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逐渐将自己的整个身子从山的那一边搬了出来,温暖的光芒顿时遍布人间。 阳光透过窗户照射在御书房中,让朱高炽不由得打了一个哈欠。 看着摆在一旁的折子,他心中顿时就有了想法,随即提笔写道。 “蒙古人乃大明毒虫,一天得不到解决,北方就一天不能安宁,但北方诸省距离应天府遥远,信息不能第一时间传达,导致朝廷不能第一时间知晓北方的信息。”
“孙儿认为,北方长期遭受蒙古的侵害,朝廷应该改进军队体制,设立民兵机构,同时对百姓加以宣传和鼓动,让他们自觉的锻炼体魄,外地入侵之时,也能有一定保命的能力。”
这是写给朱元璋的建议,朱高炽自然就用上了称呼,而且,只要盖了章子,上面的措施就会立马生效。 “同时,朝廷大理寺,督察院,机制过于复杂,若想要提高办事效率,则应该缩减体积,让命令的传达更为有效,而面对地方的突发状况,比如天灾,督察院也应该派遣御使,前往查探,以防地方官员虚报情况,将本不严重的事情夸夸其谈,从而在朝廷波给的银两中谋取利益。”
“地方和中央不应该分离,他们应该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督察员的御使就像是一根线,在保持联系的同时加快信息流动速度,一旦发现地方官员贪污腐败,玩忽职守,朝廷也能迅速的作出反应。”
“过去地方官员一家独大,如今,朝廷更应该重视,防止此类事情的发生,但凡大小事务,特派御使层层上报,若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则依法查办。”
“至于罪行,就按以下规则律定!”
“若有鱼肉百姓,侵吞大明资产者,罚白银一百两,家产充公,地产没收,削去官职!”
“以此为标准,大明律为规则,罪罚轻重,依次论定!”
一口气写完,朱高炽顿时觉得浑身舒畅,改变地方和重要之间的联系,层层设置考核,是目前而言,最好防止腐败的法子了。 武昌的事情依旧围绕在他的心头,久久不能散去,还是那句话,灾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灾难当头,竟然还有贪官作乱,丝毫没有顾及百姓的意思。 甚至他们还趁着灾难带来的乱子,继续蹂躏百姓,在腐肉之中抓苍蝇,完全不给人留活路。 地方官员不作为,朝廷断然无法第一时间得知,只手遮天的知府县令们往往会封锁消息,而百姓们被压榨,为了活命,只能更加卖力的干活,可到头来,却连一口热的都吃不上。 这些天,看折子,朱高炽还发现了一件更令人痛心的事情,河南南阳一县令,为了防止百姓对他的恶行检举揭发,竟然纵容自己的兄弟放高利贷。 生计所迫,百姓们只能用家里的房子,田产抵押,更有甚者,竟然拿自己的妻子女儿还钱。 究其根源,县令的背后有着当地势力的支撑,那些有钱有势的人,才不管基层百姓的死活,正是他们一步一步的侵蚀了地方政府,将民众们拖入了深渊之中。 “唉——” 想到这里,朱高炽长叹一声,皇帝就像是一颗太阳,能照亮整个国家,但邪恶总会在阳光照不到的阴暗角落滋生发芽。 将批过的奏折放到一旁,他的目光不由得落在了御书房外的日晷上。 “怎么就过去了两刻钟!”
光是批万一本不是很紧要的折子,就耗费了如此之多的时间,很难想象,朱元璋每天是怎样强忍着疲惫,处理完这么多事务的。 “当皇帝真的辛苦。”
来不及抱怨,朱高炽再取来一本折子,是兵部上奏的,讲述的是边关情况。 “臣宁夏督军上奏,今日,北方天气恶劣,沙尘暴肆虐,朝廷运送物资的车队屡次葬身于大漠之中,在加上游牧部族的骚扰,军士们的生活十分艰苦。”
“臣斗胆进言,让哈密等小国商人进入边关,于国内通商,既能缓解军士们的生活压力,同时还能为大明带来财政收入。”
“同时,臣在北方腹地发现了几块大漠之中的绿洲,恳请朝廷派遣一些个会种地的民夫,帮助驻军开垦荒地,若能实现自给自足,那么朝廷每年就不会在大漠损失那么多的粮食了。”
“东线长城遭受了蒙古人的征伐,民夫死伤惨重,宁夏人口稀少,无以为继,可如今大明处于修养生息阶段,不宜过度征调民夫,还请陛下指示。”
看完折子,朱高炽也有些震惊,一介武人,竟然对国内形势看得这么清楚,可随后他也有些犯难。 自古以来,长城就是北方一道坚挺的防线,二十多年的战争过去,长城也是伤痕累累,急需要修缮,好不容凑齐了民夫,蒙古人又来捣乱,这个问题的确是有些棘手。 这名将军说的对,现在的大明,不宜抽调民夫。 而且,北方长城的缺口,至少需要一万人才能修复,设想一下,整整一万人,从中原出发,到达北方,就需要整整一个月,期间吃穿用度都不用想,就知道是一个天文数字。 可尝尝不修又不行,朱高炽一时间也没了注意。 不过,在绿洲耕种倒是一个好点子,在土地所能承受的范围内,种一些粮食,肯定是能缓解北方压力的。 近些年来,为了给北方驻军保障,大明斥巨资修建了一条运粮道路,可一些分散在各地的游牧民族可不跟你讲这么多道理,吃饱肚子,才是他们唯一的追求。 多重困扰之下,这条道路不得不频繁改动,以便绕开危险,可这样一来,运送粮食到边关,就需要整整一个半月左右。 而且,运粮车队稍微出一点意外,身处边境的将士们就只能缩衣节食,严重的时候,可能还要饿着肚子上战场。 继续这样下去,肯定不行,行军打仗,粮食储备不够,乃是大忌,这样的军队能打胜仗就奇怪了。 “到底该怎么解决呢?”
朱高炽盯着折子看了好一会,也是没有任何头绪。 “炽儿,在想什么呢?”
正当朱高炽绞尽脑汁思考劳工问题的时候,朱元璋迈着悠闲的步子,从侧门走了进来。 “皇爷爷,你今天来的可是有点晚,是有什么事情耽搁了吗?”
“哼,你这个臭小子,就会编排你爷爷,如今有你帮忙批奏折,爷爷还不能趁此机会,好好休息休息了!”
来到御案后面,朱高炽主动挪了挪屁股,在龙椅之上让出空位来,爷孙两人坐在一起,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