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胡雪岩与孙子兵法 > 27 天变了,人应变

27 天变了,人应变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胡雪岩经商兵法胡雪岩做事总是随时而变,见机行事,急缓相宜。生意场上,充满了搏杀,也充满凶险,往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而且生意越大越难以照应,也就越容易出现疏忽。因此,驰骋于生意场上,不能恃强斗狠,也不能大意粗心。一事当前要谋定后动,未雨绸缪,是生意人一定要记取的。《孙子兵法》认为在用兵过程中,会碰到一些死结——不能够根据外部情况的变化而调整以前的战术,所以要么硬攻,要么就是死守,因为他们缺乏随机应变的真功夫。的确,在胡雪岩看来,随机应变,是商人本领。因此要想乘势挺起,必须变中求变!胡雪岩曾有名言:“天变了,人应变。”

意思是指时势时局变了,人也应做出相应的变化与调整以顺应时局。在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运动席卷江南,占领了浙江省城杭州,巡抚王有龄自尽殉职,炙手可热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只身得免,逃至上海。虽然幸免于难,但胡雪岩孤家寡人滞留上海洋大人租界,心思犹兀自魂牵梦萦,叨念着杭州,一方面是挂心王有龄安危;另一方面,则是老母妻小未曾脱出,音讯茫然,生死不明。杭州被太平军占领,音讯辗转传到上海,王有龄固然是死了,但胡家满门却因为应变得法,及时走脱,躲到乡下,阖家老小平安。有道是“大难不死,后祸不止”,麻烦事不打一处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虽说胡家满门皆告平安,但杭州城里所谓的“地方士绅”却颇有不少人为太平军做耳目。于公,这些人告诉太平军,杭州城里有胡雪岩这么一号人物,是办粮台搞后勤的好手,虽然人跑到上海,但家眷还留在杭州附近,可以其家眷为饵,要挟胡某人来归;于私,这帮衣冠中人打算借机掏弄胡雪岩,榨点银子花花。这项消息传到上海洋人租界,传到胡雪岩耳里,让他又急又气。急的是老母、妻子、儿女的安危;气的是这些所谓的“地方士绅”,平常在乡里望之还似人君,开口王道,闭口朝廷,好像人人都是忠臣,个个都是孝子,如今太平军只不过席卷东南半壁,还没打过长江,这些家伙马上就露出尾巴。平常人要是碰到这等事体,大概也没辙了,只好乖乖回杭州,听任新贵摆布。但是,这些家伙这次却踢到铁板,低估了胡雪岩,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先发制人却受制于人,倒头来被胡雪岩吃得死脱。胡雪岩的手法简单而高明,他走门路请人写了一纸公文,以他“浙江候补道兼团练局委员”的身分,上书闽浙总督。这公文里说,虽然他在城破之前,已经先行逃到上海,但是,临走前在杭州已有布置:已经暗中与杭州城中士绅某某某、某某某等约定,请该等士绅保护地方百姓,并且暗中布置,将来官军一到,就相机策应,这些人都是公正士绅,心在朝廷,现在虽然替太平军做事,但将来官军收复杭州之后,不论这些士绅当过太平军什么官职,都请既往不咎,并予重用。然后,胡雪岩走门路请闽浙总督快速批示这公文,并由胡雪岩取得副本,而胡雪岩则请人将公文副本带到杭州,交给“地方士绅”。这封公文既狠又贼,耍的是两面手法:一方面,让这些所谓的“地方士绅”知道,胡雪岩替他们在官军那面讲了好话,将来要是政府军光复杭州,他们可保无虞;另一方面,也让这些士绅知道,要是他们胆敢与胡家老少过不去,那么,胡雪岩只要把这封公文的副本送给太平军,光是“相机策应官军”,罪名就够抄家灭门。计策果然是好计策,公文副本托人送到杭州之后,没过多久,胡家老小就平安脱险,悉数被送到上海,与胡雪岩团圆。胡雪岩做事总是随时而变,见机行事,急缓相宜。