!”

众读书人义愤填膺。还给晋阳的读书人长脸……我们晋阳的读书人,需要你来长脸嘛?“这小子要写诗?”

“嗯!以为谁都能泼墨?”

“不把我们晋阳读书人放在眼里!那就看看他写的诗词如何。”

“这小子接二连三找我们晋阳读书人的麻烦,实在可恶!”

“跳梁小丑,不必在意。”

城头上。关宁享受着众人的注视和谩骂。目光中。透露着目中无人!“唐公,可否?”

李渊淡淡的露出一个浅笑:“可!”

关宁上前一步。棱角分明的面庞,在阳光的映射下。格外灿烂英俊!“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边塞诗的意境,往往带着豪迈。关宁第一句词。直接让城墙治下喧嚣的场面冷淡下来。慢慢变得寂静!李渊瞪大了眼睛。仅仅两句,已经写尽当兵之人的家国意境。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军将士……在场所有人,无数的目光聚集在关宁身上。“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这三句词的意境。正契合今日出兵。点中了唐军的神韵。李世民极为惊讶。小老弟不仅会练兵,还会写诗,妥妥的全能型人才!城下。已经有不少读书人,缓缓低下头。上阙。已经压到许多人。甚至关宁第一句诗词出来的时候,已经有人意识到自己不敌。他们和关宁。压根不在一个层面上。突然。关宁的语速加快起来。“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须臾。场面寂静的只有风声呼啸。甚至。连猎猎的阵风,也停顿片刻。在场之人鸡皮疙瘩起了一身。李渊热泪盈眶。他颤抖着身体,声音沧桑的道:“妙!绝妙!老夫日后就算不能平定天下,也必定会因这首诗被世人所铭记!”

最后一句,直接将现场气氛带到高潮。让士气低落的将士们一扫阴霾。读书人看向关宁,沉默了。李渊迫不及待道:“关公子,此诗词可有名字?”

关宁道:“自然,小生已经想好了,就叫《晋阳城外送李氏唐军》。”

《晋阳城外送李氏唐军》?将士们也跟着兴奋起来。原来这首诗不单单是写给唐国公。也有他们的份。今日在场的士兵,每个人都有份!李世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他看着全军将士,大声道:“全军复诵!”

刹那。三军将士齐齐吟诵关宁刚才做的这首《晋阳城外送李氏唐军》。“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明明关宁只吟诵了一遍。文字却仿佛刻在他们的内心一样。挥之不去!关宁扭头看向堵着大军去路的读书人,低声问道:“尔等可能写出比关某更好的送行诗嘛?”

无人应答。片刻。有一个读书人默默退到一侧,让出去路。紧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直到。全部挡路的读书人,退出道路中央,不再挡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