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胡雪岩经商性格绝学 > (二)坦荡性格:一个人只能唱独角戏

(二)坦荡性格:一个人只能唱独角戏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本事越大,越要人照应自大的性格与自谦的性格相对应。自大的性格往往会把人逼上自绝之路。胡雪岩为了防止自大性格在自己身上露出苗头,始终加以克制,他提出了一个很有名的观点——“本事大,越要人照应”,即是一种自谦性格的表现。商场上的竞争,与其他行业的竞争一样,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智力竞争。因此,选择帮手更加重要。帮手选得好,事业成功的把握就大,而一旦用人不当,后果常常不堪设想——用错一个人,往往会坏了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整个江山。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要在商界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他的最大的本事,应该就是能识人、会用人。“越是本事大的人,越要人照应。皇帝要太监,老爷要跟班,只有叫花子不要人照应。这个比方不大恰当,不过做生意一定要有伙计。胡先生的手面你是知道的,他将来的市面要撑得其大无比,没有人照应,赤手空拳,天大的本事也无用。”

这番话是“小和尚”陈世龙对阿珠父亲老张说的。老张本来是一个很胆小的老实人,以前因为有和胡雪岩结亲戚的打算,因此接受胡雪岩的建议回湖州来开丝行,后来胡雪岩觉得娶阿珠做“小”不妥,便用计撮合了阿珠和陈世龙的一段姻缘。因为这个原因,老张觉得再受胡雪岩的照应也不妥,便想打退堂鼓,陈世龙为开导老张便说了上面这段话。陈世龙的话,既是在启发劝解老张,也是说出了一个人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的最深刻的原因,即要有人帮忙,要有人照应。当然,一个人要立身于社会,不管是在官场、商场,还是在别的什么“场”,都少不了要靠自己的才识、能力。所谓才识,无非就是搜集信息、正确决策的能力,就是能见人所未见、准确判断的能力,就是巧妙运用一切有利因素、制定出合理计划并付诸行动的能力。没有这些,再好的条件也是枉然。但当这些自身条件已经具备之后,外界的所谓靠山、人缘,即能给自己带来成功的帮手,就显得尤其重要了,没有人帮助、照应,真正有天大的本事也是枉然。事业鼎盛时期,胡雪岩的钱庄遍设杭州、宁波、上海、武汉、北京等地,典当行开了20多家,胡雪岩自身还要兼理丝茧、军火生意,手下分号的用人自然成了头号问题。比如王有龄自然是很会做官的,除了他自己会做官之外,如果没有别人的帮助,他也绝不会成为后来浙江官场的红人。当初他只是一个落魄文人,没有功名,靠钱买了个正八品的盐大使还是候补的,也就是说有没有官职还得有机会,这种机会又是那么的渺茫。正当他穷途末路之时,比他小10岁、当时年仅20的胡雪岩资助了他500两银子,助他进京买了个候补的七品知县。王有龄得此资助进京,又巧遇外任江苏学政的何桂清。何桂清幼时家贫,曾受到王有龄父亲的照顾,于是向浙江巡抚黄宗汉推荐王有龄。而此时的黄宗汉因逼死布政使(藩司、藩台)椿寿而需何桂清替其掩盖责任,很快就任命王有龄为浙江海运局坐办。于是王有龄一下子便成了黄宗汉门前的红人。不用说,没有胡雪岩的帮助,没有何桂清的照应,或者黄宗汉根本不买何桂清的账,王有龄大概今生今世也只能以一介落魄书生客死杭州。王有龄后来的官运亨通,也是得自有胡雪岩这个帮手。刚一接手海运局坐办的差使,就遇到漕米解运的麻烦。漕运积弊已深,初改海运,事情千头万绪,而且势必触动漕帮利益,漕帮定会不肯将浙江粮食运往出海口;且部门重叠、政令不畅,官僚政客各自盘算自己的得失,海运一事难以很快实现,而朝廷却一再催促南粮北运,以解燃眉之急;加上王有龄刚刚踏进官场,人生地不熟,他所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也正是在胡雪岩的出谋划策下,打破常规,大胆地用就地买粮的办法,在上海附近买粮、就地出海,解决了浙江漕米迟迟运不出去的问题。具体运作也是胡雪岩凭着他的手腕,用金钱开路,用酒肉敲门,用各种办法收买和笼络官吏、漕帮首领、钱庄老板、粮商,在生意场上精于算计,诱之以利,从而使海运一事顺利实现,也使王有龄初战告捷,巩固了他在官场的地位,他也很快升为湖州知府。不用说,“小和尚”认为胡雪岩本事再大也要有人照应,自然也是事实。实际上,在胡雪岩走向“红顶商人”的辉煌顶点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像王有龄、左宗棠、古应春、尤老五、郁四、刘庆生乃至如张胖子、刘不才、“小和尚”这些人的帮忙和“照应”,他一样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无用”。“越是本事大的人,越要人照应。”

