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大唐帝师:我教李世民成千古一帝 > 第049章.在基层发光发热

第049章.在基层发光发热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晋阳,关府。少年们仍旧每日训练。除了白天训练之外,关宁还制定了加练任务。有时候少年们凌晨忽然被叫醒,来个奔袭五公里。刚开始,所有人都不适应。少女们出现呕吐、昏厥、脱水等现象。持续了几天,她们才逐渐适应这种强度。心疼吗?都是自己宅子里的人,关宁自然是心疼的!可是。他又不能因为心疼而心生怜悯,进而让少年们停下训练的步伐。在你休息的时候,你的对手正在奋力狂奔!这些少年终究是要上战场的。此刻对他们严苛一分。未来到了战场上,少年们活下来的几率就更大一分!李元霸完全融入了关府的环境。他的性格大变,从孤僻变的开朗。与宅子里所有人都成为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每次训练,也从不缺席偷懒。大有唐军虎将,身先士卒的风范!只不过,李元霸与少年们一样。空有一身力气,却没有武艺。“我的格斗术终究只能近身格斗,到了战场上,兵器优先,不会用兵器,会吃亏的!”

兵器乃手臂之延伸。会用兵器,甚至和兵器融为一体。这样的人,往往是战场杀器!“我要给少年们找一个武艺方面的老师……”关宁陷入沉思。大千世界,能者辈出。可是要在晋阳城找到这样的人,还真是不容易。“少公子!”

吃过午饭之后,刘文安匆匆而来。关宁喝了口茶,轻声问道:“刘管家回来啦,我让你调查的事情,查的怎么样啦?”

“少公子,查清楚了!”

关宁让刘文安调查那日在府门前坚守到最后,迟迟不肯离开的三个读书人。他们想要拜关宁为师。关宁直接给他们下达了任务。让他们做一些令自己刮目相看的事情。刘文安微微躬身,笑着说道:“这三个人,分别叫王元、陈申、张举之,少公子所料不错,皆出身寒门。”

“那日从关府离开后,三个人便各自归家。”

“只是少公子让他们做一些令少公子震惊的事情,三个人所选,各有不同。”

关宁诧异。本以为那日离开之后,三个人会一起谋划。没想到各自为战。各自为战也好,关宁倒是想看看他们每个人都有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关宁翘起二郎腿。王初冬为他揉捏肩膀。他的脑袋,则是故意向后靠去,触碰到那一片柔软。这该死的封建生活……他居然爱上了!“王元归家之后,沉心苦读,闭门不出,除了吃饭上厕所,每日将自己关在屋子里。”

关宁凝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闭门造车。王元虽然有毅力,但却无法从书本上明白真正的道理。不过这份坚韧,值得令人赞颂。“陈申受少公子影响颇深,也想写出少公子那样华美且壮烈的诗词。”

“故其在城中拜访了很多诗词大家,向他们学习韵脚、韵律、意境。”

“他似乎想要以一首诗词震撼少公子!”

想法不错。不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有时候专门去写,反而写出来的都是糟粕。“那张举之呢?”

还剩下最后一个人,关宁问道。刘文安欲言又止。“有难言之隐嘛?”

“那倒是没有,只不过,张举之的所作所为,令小人有些想不通。”

刘文安如此回答,倒是让关宁兴趣大增。“他到底做了什么?”

刘文安如实说道:“他在自己的家中,办了个学堂,教孩子们读书识字,每日靠着稀薄学费度日。”

在隋唐,义务教育并不普及。甚至很多人家中,孩子连读书识字的机会都没有。至于学费一说,更是无稽之谈。那些家长能给张举之学费,足以证明他们良心未泯。“这个张举之,有点意思。”

关宁立刻在心中对三个人有了初步的判断。三个人选择都没错,各有不同。但他更欣赏的是张举之。不希望做出轰轰烈烈的华美文章,而甘愿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民教师。沉入市井,扎根基层!有这种想法的读书人颇为难得。“少公子,最近这个张举之,遇到麻烦了!”

“嗯?”

咋回事?难不成晋阳有人闹事?这就是柴绍的失职!李渊留下柴绍镇守晋阳,包括治理民生。显然。柴绍没做好!“晋阳城内的一些儒生,甚至还有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先生,知道了张举之如此举动之后,纷纷上门辱骂!”

“辱骂?人家做什么,干他们屁事?”

刘文安带着几分无可奈何。“我的想法与少公子相同,但读书人,很多都喜欢多管闲事。”

“还有些人,喜欢发表意见让周围对他们另眼相看。”

“这些人,抨击张举之胸无大志,腹有诗书,不思货卖帝王,却沉溺于市井。”

“他们还说,想要收学生也不是不行,但一定要等到自己名满天下,那样才有资格!”

简直是狗屁不通!关宁直接一句国粹骂出口。你大爷啊……就是因为这种人的存在,封建社会的义务教育才迟迟不能普及,这是这个时代的通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句话,那群读书人也曾经说过。”

“怎么到了真正做起来的时候,却南辕北辙,做的与说的不一样呢?”

虚荣心!关宁知道了,是虚荣心在作祟。读书人放不下所谓的面子。“反正闲来无事,明日你陪我走走,咱们去三个人的家中看看。”

关宁说道。刘文安立刻点头应允。沉默片刻。他又问道:“少公子,小人有一事不解,这几个读书人,您那么在乎干什么?”

关宁站起身,负手而立,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高远的声音缓缓而出。“百家争鸣之后,儒家一直是最强的存在,这让他们恃宠而骄。”

“读书人自认为读书便是清高,读书便能高人一定,如此看法,是错误的。”

“要让读书人知道,即便没有科举考试,读书人在很多方面也都可以有建树。”

“最主要的是,本公子要干一件大事,需要一些沉着冷静、不浮躁的读书人。”

刘文安愣住:“少公子想做什么?”

关宁道:“写一本巨著,将天下文字囊括其中,只要百姓遇到不认识的字,翻开此书,就可知道此字的读法、含义。”

刘文安顿觉不可思议。如果此事做成,少公子必定名垂千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