生意场上,充满了搏杀,也充满凶险,往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而且生意越大越难以照应,也就越容易出现疏忽。因此,驰骋于生意场上,不能恃强斗狠,也不能大意粗心。一事当前要谋定后动,未雨绸缪,是生意人一定要记取的。杭州被太平军团团包围,王有龄遵地方官“守土有责”的惯例,率杭州军民坚守孤城,终至粮草尽罄,断粮达一月之久,连药材南货,比如熟地、黄精、枣栗、海参之类,都拿来做了充饥之物,再后来就是吃糖、吃皮箱、吃草根树皮,最后已经到了割尸肉充饥的地步。胡雪岩冒死出城,到上海买得一船救命粮,运至杭州城外的钱塘江面,无奈进城通道已经完全断绝,城内城外相望而无法相通。在经历了三天度日如年、寝食俱废的等待之后,胡雪岩终于同意让陪他一起到杭州送粮的萧家骥冒险进城,向城中通个消息,并商量一下,看着能不能找到将粮食抢进城中的办法。萧家骥出发之前,胡雪岩问他如何到对岸,如何进得杭州城去,遇到敌、我双方的人又如何应对。对于这些至关重要的问题,萧家骥其实想都没想,以他的意思,这种情况下,原本只能见机行事碰运气。胡雪岩不同意只是去见机行事碰运气,他对萧家骥说了上面引在题下的那段话,并且为他筹划了细致的应对方案,才放他出发。胡雪岩说:“这时候做事,不能说碰运气,要想停当了再动手。”

他这里说的“这时候”,自然不是指商事运作的时候,不过,他所说的危机时刻“不能说碰运气,要想停当了再动手”,其中包含的道理,用于商事运作却也是极为恰当的。其实,做生意许多时候遇到的情况与萧家骥此时冒险进城也非常相似:救命大米费尽辛苦已经运到城外,决没有无果而返的道理。而要事情有一个结果,就必须冒这一次险。当时的情形是,城外的人对城内的情况一无所知,城外有重重围兵,抓住想要与城中守军互通消息的人,一定会予以重罚,弄不好还会杀头。而被围的人此时实际上也已成惊弓之鸟,萧家骥在城中没有一个认识的人,加以这个时候又不能写一个能够证明他的身分的文书信函之类的东西带在身边,进得城去也有可能被当成奸细。也就是说,无论是落入围兵之手,还是进得城去,应对稍有差池,都会性命不保,更不用说完成此行的任务了。萧家骥此行,实在吉凶难卜,结果只能等到最后才能见分晓。生意场上何尝不是如此!做生意许多时候也必须冒险,要赚大钱常常还要冒大风险。比如大着胆子投资一桩生意,这笔钱投下去,究竟是带来大笔的进账,还是血本无归,总是很难预先清清楚楚地知道的,常常也必须是等到最后才能见分晓。有时即使你做了周密的论证,似乎不会出太大的问题,但实际运作起来,结果却完全不是想像的那么回事。人们常常用战场比喻商场,把冒险投资比喻为“压一宝”,就在于它们之间确实是十分相似,战场、赌场、商场,它们都是瞬息万变、险象环生且吉凶难卜,偶一疏忽往往就因一着不慎而满盘皆输,而且一桩生意的疏忽常常还不仅仅是一桩生意的失败,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全面崩溃。比如胡雪岩对自己钱庄和典当生意的失察疏忽,导致的后果就是一动而全动,一倒而全倒,终至无救。所以,一个在商战中纵横搏杀的人,必须时刻注意既要胆大还要心细,必须时刻注意提醒自己,要谋而后动,“想停当了再动手”。商事运作中,一事当前,起码下列问题是一定要预先想停当的,即:第一,市场情况及其前景判断是否完备并且可靠;第二,自我实力及其极限的估价是否恰当并且准确;第三,具体运作过程中关键环节的谋划和高度是否周全并具有可行性;第四,对于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是否有足够的预见以及相应的应对方案;第五,最坏结果出现时的补救措施及其有效性。如果这些问题“想停当”了,自然也就不妨大胆动手了。对于搏战于生意场上的人,要学会等待。等待,也就是等待成就一件事成功的机会,等待能助人成功的可乘之势。也就是说,做事情不可急躁,条件具备时要稳扎稳打,一步一步去做,条件不具备时,则要当缓则缓,当停则停,待条件成熟之后再做。