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浅显的道理。越是简单浅显的道理,也越是至理。因此本事越大的人,也越要牢牢记住这个道理。所以,“用人”是一个十分古老的话题,千百年来人们总是在这个问题上走着螺旋式的道路。孟尝君能用“鸡鸣狗盗”之徒,成狡兔三窟,躲过杀身之祸;楚怀王不能用人,听信奸佞之言,终于客死秦国;楚霸王不能用人,虽有万夫不敌之勇,但还是有乌江自刎的悲剧;刘邦能用人,文有萧何,武有韩信,最后当了高祖皇帝;曹孟德能用人,削平中原;袁绍不能用人,有官渡之惨败;唐太宗能用人,成贞观之治;唐明皇不能用人,造成安史之乱……能不能用人,大则国家兴亡,小则个人成败,是一个于人于国均十分重要的问题。一位伟人说过,路线确立之后,关键是干部问题。干部问题,也就是用人的问题。王有龄靠着运气,得到胡雪岩的资助,进京买个官职;又靠着与江苏学政何桂清的关系,得到浙江巡抚黄宗汉的任用,得了浙江海运局坐办的实缺,真正做起官来。但这个浙江海运局坐办的官差,实在难以料理:要把浙江应征的十几万石粮食运出浙江,但由于运河交通不畅,官府之间互相推诿设卡,运粮一事难以近期完成。但王有龄充分使用足智多谋的胡雪岩,靠着胡雪岩的大胆策划、周密部署、多方打点奔走,由海运局出面担保,钱庄垫钱、漕帮卖粮以充漕粮的计划得以顺利实施。这个计划的设想由胡雪岩提出,各个细节由胡雪岩推敲,各个环节也主要由胡雪岩去沟通。事情做得巧妙顺利,各方皆大欢喜。王有龄的成功,没有胡雪岩的鼎力相助,无论如何是得不到的。胡雪岩全力帮助王有龄,自然不仅仅只是为了朋友,他其实是在为实现自己的大计划做准备,他要培植起一棵来日可以托靠的官场大树,他们之间绝不是简单的主仆关系。王有龄借重胡雪岩当然不仅是为报恩,他需要胡雪岩帮助自己仕途通达也是实实在在的,要不然他也不会在事情顺利办成、自己腾达起来之时,如此踌躇满志地说出“才智之乐于为己所用,此人的成就便不得了了”的话来。王有龄能够得到胡雪岩的全力相助,当然不是因为他特别会用人。只是他的这番话,确实在无意之中说出了一个事实。王有龄所谓识人,其实就是对人才的特长、才能有充分的认识、准确的判断,能从对方的为人处世中发现其与众不同的地方。所谓手腕,无非就是采取一定方式笼络人才,使人才为我所用,真心替自己效力。王有龄对胡雪岩的使用,最大手腕是充分信任、言听计从,这是基于他对胡雪岩谋事周到、办事干练的能力认识而采取的用人方式。而胡雪岩在用人上除信任外,还注意从心理上、物质上满足对方的需求,使对方反过来对自己产生感激之情、报效之心,竭尽全力为自己办事。这则是生意人用人的手腕了。胡雪岩长于算计,谋事周到,“公关”厉害,招数高明,所做之事多能办成,这是他的本事,对此他也很自信。然而仅靠他一人的本事,只能唱独角戏,顶多一个“个体户”,不会成为一个集钱庄、丝行、典当、军火、粮食、房地产生意于一体,经营范围涉及浙江、江苏、上海几乎半个中国,甚至还把手伸到外国人那里去的红顶商人。他成功的秘诀,在于能用人,也就是集中大家的力量为我所用,从而创造出经营上的奇迹。胡雪岩的用人,一是内部聘用,二是外部利用。在聘用职员上,他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只要有所长,即大胆使用。把慷慨撒出去,把面子收回来做人不能心胸狭隘,要慷慨大度,这样才能获得一片赞誉。这就是说,只有把慷慨撒出去,才能把面子收回来。如果在各方面斤斤计较,刻薄寡义,是不能成大事的,胡雪岩之所以能把生意做到洋场,与其慷慨大度的处世之道分不开,这也正是胡雪岩的经商性格之所在。胡雪岩笼络廖化生与洋商打交道,慷慨的性格体现最为明显。冬日,杭州城天寒地冻,北风凛冽,阜康钱庄却一片热火情景:大厅里一字儿排下五个火盆,炽烈的薪炭将大厅烤得暖气融融,乌红色的枣木大柜前,十来名伙计忙不迭应酬顾客,报账声,算盘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柜台外面,顾客如云,摩肩擦背,喧哗不绝。经过数年苦心经营,胡雪岩的阜康钱庄一跃而为同行之魁,银钱往来业务超过任何一家钱庄。此刻,胡雪岩坐在太师椅上,望着钱庄繁忙情景,自矜自得,欣慰之情溢于言表。这时,一位顾客递给伙计一张银票,声言要支取现银。伙计愣了一刻,随即满脸堆笑,请顾客进厅堂落座,沏一杯上等毛峰。胡雪岩见状,知道这个顾客非比寻常,关切地上前询问伙计。原来顾客要支取50000两现银,因数额巨大,需到库里搬运,耗费时间,所以便请他入座喝茶等候。胡雪岩善于察言观色,见那顾客行色匆匆,风尘仆仆,料想必是远道而来;又见他双目明亮,眉间一股英气,干练通达,必是场面上混惯的人,想着,有心试探他底细,便右手端茶碗,三指并拢,大拇指翘起,做出青帮询问的暗号:来者何人?慢慢踱过去。来客见状,很敏捷地端起茶碗,三指散开,大拇指向下,作出回答的暗号:帮中弟兄。胡雪岩忙拱手道:“这位弟兄贵姓?”

