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就高昂着头,让丫鬟们叮嘱内务司的人,把她的行李送去那边王妃上房,不要送错了等等。又过了些日子,便是于老太太的生日,今年不是特别的年份,巫明丽参照其他师父的家眷生日时的贺礼额外加厚了三分送去,顺便给小鸾捎带一盒文房四宝。顺道也将买地的进度转告于家三位女眷,好让她们高兴高兴。于家新宅附近的地,内务司已经着人查得明白,不压价时,作价一万三千两可以买到。里头大约住了四百二十多人,其中大半是家无长物的清贫人,有些读书人甚至靠给庙里抄经换素斋为生,听说有一笔可以安家的钱,都愿意搬走,越快越好。剩下的一小半,有一小撮在那里开店维持生活的,都是些小铺子,比如食肆、茶水铺、点心铺、沽衣铺,挣不到几个钱,除去“保护费”,只剩下饿不死的糊口钱。巫明丽并不想赶尽杀绝,答应在翻修的这段时间里会给他们安家费,之后还继续租地方给他们经营生活,他们也愿意的。巫明丽找皇帝陛下要的地块儿,是围绕于家的四个老院子和两条街对面的地块,如果一切顺利,则老院子会改做钱庄和作坊,街对面的地块会给城防司,剩下的一些地方可以继续租给这些人。还有一撮人是之前落败那家的远房旁支,以“老某家”祖祖辈辈扎根在这为由,绝不肯搬走。内务司抬来了那家的族谱,一个一个对照他们的“老某家”身份,有冒名顶替的,灰溜溜露出真面目,他们就是想多要点钱;有真是“老某家”后裔的,那可太惨了,当年的事还没过去,这些个后裔严格算来不能参加科举,不能谋得胥吏的职位,不得经商,不得穿丝、绵衣服,要承担三倍的税赋等等……只是以前没人过问,也就没人细究,现在真要细究可不得了了,光补齐过往的税赋就要交几百两银,这下可没人再敢说自己是老某家后裔了。最后占了相当比例的人,正如皇帝陛下所料,都是在刑部和各地方衙门挂着名的大小犯人,最轻的也是盗窃,还有拐子、江洋大盗……敲诈勒索的地痞流氓都算是罪行轻的。内务司一边排查,拿着缉捕文书的刑部就一边往回扒拉人,扒拉的过程里还有那么几次,妇人哭着喊着捶打撕扯被指认出来的犯人。内务司特特上去问明白了给帝后和巫明丽当新闻听,原来那撕扯的妇人或丢过孩子,或丢过姊妹,到那日才知道自己的邻居竟然就是和花楼有来往的拐子,于是那些“走失”的孩子去了哪,也就不难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