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不可退出 > 第56章 人性多面

第56章 人性多面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陈莫收到了涂悠然发过来的短视频合作邀请,他有点犹豫。

  涂悠然的个人演唱会已近尾声,下周还有最后一场。

  此前陈莫空降的专场,打破了迄今全程的购票记录,甚至还被炒到了场外的黄牛高价票。后面几场的表现时好时坏,有节目中空降的嘉宾的时候,如果当期嘉宾的人气比较高,销售量也会稍好,如果人气较差或者没有嘉宾,就会稍稍减弱。

  他有提过是不是陈莫再过来做个加场,也增加下他们的合作机会。陈莫忽然有些犹豫,他也不想公对公的用经纪和艺统来搪塞,那个话一出口,个人情感层面就算是结束了。可是行程的密集也是事实,新的一年中,陈莫基本上没有任何休息日,但凡一丁点的私人空间都靠腾挪。相对于前几年各有侧重的核心工作地点辗转在上海、湖南、杭州等等,春晚后的陈莫被Beijing活动的“提货率”明显提升,他城只能短途。

  陈莫推掉后。涂悠然也没有勉强。

  Jojo提醒陈莫,原本以为涂悠然票务情况非常好,泛音还想增加场次,其实最后两场都出现了打折售票的情况。金色旋律的六人组巡场的综合表现还不错,更像是大型粉丝见面会,算是个不错的结束吧。你看,一个综艺再美好,那是沉淀后的回忆,如果要开启新的关系延续,是建立在现实发展的基础上的。如果说还有长尾影响,制作单位一定只想干两件事,一是赶紧拍第二季,二是商演出票。事实你也看到了,第二季并无特色,现在连第三季的机会都没有了,衰退速度比你想象的更快,市场遗忘比担忧来的更早。

  陈莫嘴上说着涂悠然不会把商业需求排在他个人意愿之前,节目拍摄的时候,涂悠然还私下坦诚过泛音的要求,他都是明确拒绝的。然而心里,陈莫有点打鼓,对自己的确信并不那么“确信”。

  Jojo看出了他的犹豫,说此一时彼一时,你知道为什么很多演员出不了戏么?就是因为那时那刻被那个故事附身,告诉自己去演什么是根本演不好的,只有告诉自己你是谁,才能演好。综艺又怎样?不过都是文娱内容的表现形式之一,都人工合成的商品。脱离开那时那刻,跳出那种氛围感,又回到了公司经纪层面,每天脑子里都是合约和通告,你告诉我,现在哪个才是排在前面的事情?

  陈莫没有回复,他心里已经有了答案。Jojo是对的,涂悠然很特别,对他来讲,但并不特殊。人之间的连接过于形式化,有时候反而是一种伤害。不拒绝不表态都是不对的,不盲从不暧昧才是底线。他对Jojo说,你放心,我知道怎么处理。

  演唱会后,节目的热度下降很多,剩下的只有零散的个人粉丝和一些cp粉。第二季节目的录制和预播出效果也没有想象的好。

  在六人演出的最后一天,大家纷纷发了微博,说了一些温暖而感谢话。其中有官方的,也有个人根据心情发送的。其中更是有不少人@陈莫的微博。陈莫看着群里又重新活跃了起来,心情顿时变好,也转了不少小伙伴们发的微博。

  涂悠然除了转发其他人的官方结束语,还发了一条自己写的微博,并且只@了陈莫一个人,非常平淡的语气说“难忘节目的时光,感谢兄弟义不容辞地撑场,此情如金石月光”。

  原本非常普通的一条微博,顿时转发搜索量上升,一小撮人被点燃,循声觅迹到涂悠然微博下留言。

  就连陈莫自己都没法理解,于是没有轻易转发,而是看了看那条微博下的留言。

  有不少奇怪的留言,比如“终于等来了这一天”“涂哥威武”“悠然沉默,大旗不倒”。除了节目的粉丝在看热闹,并且同样的困惑,涂悠然的唯粉和光束有些不淡定,也纷纷在下面留言。

  终于有粉丝私信了陈莫,说《金石月光》是在陈莫和涂悠然的cp粉中最流行、人气最高的一篇同人文,文笔不错,内容稍微有点灰色,唯粉和其他粉丝根本不知道。

  陈莫向来温和的情感觉得被邪火点燃,他还残留着一点点希望,也许只是巧合而已,可又想到了Jojo此前的提醒,于是就有了种“像小孩不能拒绝长大,梦境不能拒绝醒来”的点醒感。

  很快涂悠然又“手滑”地点赞了那条“终于等到这天了”的评论,并在第一时间取消了点赞。

  很多人截图留存又出现了一波转发。

  光束和涂悠然的唯粉,可悲又可笑的站在了统一战线,好在没有让事态发酵,很快就压下了少数cp粉的精分狂欢。

  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涂悠然本人,没有在此间做任何动作。

  陈莫在等待,他等待着涂悠然删除、保留,或者封闭评论的任何一种行为,无论怎样,他已经笃定不做任何回应。

  群里的活跃度也在慢慢下降,大家不知道要说什么才不会那么敏感,什么都不说显得更加敏感。

  当天很晚的时候,涂悠然删掉了那条微博,未做任何解释。

  *********

  去年和林见深合唱过《意》之后,陈莫就一直在想,自己到底能不能创作,他非常质疑自己。

  林见深说他和齐漫天和刘宇是不同的唱作人,刘宇是早慧型选手,普众但个人风格强烈。齐漫天的创作高发期是青年时代,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可以说一个时代的青春飞扬都是建立在他的作品之上,非常精神层面,随着时间他也会写出更好的东西,出产率低和个人状态十分相关,但自己唱的少。而林见深自己,如他所讲是个记录者,是个自带供应链的生产线,都是人间烟火都是喜怒哀乐。

  “如果你想证明自己的创作能力,犯不上费劲,但如果你忽然有感而发,就一定要尝试。”

  “这首是我有感而发的成果,完成过程很折磨人,请林老师指导啊,菜鸟当道,千万不要见笑。”

  “太执着了。”

林见深笑。

  “是不是创作型歌手都会特别执着。”

  “非创作型才会。”

  林见深看他动真格的,好奇地边看边哼唱,还没有上前奏的部分,有需要调整的编排的地方,总体还是挺超出预期。他好奇这是一首怎样才能写出来的歌曲。

  陈莫说大概写的就是他一路走来的遇到的很多很多人,那时候就只有一个念头,“谁让我试试,给我一个机会唱着试试”,再后来的想法变成了“再给我一个舞台,我还能唱”。他尽量记住美好的部分,忘掉不好的地方。直到我发现有那么多的人支持我,莫名其妙地被人喜欢,也有惶恐,害怕有一天会坦然地接受不真实赞美和喜欢。还有感谢,还有能回馈的善意…..

  他看见林见深意味深长地一笑,抬起眼看着他:“怎么了?”

  “没事,你继续说。”

  “我都忘了自己刚才说什么了,讲太长了,老是嘴比脑子快怎么办。”

  “所以,这是写给谁的?”

林见深对他刚说的一车话毫无兴趣。

  “算是写给很多人吧,给光束?”

  “不对,这只是写给一个人的。歌曲想好叫什么名字了么?”

  “可能叫《回响》?”

  “不对,应该叫《告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