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胡雪岩与孙子兵法 > 01 顺水推舟,是一件节省体力的事

01 顺水推舟,是一件节省体力的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胡雪岩经商兵法胡雪岩代营他人款项,壮大自己声势,借风行船,做得天衣无缝。胡雪岩是个精明之人,他心中必定算计过:与其让人勒索,不如自己识趣主动送个人情,到时候他人自会“心有灵犀一点通”,在他做生意时给予“方便”。胡雪岩的这种手段就是让他们坐收厚利。《孙子兵法》在谈到地形的时候,有这样一段的著名论述:“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

此乃顺风行船之计,用兵需要讲顺势而行,经商也需要讲顺势而行。这个“顺”字体现了一个人对形势的把握、对局势的分析,可以讲所谓顺水推舟,就是这种顺风而行的最生动的表明。顺水推舟,是一件节省体力的事,那么如何节省财力呢?胡雪岩善借东风,这是他张扬有形势力,从而游刃商界的一个“绝活”。从春秋战国以来,富商大贾“游诸侯”、“交守相”的借“东风”现象屡见不鲜,而且如此之势愈演愈烈,到了晚清之时达到极盛。此种借官场“东风”之手法,被胡雪岩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顺水推舟,是一件节省体力的事。资助王有龄,借其影响经商就是胡雪岩顺水推舟的生花妙笔。在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三回中,讲到1883年(光绪九年)农历十月初,倒闭了一家极大的钱庄。有一个名叫德泉的人讲述了这家钱庄的经历:“这位大财东,本来是出身极寒微的,是一个小钱庄的学徒,姓古,名叫雨山。他当学徒时,不知怎样认识了一个候补知县,往来得甚是亲密。有一回,那知县大爷,急需用二百两银子,没处张罗,便和雨山商量,雨山便在钱庄里偷了二百两银子给他。过了一天,查出了,知道是他偷的,问他偷了给谁,他却不肯说,百般拷问,他也只承认是偷。死也不肯供出交给谁,累得荐保的人,受了赔累,钱庄老板把他赶走了,他便流落浪荡了好几年。碰巧那候补知县得了缺,便招呼了他,叫他开了钱庄,把一应公事银子,都存在他那里,他就此起了家。他那经营的手段,也实在利害,因此一年好似一年。各码头都有他的商店。”

显然,古雨山的生活原型就是胡雪岩,不但故事情节与胡雪岩做钱庄跑街时的一段经历如出一辙,便是“古雨山”三字,明眼人一看,也是取自“胡雪岩”三字的偏旁。上述文字所追溯的胡雪岩襄助王有龄的事,在前文已有详细交待,在此无需复述,然而对胡雪岩冒着被解雇的风险去慷慨资助王有龄的动机,却是不能不做一番剖析的。陈代卿《慎节斋文存》记载胡雪岩把银子交给王有龄时,说过这样的话:“我尝读相人书,君骨法当大贵。”

胡雪岩自称会看相的,认定王有龄来日会大富大贵,究竟是不是这样,只有胡某人心中明白,不过当时王有龄已捐盐课大使(正八品),却是事实。虽然捐官只是一个虚衔,但毕竟得到了吏部颁发的一张任职的“资格证书”,只须到吏部报到(“投供”),然后就有望分发某地补缺,而王有龄恰恰就缺那进京的盘缠。要是平常人,用平常眼光去看,是不会冒风险去理会这些的,然而事情到了胡雪岩那里就不一样了,这位眼观四路、耳听八方的钱庄伙计,很懂得以钱逐利算不得大本事,以人赚钱才叫真功夫,他认定王有龄眼下正是蛟龙困浅滩、猛虎落平阳,若能助上一臂之力,来日王有龄得到一官半职,即使不指望他将来有所报,起码也能图个与有用的人来往,自己脸上生光,别人也另眼相看,在“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炎凉世态之下,这对他的经商事业是有利无害的。据《慎节斋文存》记载,胡在给王有龄银两时,还特意叮嘱:“得意速还,毋相忘也。”

这句发自内心的话正道出他“古道热肠”行为中所蕴藏的世俗功利动机。人多有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性情,何况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能使人感激涕零。这里不妨举战国时期大商人吕不韦(—公元前235年,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资助秦皇子子楚的故事为例证。子楚是秦昭王太子安国君的儿子,他以秦国王孙的身份落难赵国充当人质。一天,正在邯郸做买卖的大商人吕不韦巧遇子楚,他以商人特有的精明感受到眼前这个落魄的皇子是他可以定国立君、以期被泽沾润的人选,于是他对子楚说:“我能够光大你的门庭。”

子楚虽然落魄,却有着王子王孙的矜持,他答道:“你还是去光大自己的门庭!何必来管我的闲事!”