胡雪岩第一桩生丝生意的运作成功,就可以说是事缓则圆,在等待中寻找战机,得以成功的范例。胡雪岩在湖州收到新丝运到上海,就并没有急于脱手。就他当时的状况而言,他是应该尽快脱货求现的,因为他的钱庄刚刚开张不久,并没有多少可以周转的资金。但他仍然将这批生丝囤积起来。他没有将这批生丝马上脱手的原因,除了洋商开价不够理想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要联合同业控制洋庄市场的条件还没有成熟,他运到上海的生丝数量很少,实力还不足以与洋商讨价还价,他必须联合同业才能与洋商抗衡。因此,即使自己暂时压下一笔资金,他也不愿意让自己的筹划落空。他要等待,用他的话说,就是“事缓则圆,不必急在一时”。生丝运到上海之后,他一方面也请新结识的古应春加紧和洋商谈判,一方面由刘不才出面拉拢庞二,做联络同行的工作,他自己还好整以暇,管了为漕帮调解纠纷和撮合古应春与七姑奶奶婚事这两件闲事。同时,还抓住时机,贩运了一趟军火。到这一年年底至第二年年初,上海丝商大户庞二已经联合,散户控制也已见成效,洋商开价也开始松动,但胡雪岩还是没有将自己已经收购的生丝急于脱手。这一次的主要原因是在胡雪岩看来,洋商开价还不够理想。本来为集结散户做工作时,为了说服大家一致行动,就说是只要团结一致,迫使洋人就范,大家必可大获其利,如果按洋人此时开出的价格脱手,这就成了一句空话,受到大家的责难事小,影响以后控制市场的计划事大。就这样,胡雪岩的第一批生丝,直到第二年新丝快要上市,洋人因朝廷决定将要设立内地海关,增加茧捐,为情势所迫不得不低头,开出了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价格之后,才最后脱手,一批生丝净赚了十八万。商事运作中,经营者的主动性自然是很重要的,优秀的商人要懂得从不同的角度来利用已有的条件,甚至要善于在各种因素不利于自己的时候,设法改变不利因素,使之对自己有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所谓创造条件。不过,商事运作中所需要的各种条件,有些是可以创造的,比如胡雪岩要控制洋庄市场必须有的联络同行的条件,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创造,但有些却往往是人力无法创造的,比如在大多数情况下,政局的变化、市场的整体格局,就并不是一个或几个生意人所能决定的。这时候所能做的,往往也只能是等待。这正如古人所说的天时、地利。许多时候,地利我们可以主动选择并加以改造,但天时便往往无法主动选择更无从改造。“草船借箭”中诸葛亮当着孙权与周瑜立军令状时,仍然要了三天的暂缓期限,就是因为他所设计的“借”箭必须有一个江雾弥漫的天气。这既是能不能“借”到箭的关键性条件,又是一个凭人力无法创造的条件。诸葛亮知道三天之后才有一个这样的天气,此时他惟一能做的只能是两个字:等待。有时,我们为一桩生意的成功做出了极为周密的计划,我们也明知道按照计划运作下去一定会得到预期的成果,甚至在初步运作中我们已经收到了初步的效益。但可能就在这个时候,情况突然出现某种变化,原本可以依凭乘借的大势消失了,而且任凭我们如何努力,也终究是人力无法挽回,这时我们所能做的,也只是等待——在耐心的等待中静观形势的变化,在静观形势变化中等待新的机会的到来。这个时候如果不计后果,仅凭意气一心求快,最后结果,一定是如两千多年前孔子说的那句话:“欲速不达。”