“免贵姓高,弟兄们称我高老三。”

排行为三,显系帮中管理钱财的执事,胡雪岩立刻确定了他的身份,亲热地同他交谈起来。原来,高老三系苏南青帮“同福会”的管家,专司钱财往来,此次到杭州取银子,为了一桩急事。“银子多了扎眼,路上也不安全,何必一次取那么多。”

胡雪岩淡淡道。高老三道:“胡老板说得对,但这笔钱立刻就要分给兄弟们做安家费,不会多余剩的。”

“哦,安家费?”

胡雪岩微微有些吃惊,据他所知,青帮弟兄需要流血拼命时,才发放安家费给眷属,以使他们解除后顾之忧,甘心赴死。他又道:“同福会莫非与人结下冤仇,要开杀戒?”

“胡老板,看在你懂帮规的份上,不妨告诉你,安福会将替太平军护送一批军火从上海到金陵,途中官军重重设防,难免有冲突,所以会里选了百多位敢死的弟兄,去完成任务。”

胡雪岩恍然大悟,青帮与太平军联手办事,是常有之事,大约太平军出价不菲,同福会才敢冒极大危险替对方护送军火。他于是不再多话,让高老三取了银子,客客气气送出门外。高老三走后,胡雪岩心里反复掂量这条消息的价值。太平军和清军对峙多年,军火匮乏,青帮替太平军护送军火,双方都有好处,本与胡雪岩无关,但他像一条嗅觉灵敏的猎狗,嗅到其中特别的气味。太平军在上海购军火,必然与洋人洽商,军火买卖向来利润惊人,回扣不菲,这是众所周知的事。胡雪岩十分垂涎军火生意,苦于无处着手,如今凭空知道了这条消息,正可捷足先登,把这笔生意夺回自己做。想罢,事不宜迟,他立刻打轿赶往王有龄府宅。王有龄听他述说,高兴道:“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刚才抚台黄大人召见我,商议要海运局拨一笔款子购置500条毛瑟枪,加强浙江绿营的装备,我正愁差谁去经办,你若有兴趣,可应承下来。”

胡雪岩心算一下,毛瑟枪每支50两银子,500支需25000两银子,回扣一分以上,起码可获利3000两银子,是一笔好买卖。当下他立刻应允,请王有龄开了一张30000两银子的官票,预备到上海花费。然后收拾行装,雇了一只小火轮,急急连夜奔赴上海。你道胡雪岩怎么这样匆忙?他深知商场如战场,稍有懈怠便坐失良机。胡雪岩算定太平军购军火不会很快,洋商必定讨价还价,延宕时日,把太平军逼到最后关头,好敲诈一笔高价。从高老三口中,胡雪岩得知太平军欲购500支枪,这批军火数量巨大,洋商不可能有现货,待从外国运来时,时间又过去一个月了。故而胡雪岩满怀信心要把这批军火半道易手,为己所用。不几日,胡雪岩到了上海,求见上海青帮首领廖化生,说明来意。廖化生笑呵呵道:“生意人人做,就看谁占先,凭胡先生的才能,这笔生意非你莫属。”

胡雪岩谦虚道:“靠我单枪匹马,万难成功,还要老哥鼎力相助,事成之后,老哥可分三成利润,算是合伙生意。”

廖化生喜出望外,没想到胡雪岩如此慷慨豪爽,道:“需要我做什么,尽管说,自家弟兄任你差遣。”

“我对洋商所知甚少,请老哥派一位懂行的弟兄陪陪我。”

廖化生沉思片刻,说:“眼下有一位弟兄,在洋行当通司,外国话说得流利,深谙洋商底细,就叫他帮助你如何?”

