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胡雪岩与孙子兵法 > 20 决不是拖延,更不是搁置

20 决不是拖延,更不是搁置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胡雪岩经商兵法胡雪岩认为,只要发现是财源,甚至只要产生一个念头,就立即想到去付诸实施,这就是要反应迅速,敢想敢干。生意人面对的总是与时局紧密相连,且总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具体的市场。市场出现的各种具体情况以及变化,对于生意人来说往往既是挑战也是机会。能及时针对具体市场情况做出迅速反应,才能不断地为自己开辟新的经营渠道,也就是为自己开拓出新的财源。《孙子兵法》主张出奇制胜的用兵战术,反对犹豫不决,因为犹豫是成功的杀手。在胡雪岩看来,想到就干,神速出击,是保证经商成功的根本方法。胡雪岩做事就是这样,不了解情况,为求了解,急如星火,等到弄清楚事实,有了办法,他就从容了。……说是说“慢慢儿”,但决不是拖延,更不是搁置,帮他做事,须知这一点。对于胡雪岩这样一位眼界开阔、头脑灵活且敢想敢干的人来说,实在是到处都能见到财源,到处都能开出财源。比如他为销“洋庄”走了一趟上海,在上海的“长三堂子”吃了一夕“花酒”,酒宴上与那位后来成为他可以生死相托的朋友古应春一席交谈,就让他抓住了一次赚钱的机会。古应春是一位洋行通事,也称“康白度”或“康白脱”。中国开办洋务之初,这样的通事是极要紧的人物。他们表面上主要充当的是类似今天的外事翻译的角色,但由于这一角色的特殊性,在当时的“外贸”活动中,他们其实还承当着为买卖双方牵线搭桥的职能,实质上也就是后来所说的买办。“康白度”或“康白脱”等也就是英语comprador的音译。有意思的是,咸、同年间人的笔记中,也有将这个词译作“糠摆渡”的,并就中文意思加以附会解释,称买办介于华人和外商之间以助成交易,犹如以糠片做摆渡之用。这种解释既有指明买办居间于华、洋之间的作用,也暗含讥诮。不过尽管如此,却也歪打正着,部分道出了买办的职事性质。胡雪岩要和洋人做生意,自然一定要结识这样的要紧人物。胡雪岩来到上海,设法托人从中介绍与古应春相识。请吃花酒是当时上海场面上往来应酬必不可少的节目,于是便由胡雪岩做东,尤五出面,在怡情院摆了一桌以古应春为主客的花酒。酒席上,古应春谈起他自己参与的洋人与中国人的一桩军火交易。那一次洋人开了两艘兵轮到下关去卖军火,本来价钱已经谈好,都要成交了,半路里来了一个人,直接与洋人接头,听说太平军有的是金银财宝,缺的是军火,洋人一听立即单方毁约,将原来议定的价格上涨一倍多。买方需要的军火在人家手里,自然只能听人家摆布,白白让洋人占了大便宜。古应春讲这段经历,是因为愤慨于中国人总是自己相互倾轧,以致让洋人占了便宜。但古应春的这段经历,也引起了胡雪岩要尝试与洋人做一票军火生意的兴趣。在胡雪岩看来,当时有两个情况决定了这军火生意可做,而且一定可以做成功。第一,当时上海正闹小刀会,两江总督和江苏巡抚都为此大伤脑筋,正奏报朝廷,希望多调兵马,将其一举剿灭。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以先备下一批军火,官兵一到,就可以派上用场。胡雪岩知道江苏巡抚是杭州人,他可以通上这条路子。第二,此时太平军也正沿着长江一线向江、浙挺进,浙江为地方自保,正在办团练,也就是组织地方武装。办团练自然少不了枪支火药,借王有龄在浙江官场的势力,促使浙江地方购进一批军火,也不成问题。反正洋人就是要做生意,枪炮既然可以卖给太平军,也就没有不卖给官军的道理。事情一旦想到,立即便着手进行,这是胡雪岩一贯的作风。请古应春吃花酒的当晚,酒宴散后已是子夜,胡雪岩也仍不肯休息,留下尤五商谈与古应春联手同洋人做军火生意的事宜,甚至将如何购进、走哪条路线运抵杭州、路上如何保障军火安全都考虑到了。第二天他又约来古应春,又细细商定了购进枪支的数量、和洋人进行生意谈判的细节、如何给浙江抚台衙门上“说帖”等事宜。第三天,胡雪岩就和古应春一道会见了洋商,谈妥了军火购进事宜。从动起做军火生意的念头到此时,不到72个小时,这笔生意就让胡雪岩做成了。胡雪岩认为,只要发现是财源,甚至只要产生一个念头,就立即想到去付诸实施,这就是要反应迅速,敢想敢干。生意人面对的总是与时局紧密相连,且总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具体的市场。市场出现的各种具体情况以及变化,对于生意人来说往往既是挑战也是机会。能及时针对具体市场情况做出迅速反应,才能不断地为自己开辟新的经营渠道,也就是为自己开拓出新的财源。想到就干,神速出击,值得任何一个现代商人深深体会和借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