商事运作,应该学会等待,甚至退让。该等则等,许多时候,冷静的等待其实正是最明智的选择;当退则退,许多时候,退让本身就是求进所必须经过的过程。会等待,知避让,才是真懂进取。从这一角度看,“事缓则圆,不必急在一时”,实在包含了一种深刻的商事乃至人事的辩证,优秀的生意人不能不懂得这其中的辩证。做事没有轻重缓急,就好比“驼子跌跟斗,两头落空”,自然是智者不办。郁四的独生儿子阿虎暴病而亡,胡雪岩得到消息,立即在百忙之中赶往湖州,朋友丧子之痛,他不能不来劝解安慰。没想到的是他一到湖州,就知道事情不那么简单。原来阿虎还有个姐姐阿兰。这阿兰年近三十,本来就是一个厉害角色,而他的丈夫是一个刑房书办的儿子,子袭父业也做书办。书办本来也是厉害角色,这对夫妇凑到一起,也就可想而知了。阿兰见弟弟死了,娘家已经没有可以承续香火的人了,就思谋着回娘家夺产,终日在娘家闹腾。儿子暴死,郁四本就痛不欲生,加上女儿这一存心不正的闹腾,更使他万念俱灰,以致整日在家里“孵”着,连历来世袭的户房书办的差使,也不想要了。郁四是胡雪岩在湖州做生丝生意和代理湖州府库的托靠,也是他已经交情相当深了的江湖朋友,无论是就生意而言,还是就个人感情和胡雪岩的性情而言,胡雪岩都不能不管这桩“闲事”,他不能看着郁四就此消沉。但对于胡雪岩来说,要管这桩闲事,确实又有困难。困难不是他没有能力管,而是他确实没有时间管。胡雪岩知道,要把这桩闲事料理清楚,三天工夫一定来不及,即使再加上一两天,也未必料理得好,而他原计划来湖州只待三天。之所以计划来湖州只待三天,是因为上海、杭州方面的事情也不能耽误。上海方面,生丝销洋庄正在洽淡之中,已经买好的军火正要启运至杭州,许多具体操作上的事,都要他去拿主意。杭州方面,则主要是钱庄生意刚刚开张不久,发行官票,代理藩库,虽然起点不错,自己选择的钱庄档手刘庆生人也不错,但毕竟事业刚刚起步,刘庆生也还太年轻,有些事情无论如何还得自己去照应。一方面是郁四的事情于情于理都不能丢开不管,一方面是杭州、上海方面的生意耽误不得,这不能不让胡雪岩大费踌躇,因为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驼子跌跟头,两头落空”。面对这一难题,胡雪岩的处理办法似乎也很简单,他有过踌躇之后,很快决定留下来,先帮忙处理好郁四的家事。如此处理,理由有三:第一,郁四的事也是大事,而且比较而言,它比上海、杭州方面的事情更大,因为它既连着朋友的情分,也关系到湖州的生意,还因为它比上海、杭州方面的事情都急。上海、杭州方面毕竟已经有了眉目。第二,这里的事情如果没有自己的运作,将很难圆满解决,而上海已经有古应春、尤五,杭州有刘庆生在照应,一般来说不会出什么大事。第三,自己本来就已经到了湖州,不如索性多花一点时间将这里的事情解决好,耽搁下来,以后再来处理,多费一道周折不说,还有可能错过机会,平空增添许多麻烦。而此时自己反正不在上海、杭州,要管那里的事也管不了。既然不能同时管两处,那就不如丢开它先管好一处。由此,胡雪岩也就毫不费力地避免了“驼子跌跟斗”。胡雪岩确实特别注意不做“驼子跌跟头”的事,直到他面临彻底破产倒闭的最后关头,这一点也是他处理事情的一条重要原则。比如在官府将要查封他的家产的时候,螺蛳太太想要为他匿下一些财产,以做东山再起的资本,他就坚决不同意。之所以如此,当然有他“杭铁头”的性情在起作用,但不能“驼子跌跟头”实际上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胡雪岩看来,采取这种手段为自己留下资本,就如赌场赖账,赌本是留住了,名声却也臭了,从此连赌场的门都进不了,哪里还有东山再起?既无法东山再起,又坏了名声,如此“驼子跌跟头”,还不如留下一段好名声。归纳起来,胡雪岩避免“驼子跌跟头”的考虑,其实关键也就是两点:首先,当处于两难甚至多难境遇的时候,要先分出孰轻孰重,孰急孰缓。在做选择的时候,较轻的事情,可以缓缓的事情当然是先丢开再说。其次,要行事果决,不能优柔寡断。特别是在两件事情一时难以分出轻重缓急又难以两全的时候,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这个时候最容易犹豫不决。其实,想一想我们就会明白,反正两件事情都重要,那么,你不管做哪件事都是必要的,既然不能两全,那就不如索性放弃一件,全力做好另一件,至少做成一件总比在犹豫不决中两件事情都耽误,或者两件都做而一件都做不好要划算得多。“时易人亦变”,是胡雪岩一步步走向成功和辉煌的一个重要捷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