胡雪岩道:“最好,最好!”

不一会儿,一位弟兄带进一名青年,戴墨镜,穿洋装,着皮鞋,脑后却拖根长辫子,显得不中不西,不伦不类,十分滑稽。廖化生向胡雪岩做了介绍:此人名叫欧阳尚云,在洋行干了多年,懂法兰西语和英吉利语,是上海洋商看重的人物。欧阳尚云操着一口半生不熟的官话,告诉胡雪岩说:因从小就在洋行当小厮,学会说洋话,天长日久,中国话反而生疏了。胡雪岩见他聪明伶俐,反应灵敏,暗忖今后得好生待他,将来同洋商打交道,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欧阳尚云果然对上海洋商了如指掌,说起洋商底细,如数家珍,娓娓而谈。胡雪岩从他口中得知,太平军向英商麦得利所购500支毛瑟枪,因现货不齐,麦得利向国内拍电报催运,商定下月初交货。胡雪岩算算还有20多天,不禁额手称庆,真是天助我也,20天用来周旋,时间绰绰有余,商场规矩,只要货未交出,一切协议契约,均无约束,签约毁约,司空见惯。胡雪岩久经商战,有信心令麦得利改弦易辙,撕毁与太平军的签约,把生意转给自己做。主意打定,胡雪岩叫欧阳尚云同麦得利联系,亲自和他面谈。第二天,欧阳尚云陪同胡雪岩,前去一家洋酒馆会晤麦得利。一路上,欧阳尚云不断向胡雪岩介绍洋人的礼节、习惯和规矩,不知不觉到了酒馆门外,见个身着红外套的黑种人在把门,满脸络腮胡子,模样煞是凶狠。欧阳尚云介绍说是印度仆役,相当于中国的门子。酒馆外面装饰得金碧辉煌,晶莹耀眼,一行巨大的洋文衬在门楣上,类似于张旭的狂草。经介绍,胡雪岩知道是英文“欧罗巴大酒店”。麦得利步出门厅迎接,他身材瘦长,像根晾衣竿,鼻子尖细且弯,令人想到鹰嘴。麦得利爽朗大笑,紧紧抱住胡雪岩,几乎令他喘不过气来,强烈的口臭使胡雪岩头晕目眩。热烈欢迎之后,胡雪岩在餐桌旁就座,开门见山同麦得利谈起那笔军火交易。麦得利连连摇头,说已同别人签约,不可失信。胡雪岩说知道你同谁签了约,那是一伙与合法政府作对的乱民。麦得利说自己是商人,商人只管做生意,而不问对方是谁,哪怕是魔鬼。胡雪岩反问对方:知道五口通商的条约吗?那是外国政府同清廷签订、保护外国商人在华利益,如今你们同反对清廷的乱民做军火生意,无异于反对中国政府,还能受到保护吗?这一招很厉害,麦得利无言以对。胡雪岩抓住要害,进一步说,如果清廷得知这笔交易,派兵截获军火,那时你不但血本无归,还要受到政府追究责任,利弊如何,不是明白无遗吗?麦得利苦笑着,耸耸肩膀,两手一摊,表示无可奈何。他狡辩说,枪支已经启运,很快到达上海,若中途毁约,将蒙受巨大损失。胡雪岩告诉他,自己可以代表浙江地方当局买下这批军火,并可提高出价。麦得利双眼一亮,连叫“OK”,表示很有考虑的必要。胡雪岩盯住他说,不是考虑,而是必须,否则自己将运动所有力量,破坏麦得利同太平军的交易。麦得利将信将疑,转向欧阳尚云,询问他胡雪岩在中国官场上的影响和势力,究竟有多大。欧阳尚云告诉他,中国有句老话,叫作“有钱能使鬼推磨”,胡雪岩的钱财,足可以买下浙江半个省的地皮,相当于英伦三岛的其中一个。麦得利惊得张大嘴巴,连连伸出拇指比划,金钱的力量立刻降伏了他,麦得利明白同胡雪岩这样的巨富打交道,比同“乱民”太平军来往有利多了。没费多大力气,麦得利就放弃了原来的打算,同胡雪岩商谈起购买枪支的具体事宜。胡雪岩允许把每支枪价格提高一两银子,麦得利高兴得手舞足蹈,斟满一杯洋酒,同胡雪岩碰杯,庆贺生意成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