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穷人树 > 欢迎师兄莫言

欢迎师兄莫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二〇一三年五月十六日上午,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以亲情和隐蔽的方式”组织了“欢迎莫言大师兄”座谈会,莫言的师弟、文学系主任徐贵祥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莫言认为这个讲话“貌似欢迎词,其实是一篇很好的小说”。此稿根据录音整理,已经本人审定。今天是个好日子,我们终于迎来了我们尊敬的师兄莫言,大家看看,出现在我们眼前的莫言,不是虚构的。莫言的身份,众所周知,但我还是要按惯例介绍一下:莫言,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第一届学员,解放军军事文学研究中心顾问,中国作家协会副**,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主任。尽管莫言还有很多公开的和非公开的职务和头衔,但是我想特别提到莫言的一个独属于他自己的头衔:高密东北乡乡长。下面,我把参加见面会的人员介绍给师兄。文学系教职员工,除了出差的,全都到齐了。2009级本科生、2010级本科生、2011级本科生、2012级本科生,全部硕士研究生。全军中青年作家、评论家高级研修班除了请假的,全都参加了。特别要说明的是,我比较喜欢的那个学员裴志海,对莫言的多数作品都能倒背如流,他特别珍惜这次当面请教的机会,但是因为临时生了一点小病,又错过了这次机会,我就代表他向莫言表达敬仰之情,把我家乡的茶叶送给莫言,请师兄品尝。顺便说一下,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了,在座的每个人面前都放着一瓶矿泉水,只有莫言面前有一个名牌和一杯绿茶,这就是我们能够给师兄提供的唯一的特殊的物质待遇。还要顺便说一下,这杯碧绿澄澈满屋飘香的好茶,茶叶是我家乡的特产六安瓜片,茶水是莫言的另一位师弟、我们文学系副主任廖建斌亲自沏的,因为他懂茶道。一个小时前我特意检查了,茶杯已经消毒,没有遗留茶渍,师兄您放心享用。我们还有一位年轻的女学员孙彤,因为不知道今天的活动,已经于十天前请假回家结婚去了,我本来要发加急电报让她推迟婚期,赶回来参加今天的活动,但是被我们文学系的政委陈存松同志劝阻了,因为这位女生是莫言的山东老乡,见面机会还有很多。尊重她个人的意愿,我把她的喜糖带来了,师兄您收好。我们的研修班,缺席的还有两位学员,蔡敬平和李茂增。顺便向师兄汇报一下,自从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我们经常把其他院校的教授招来当学生。全军组织院校语文教学大奖赛,这两个学员是评委,恰好我们系里的谷海慧教授入围。因为比赛还没有结束,所以这三个人都没有回来,这也许是我的错。但是,就在半个小时前,他们发来电报,莫言母系的老师谷海慧的教学课被评上了一等奖,他们怀揣着捷报正在向机场挺进,也许,师兄你跟大家多聊一会儿,他们就能把奖状和奖金赠送给师兄了,请笑纳。总而言之,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男女老少,能来的都来了。总而言之,解放军艺术学院的男女老少,即便是不能来的,也都从祖国的大江南北四面八方通过各种途径表达了他们对这次活动的重视,力所能及地为这次活动增添喜庆色彩,他们传递的,全是正能量。好,介绍完了,现在我正式向师兄和全体师生以及广大的闻风而动的不速之客同志们汇报这次座谈会的筹备情况。全军中青年作家、评论家研修班开班以来,我们一直惦记一件事情,请莫言回到军艺文学系跟大家见面。我们委托文学系的元老苏达仁老师同莫言联系,让我们感到特别温暖的是,莫言欣然答应,一个字:好!此后,我们设计了接待莫言的种种方案,我们想寻找一种恰当的方式来迎接一位功勋卓著的作家,来表达我们对我们的师兄莫言同志的敬意。我们设计的第一个方案是,在学校操场上组织一次盛大的阅兵仪式,鸣响四十一炮,让我们的学员精神抖擞地列队通过,请莫言招手致意,一次又一次地喊: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我们文学系全体师生立正回答:师兄越来越幽默!我之所以设计这个方案,是因为我曾经读过莫言师兄的一篇散文,写他到部队的情景,那里面就有关于阅兵的故事,不过,那一次他好像没有过瘾,因为那次参加阅兵式的兵力只有一个排。这次我们可以多组织几个人请他检阅,你想阅几次就阅几次,你想喊几声就喊几声。你们的掌声使我感到惭愧,因为这个方案没有被批准,莫言回复说:不搞形式主义。此后,我们就开始设计第二个方案。我们打算在魏公村东北乡找一块红高粱地,再买一头大肥猪,现场办公,包饺子,莫言吃两碗,我们每个人吃一碗。我之所以设计这个方案,是因为我在莫言的作品里看见过成千上万个关于“吃”的故事,我渐渐地理解了“吃”是多么的重要,没有“吃”就没有我们。显而易见,“吃”这个动词,在莫言作品里的位置是举足轻重的,它和另一个生命主题意象双峰并峙,成为莫言作品高视阔步前进的左脚和右脚。尤其是饺子,莫言对它情有独钟,此时此刻,我们似乎还能听见莫言笔下吞咽饺子的咕咕噜噜噼里啪啦的声音。它是童年莫言的梦想,也是童年人类的梦想。师兄,现在我可以这么说了,我可以无条件地帮你实现吃饺子的梦想!你们的掌声使我再次感到惭愧,因为这个方案同样没有被批准。莫言回复,改变作风,不要铺张浪费。因为莫言从斯德哥尔摩载誉归来之后,他已经不再稀罕饺子了。莫言的态度使我感到很为难,左思右想,我再也想不出更好的接待方式了。我终于生死疲劳了。可是,就在我这么瞻前顾后苦思冥想的时候,莫言师兄,他就像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那样,不要我们去接,带着他自己的车,低调、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了我们中间。没有鲜花,没有军乐,没有红地毯,只有北京魏公村母系社会的子民N世同堂。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我们的保密工作慎之又慎,但还是有很多媒体嗅到了风声,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企图打入我军内部,均遭到了我们的婉言谢绝,为此,我们还加强了大门口的警卫力量。但是,师兄您看见了,我们当中还是潜伏了几个记者,我没有办法,也不忍心把他们全部撵走,我向您学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全都不认识他们。我们之所以对媒体婉言谢绝,不是出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等方面的考虑,唯一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坐不下,仅仅因为我们这个解放军军事文学研究中心最多只能容纳二百人,而且如果真的来了二百人的话,有一半人还必须站着。现在已经有不少人站着了,我看见他们像芭蕾舞演员那样正踮着脚尖弓起脚背向莫言行注目礼。我想,我们已经找到了最好的方式,那就是作家的方式、文学的方式、简洁的方式。我们最初拟定的主题有很多,诸如“庆祝师兄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话莫言”“和莫言一起讲故事”等等,就在昨天晚上,我才找到感觉,决定把“欢迎莫言大师兄”作为这次座谈会的主题,座谈会其实就是个见面会。没有领导,没有大腕,没有媒体。这是我们文学系自己的事,这个会我们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我们以这种校友聚会的方式,以亲切的、轻松的和隐蔽的方式来接待我们亲爱的大师兄,听他讲故事,听他谈文学和非文学。现在,让我们用耳朵阅读,以真诚的掌声欢迎莫言讲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