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正剧还是戏说,一个朝代基本的顶层权力设计,不能出大错。除非你写的是架空,比如来个历史上没有的“大泽朝”、“大黄巢”、“大吐槽”等朝代,那你可以随便设置中央国家机关的名字和权力分布。 有些历史军事类别的小说,以真实的宋朝为背景,但是在北宋前期就出现三省六部执掌大权的基本情节错误,将宋朝混同于隋唐,略有些对不起读者。 北宋,神宗改制是引起中央各部门权力变化的大事件,顶层分权设计也分为神宗改制前和神宗改制后。 神宗改制前,基本概念是,二府三司。二府,指的是中书门下(东府)和枢密院(西府)。东府执掌行政权,西府执掌军权。除了行政权、军权外,一国最重要的财政权,由“三司”执掌,三司指的是盐铁、户部、度支。 二府里,中书门下的首长,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名副其实的宰相。枢密院的长官,即“枢密使”,权同宰相,被称作“枢相”。三司使,被称作“计相”。平章事、枢密使、三司使,组成了“正宰相班子”。 同时,为了分散正宰相们的权力,北宋前期还设“参知政事”一职,相当于副宰相。 那么,这时候,隋唐时的六部(吏、兵、刑、工、户、礼)去哪儿了呢?回答:在的。但是权力被移转了。比如三司,行使户部、工部的权力,审官院代替吏部,审刑院代替刑部,太常礼院代替礼部。原先的六部首长,成为寄禄官,隋唐时残留下来的六部,实际上名存实亡。 而枢密院下设的十二房,也具有相当的实权。这十二房,分别是:北面房、河西房、支差房、在京房、校阅房、广西房、兵籍房、民兵房、吏房、知杂房、支马房、小吏房。各房分曹办事。 上述是神宗元丰改制前的情形。 神宗改制中,有呼声要废枢密院,将军权还给兵部,神宗却不准。他虽然是一位锐意革新的帝王,但对于祖宗家法也有着独特的谨慎。他认为,宋代开国皇帝充分认识到了唐末武将割据的危险,故而,不以兵柄归有司,而设立枢密院、专门机构对皇权负责,这个规矩不能改。 但其他的一些改革,权力重组比较明显。 比如,撤销了原来的“中书门下”,将其权力分归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部分复活唐时的三省六部制。以“尚书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门下侍郎”,为正宰相,然后设“门下侍郎”、“中书侍郎”为副宰相,“尚书左丞”、“尚书右丞”亦为副宰相。 举个例子,《宋史》卷十七本纪:“戊午,以蔡确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韩缜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章惇知枢密院,司马光为门下侍郎。”
上面这段话里,蔡确、韩缜、章惇都是正宰相,司马光是副宰相。 早在元丰改制前的王安石熙宁变法,原有的三司就解体了,三司除了财政权外,其他权力交给了司农、太府、军器监、刑部、工部、大理寺、将作监等。到了元丰改制时,三司机构完全消亡,财政权也回归户部、工部。原来的三司使变成了户部尚书,向宰相负责,就是说,没有“计相”了,财权被宰相把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