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四百三十三章:不是要证据吗?

第四百三十三章:不是要证据吗?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谁也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成这个样子。  作为使团正使的许彬,和使团副使的萧维祯,给出了完全不同的解释,不仅如此,还在御前吵成这个样子。  要说事实真相如何,众臣的心中,各自有自己的判断。  但是问题是,这种涉及到太上皇的大事,完全不是合乎逻辑的个人判断就可以的。  不管是或者不是,都需要有详实的证据支撑,才能服众。  一时之间,不少的大臣,包括一些七卿和内阁大臣在内,都对于敲响登闻鼓的一帮勋贵心中升起了一阵怨气。  不错,虽然那些勋贵坚持否认,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们就是陪着英国公来敲登闻鼓的。  只不过天子顾及着面子,没有戳破而已。  说回这件案子。  审到现在,大臣们皆是感受到了棘手之意。  很明显,无论是许彬还是萧维祯,都没有足够充足的证据,来证实自己的话。  但是偏偏,这件案子闹上了廷鞠。  且不说廷鞠之上,多少文武百官在见证着,消息根本不可能瞒得住。  单是从规制流程上来说,廷鞠的一应细节,都有专门的官员负责记录归档,以备查阅的。  甚至于,廷鞠,廷议,廷推做出的结论,也是要明发邸报到各地方的。  因此可以说,上了廷鞠,这件案子就等于是公诸天下了。  换而言之,这件案子不管怎么判,都需要有详实的证据支撑,来堵住各方的议论。  一时之间,大臣们看着同样有些头疼的天子,不由感受到了天子一直捂着盖子的一番苦心。  如果没有登闻鼓事件,这件案子一直由锦衣卫秘密调查,那么不管太上皇的事情是真是假,都还有转圜的余地。  最大的可能就是,高层的大佬们和天子聚在一起商议一番,以对朝局动荡最小的方式,将使团的一干人等处理掉。  这件案子也就结了。  可偏偏,有人就是要闹,结果闹出这样,该怎么收场?  …………  就在奉天殿中,为使团一案吵的不可开交的时候。  城门处,舒良带着几十个东厂的番子,眉头紧皱,望着远处,不住的抬头看着天色,神色有些焦急。  终于,远处一阵烟尘腾起,视线当中,一队官军护送着两辆马车,从远处疾驰而来。  不多时,队伍在城门前停下,马车当中下来一个绯袍老者,舒良见状,连忙带着人迎了上去。  “来人可是朱鉴朱大人?”

那名绯袍老者见到一袭蟒袍的舒良,略微有些意外,他久不在京中,对于这位东厂督公并不熟悉。  但是单看他一身蟒袍,便对于身旁有所猜测,点了点头,道:“不错,正是本官,阁下是?”

舒良拱了拱手道:“咱家东厂提督太监舒良,奉天子圣命,在此等候朱大人。”

朱鉴虽然已有预料,但还是有些惊讶,连忙同样拱手道:“有劳公公在此等候,可是陛下有圣谕传下?”

舒良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瞥了一眼后头的另一架马车,问道:“朱大人,后头的马车里头,可是从那边带回来的人?”

朱鉴点了点头,然后示意随从将马车帘子掀开。  接着,从里头下来了两个人,一人身着蒙古贵族服饰,明显不是中原人,另一人则穿着锦衣卫的袍服,下车之后,望着久违的京城,脸色显得颇为激动。  舒良这才松了口气,道:“朱大人,一路风尘,本该让大人进城先歇息,但是陛下有命,让朱大人带着这两位即刻进宫面圣,这就跟咱家走吧。”

朱鉴愣了愣,没想到天子这么着急的召见他,但是看着舒良背后带来的几十个东厂番子,便知道的确迁延不得。  于是,点了点头,重新回到马车上,在东厂番子的护送下,向宫城驶去……  与此同时,奉天殿中。  眼瞧着许彬和萧维祯吵来吵去,一副要拼命的架势,老大人们一阵发愁。  不过,也有机灵的大臣,一眼便瞥见了进殿之后,一直都没说话的张軏。  使团出使共有三人,如果两人的证词一致,那么虽然不算铁证,至少可以一定程度上,推倒第三人的证词。  所以这个时候,张軏的证词,其实才是最关键的。  沉吟片刻,大理寺卿杜宁上前,朝着卢忠问道。  “指挥使大人,既然使团出使者有三人,不知可有张軏的证词?”

这话一问,一旁的张輗和焦敬的脸色同时紧绷起来,他们知道,事情终于到了关键的时刻。  这件案子到底最终会如何结,就要看张軏到底怎么说了。  卢忠点了点头,道。  “自然是有的,不过,张大人和其他二位说的又有不同,张大人并未承认,使团有泄露军情之举,坚称使团在谈判之时,从未说过任何和沙窝有关的军情。”

听前半句话,大臣们纷纷一阵心惊,生怕又闹出什么幺蛾子来。  听到后面,才渐渐放下了心,不过是否认罪状而已,不算什么大事。  接下来的程序,理应是继续问询张軏。  毕竟,他的这份证词,一听就是假话,想必是之前,不知道萧维祯和许彬已经松了口,所以才不肯承认而已。  但是现在到了殿上,许彬和萧维祯二人都撕咬成了这个样子,张軏再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也不会有人信的。  然而就在卢忠说话的时候,没有人注意到,有一个小内侍自偏殿来到御阶旁,对着成敬说了两句话。  紧接着,成敬快步回到御座旁,侧着身子,对天子低声说了两句。  于是,就在卢忠打算将证词递给张軏,让他自辩的时候,上首天子却开了口。  “既然使团三人各执一词,但却都无法拿出证据,那么一直僵持也是无用。”

“刚好,朕刚刚得到禀报,山西巡抚朱鉴奉旨回京,带回来了两个人,此刻正在殿外侯见,不妨先见见他,或许会有所收获。”

老大人们一阵发愣,不知道怎么就扯到了朱鉴的身上。  虽说朱鉴一直在大同镇守,可怎么看,这桩案子都和他没有什么关系吧。  有大臣想要上前劝谏,但是这一次,天子显然没有跟他们商量的意思,直接便吩咐道。  “来人,将这三人暂且带到偏殿收押,另外,宣朱鉴觐见。”

于是,殿中跪着的使团三人,被锦衣卫带了下去。  殿中的大臣们,也都各归其位,不多时,风尘仆仆的朱鉴就进到了殿中。  不过,让众人都有些意外的是,朱鉴并非独自前来,在他的身后,带着一个穿着蒙古服饰的外族人,还有一个,身上穿着锦衣卫的袍服,看着有些破旧,行走之间有些拘束。  “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瓦剌使臣纳哈出,见过大明皇帝陛下。”

那个蒙古人,不少大臣都觉得眼熟,直到他开口,有人便想了起来,这不是之前,瓦剌派过来的那个,趾高气扬的使臣吗?  上一次,这货被天子声色俱厉的赶了回去,没想到这次又来了。  相对而言,另一个锦衣卫军官,跪在地上,有些不够显眼。  但是,殿中仍然有人一眼就认出了他,低声惊呼道。  “袁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