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胡雪岩与孙子兵法 > 17 猜透别人的心理

17 猜透别人的心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胡雪岩经商兵法为了照应这么一大帮人,胡雪岩心思缜密,分门别类,全都安排做了一趟风月之旅。胡雪岩的手段就在这里,什么人去什么地方,分得清清楚楚,绝不龙蛇混杂。由于胡雪岩深知办事的规矩和某些人物的心理,而且总能迎刃而解,他的商业行为也左右逢源,得以顺利进行。《孙子兵法》在谈到如何攻克对手的时候,特别强调知彼的重要性,这就是说,只有看透对手,才能取胜对手。在胡雪岩看来:由弱而强的人一定要能洞悉对方心思,才能防患于未然。“能猜察别人的心理想法,是做生意的一大奥妙。”

这是胡雪岩的名言。在晚清,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说法。胡雪岩就非常善于利用这一点。胡雪岩顺利完成调动漕米的公事,一下子在浙江获得能员的称誉,很快就得到署理湖州府的美缺。按惯例他既已得州府实缺,就应交卸海运局坐办的差使,但由于调动漕米拉下的亏空一时无法填补,加上还有一些生意上的事务牵涉到海运局,所以要得到抚台的批准。不过,当有人向浙江抚台黄宗汉提出这个请求时,黄宗汉却有意卖了个关子,却向他问及阜康钱庄的情况,并提出要请胡雪岩的阜康钱庄为自己代汇一笔一万银子的捐输军饷。胡雪岩看得准——这黄宗汉原是一个贪财刻毒、翻脸不认人、一心搜刮银子而不恤下情的小人。浙江前任藩司椿寿,就因为没有理会他四万银子的勒索,被他在漕米解运的事情上狠整了一把,以致生路全失,自杀身亡。胡雪岩告诉王有龄,他在黄宗汉提出代汇捐输军饷的要求时给黄宗汉的回答,是聪明一世,懵懂一时。黄宗汉哪里是要自己借阜康钱庄交汇捐输军饷?他其实是要借海运局的差使,勒索他人的银两,而且“盘口”都已开出来了,就是一万两银子。在胡雪岩的点拨下,大家恍然大悟,赶忙在第二天代黄宗汉交了一万银子的捐输军饷。而事实上也真正是“药”到“病”除,一万银子交出,他也随即得到兼领海运局坐办的批准。黄宗汉极为贪婪,但他从不公然要什么,手下人要是不给,黄巡抚也不会发作,但是,往后可以另外寻个名目,修理礼数不够的属下。胡雪岩是好样的,他看出黄宗汉的德性,只有使银子买平安。有了这次前车之鉴,胡雪岩对黄宗汉日后的索贿也就心照不宣了。办理漕粮事件之时,王有龄与胡雪岩一行前往上海松江府这趟差使出发之前,“浙江海运局坐办”王有龄提领公款三万两银子,作为路上差旅盘缠。其实,三万两银子当中,实实在在只有一万两用于差旅,其他两万两,则另有用途。胡雪岩事前英明指出,巡抚黄宗汉对钱财看得甚重,这趟出去,一定要给黄巡抚弄点好处,他要王有龄去探口风。果不其然,黄宗汉暗示要两万两银子,所以,胡雪岩派人把两万两一路带着,到了上海之后,汇到福建黄宗汉老家。胡雪岩办事精明识趣,经常让人心里想的得以实现,使得黄宗汉对他大开方便之门。后来胡雪岩在浙江的许多生意比如贩运军火,也是借助他的力量完成的。胡雪岩在光绪七年三月来到北京。此行最主要的目的是疏通中央政府,同意由他向洋人借三百多万两银子的外债。刚到北京,他就面临两项需索。首先,左宗棠与光绪皇帝之父醇亲王交好,醇亲王身兼朝廷禁卫军“神机营”司令,邀请左宗棠去看神机营操练,事情早就讲定了,但日期始终没敲定,说是要等胡雪岩到京之后,才能确定。胡雪岩心中雪亮,知道所讲“要等胡老爷到京后再决定”,无非是说“胡老爷有钱,等胡老爷到京之后,带着钱去看神机营操练,看完之后由胡老爷放赏”。第二桩需索,则与胡雪岩借外债息息相关。那时候,满人宝任户部尚书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等于现在的财政部长兼外交部长,胡雪岩想要借外债,“外”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有关,而“债”则是户部的业务职掌。所以说,宝一关一定要打通。怎么打通,还不是送银子!问题是,胡雪岩并不认识宝,总不能就这样带着银票上宝家去。胡雪岩本事大,经过打听,竟然探听出一条门道。原来,北京城有个地方叫“琉璃厂”,专卖文房四宝、书籍、古董、字画,这地方到现在还有,还是经营这些行业。那时候,清廷满朝权贵无不视贿赂为当然,可是又碍于颜面,不敢公然行之,于是,就想出了变通办法,这变通办法,就是与琉璃厂挂钩,由商家担任中转站。事情是这样办的,某人打算向某大员求事,求取某职,则先与琉璃厂接头,讲定以若干银两购买一件古董或一幅字画。接着,琉璃厂商家就到大员公馆去,取得古董或字画。拿回琉璃厂,卖给办事者。办事者买到古董或字画,送给大员;琉璃厂卖出古董或字画,获得银两,留下回扣与手续费,把剩下银子交给大员公馆。所以说,就某大员而言,他只是把自家的古董或字画交给琉璃厂商人,商人卖给办事者,办事者又把东西送回大员公馆,某大员并没少了东西。另一方面,却由琉璃厂商号送来银两,某大员并没有直接收受办事者银子,他只是收了古董或字画,总算是文人雅士赠送文物,并没沾上铜臭。胡雪岩就是用这种办法,巧妙地送了宝三万两银子,结果该大员在朝廷上拼命地说借洋债的好处,终于使这一事落实下来了。胡雪岩不仅送钱送物,他还深谙衙门里的人的心思。胡雪岩一行人抵达上海郊区松江府之后,与松江漕帮搭上线,漕帮祖宗魏老爷子交代手下大哥尤五,一定要好生招待胡雪岩一行。胡雪岩那帮人,品流不齐,领头者是学官两栖王有龄,往下数,还有两个幕僚随员,一个姓吴,另一个姓周,都以“海运局委员”名义,随行办事。往下,还有听差高升,以及打杂下手。为了照应这么一大帮人,胡雪岩心思缜密,分门别类,全都安排做了一趟风月之旅。胡雪岩的手段就在这里,什么人去什么地方,分得清清楚楚,绝不龙蛇混杂。由于胡雪岩深知办事的规矩和某些人物的心理,而且总能迎刃而解,他的商业行为也左右逢源,得以顺利进行。《孙子兵法》主张排兵布阵一定要左看右察、见风使舵,这样才能防住对手的算计,从而打开成功的局面。胡雪岩认为:一个人只有精明过人、左看右察、见风使舵,才能乘势挺起。如果仅仅懂得人的心理,这一点还是远远不够的;还有更重要的一手,还要善于利用人性的弱点,在这点上,胡雪岩可谓无师自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