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穷人树 > 虚构的力量——2006年在世界图书和版权日的讲话

虚构的力量——2006年在世界图书和版权日的讲话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很高兴参加这次盛会,感谢北京出版集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机会,也很感谢北京出版集团给我们选择了一个有意思的话题:真实与虚构。作为一个小说作家,我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显而易见,正是虚构的出现,才为小说的存在和发展铺平了道路。人类是以两种形态生活的,一种是可视的外在行为,一种是不可视的内心世界。这样就给小说提供了可能,即根据人的外在行为去捕捉、感受、判断和描述人的内心世界;根据已经出现了的人物去勾勒尚未出现的人物;根据已经发生了的事件去编织尚未出现的事件。如果我们把人类的外在行为理解为真实的话,那么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虚构就是小说。从这个意义上讲,小说的虚构和生活的真实,又似乎不是对立的,而往往是相互关联的,甚至可以讲,真实和虚构的关系,是母体和新生的关系。事实上,不仅是文学,在其他学科领域里,包括自然科学领域,虚构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虚构既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结晶,又是引导想象力和创造力前进的太阳。虚构常常让我们梦想成真。去年年初,北京出版集团出版了我的长篇小说《八月桂花遍地开》,除了时间和空间模拟真实以外,小说的人物和故事都是虚构的。我虚构了一个克己奉公的政府,虚构了一群把民族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官员,虚构了一批深明大义的军官,虚构了一群有着良好爱国素养的百姓。结构小说的核心来源于我内心期待的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骆安州全体民众,包括新四军、国民党军、地方武装,老百姓,甚至良知未泯的汉奸,一句话,全体中国人同仇敌忾同日本鬼子决战。虚构不等于神话。我不知道在我们的抗战历史上是否有过这样的上下军民一心抗战的局面,有没有我们描述的那样严谨的、理性的和义无反顾的甚至是完美的爱国行动,但是我知道,在抗日战争中,我们毕竟有杨靖宇、冯玉祥、佟麟阁、狼牙山五壮士和淞沪抗战的八百壮士等等光耀千秋的名字和事件。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事实,我们的虚构便有了精神基础,我们的梦想变成了理想。我找到了深埋在我们民族土壤里的那些值得珍藏的东西,我看到了我们民族中那些目标坚定、不屈不挠、韬光养晦、公而忘私的民族气度,我把这些闪闪发光的品质发掘出来,提炼出来,积聚起来,赋予我的作品人物如沈轩辕、方索瓦、霍英山这些中国人的身上,赋予一九三八年的江淮土地上。在创作《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日子里,我的内心波澜壮阔,我甚至经常在心里哼着国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我就是带着这样的情绪和我的小说一起度过了那段难忘的岁月。当写到国民党军队和新四军前嫌尽弃,尤其是写到最后一股“皇协军”反戈一击,日军松冈联队遭受灭顶之灾的时候,我从心里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热泪长流。是的,《八月桂花遍地开》是虚构的,然而它却是存在于我心灵世界的真实,是我艺术良心千呼万唤的真实。我相信,这种虚构是可靠而有益的,是从现实的土地养育的精神之花!这种虚构对于唤起民众的自尊、提高民族素养、铸造英雄品格,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虚构的力量地久天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