吕不韦却一本正经地说:“我的门庭要靠你的门庭才能光大。”

他拿出500金给子楚作为在赵国结交宾客的活动费用,自胶带着价值500金的珍宝西入秦国游说安国君及宠姬华阳夫人提拔子楚,吕不韦还忍痛割爱,将自己的宠妾赵姬送给子楚,这个赵姬在公元前259年,为子楚生了一个儿子,即后来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嬴政。后来,子楚终于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即秦襄王),吕不韦因此立下汗马功劳,被任为丞相,封文信侯,享有河南洛阳10万户的租税。胡雪岩资助王有龄犹如吕不韦资助子楚,尽管两者在任官档次、政治影响上不可同日而语,然而胡、吕两人在权衡利弊得失、甘冒风险押下这一大赌注这点上却是异曲同工的,而且,胡雪岩资助王有龄后来也确实收到了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效果。随着王有龄由粮台总办而杭州知府而浙江巡抚,胡雪岩及其开办的钱庄得到很多好处,特别是王有龄以浙江巡抚名义通令:全省凡解粮饷必须由胡雪岩汇兑,否则不予接纳,这不仅使胡雪岩及其所开的钱庄获得了战时省库的垄断经营权,更重要的是使胡雪岩及其钱庄在诸多的商家中声誉鹊起。投靠左宗棠,借助左的势力顺风行船是胡雪岩的又一大手笔。1862年2月(同治元年正月),他初识左宗棠,左是新任浙江巡抚。俗话说“天高皇帝远”、“县官不如现管”,胡雪岩明白要在浙江这块地皮上赚钱,并谋求向外发展,当然需要与眼前这位“土地神”套上关系。因此,他便把受王有龄委托从上海采办来而因故未能运入杭城的军粮军需当做谒见左宗棠的见面礼,从此开始了两人长达20年的密切合作和倾心交往。左宗棠在青年时代就写联明志:“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可以说,他取得上述这样高的地位是他多年奋斗得来的。而比他小12岁的胡雪岩在他施展抱负、建功立名的过程中给予了莫大的支持,胡通过购武器、采粮、筹饷,参与左宗棠镇压太平军、捻军、陕甘回民起义的行动,在当时可是大清朝了不得的重大国事。胡雪岩还为左宗棠协理洋务,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左宗棠以60多岁的高龄挂帅出征、与阿古柏等分裂势力逐鹿于西北蛮荒之地时,左的政敌冷嘲热讽,各省观望延缓,而胡雪岩精心选购西洋军火,奔走筹借洋款,在帮助左宗棠收复新疆这件中外瞩目的大事中出了大力。彼时彼刻,在左宗棠的眼里,胡雪岩恐怕已成了春秋时犒师救郑的弦高、西汉时输财助边的卜式一类的良商了。胡雪岩为左宗棠效犬马之劳的结果,是获得了对方的信任和倚重,且看左是怎样评价他的:左宗棠在一篇奏稿中说:“江西补用道胡光墉,自臣入浙,委办诸务,悉臻妥协。杭州光复后,在籍筹办善后,极为得力,其急公好义、实心实力,迥非寻常办理赈抚劳绩可比。”

1864年4月(同治四年三月),左宗棠在给长子孝威的信中说:“胡雪岩虽出于商贾,却有豪侠之慨。前次浙亡时,曾出死力相救;上年入浙,渠办赈抚,亦实有功桑梓。”

1878年3月27日(光绪四年二月二十四日)在致谭钟麟的信中说胡雪岩是他“依赖最久、出力最多之员”。此外,据胡雪岩曾孙胡亚光《安定遗闻》记载,左宗棠曾对人说,浙江有奇才异能者二,一为本丙(1832~1899年,字松生,世营布业,富于资财,有“嘉惠堂”藏书室,曾补集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著有《庚辛泣杭录》);另一个就是胡雪岩。胡雪岩通过公事与左宗棠建立了私交,左宗棠于1881年(光绪七年)调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后,派差官易镇玉林护送侄女赴浙,先从南京搭乘轮船至沪,由沪至浙的船只,就托给胡雪岩照料,1883~1884年(光绪九十年),胡雪岩濒临破产,还吃了官司,左宗棠从南京三次到上海胡雪岩住处探望。胡雪岩有出将入相的左宗棠作为靠山,在总办粮台、劝捐、军火买卖、借款中上下其手,捞了不少好处,更重要的是,有了洋务派左文襄公的手下红人这一块牌子,他在商场更能左右逢源了。胡雪岩代营他人款项,壮大自己声势,借风行船,做得天衣无缝。胡雪岩是个精明之人,他心中必定算计过:与其让人勒索,不如自己识趣主动送个人情,到时候他人自会“心有灵犀一点通”,在他做生意时给予“方便”。胡雪岩的这种手段就是让他们坐收厚利。早在太平天国时期,胡雪岩就接受清军官兵的存款,这些钱财多是在攻城抢掠中得来的不义之财,如费行简《近代名人小传》所记曾接受胡雪岩资助的那位湘军营官在重逢胡雪岩时说:“今我有资十万,皆得自贼(统治者对农民起义军的诬称)中者,固不足告外人。”

结果他的这笔浮财就成了胡雪岩开设钱庄的资金。随着战局的推进,“诸将既得贼中货多,而克城皆置局榷税,饷入亦丰,莫不储之光墉所”。到左宗棠镇压陕甘起义时,“肆中湘人存资过千万”。后来,胡雪岩的钱店开遍南北,各省大吏、京城显贵纷纷至胡雪岩处托存私款,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恭亲王奕䜣(1832~1898年),他是同治帝的叔叔、光绪帝的伯伯。还有文煜,此人是满洲正蓝旗人,由官学生授太常寺库使,累迁刑部郎中,历任直隶霸昌道、四川按察使、江苏布政使、直隶布政使、山东巡抚、直隶总督、福州将军、署闽浙总督,到1877年(光绪三年)擢刑部尚书,1881年(光绪七年)做了协办大学士,文煜自己的地位相当于副宰相,他与奕讠斤还是儿女亲家,他在宦海弄潮多年,搜括了不少民脂民膏,在阜康银号中存银就有70万两。此外,福州布政使沈保靖在阜康的存款有38万两。胡雪岩接受他人的存款,使这些人可坐收利息,并进而提高了知名度,可谓名利双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