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家父隋炀帝 > 五九九章 尽善尽美

五九九章 尽善尽美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本来整个朝见过程,一切顺利,但是就是这一场双可汗见面会,让始毕和处罗同时感受到了屈辱。

  处罗就不用说了,他已经屈辱了好几年了,始毕为什么不爽呢?他从处罗身上看到了自己。

  中原对待突厥,向来都是挑拨离间的,自己将来如果一个不小心,在东突厥吃不开了,会不会也被大隋落井下石,混到处罗现在这步田地呢?

  本来始毕还打算多呆一段日子再走,现在嘛,已经非常着急离开了。

  汉人有句俗语: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我一直呆在这里,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稳妥起见,我还是早点走吧。

  十一月初,始毕启程北返,在江都一共呆了不到一个月。

  “此子野心极大,不得不防啊,”裴矩在江都宫的大殿内,皱眉道:

  “他这次来,说什么西突厥射匮一直在抢夺他们的草场,这是在给将来他们对西突厥用兵做铺垫呢。”

  杨广点了点头,看向随行的道士赵昭,问道:“这个人怎么样?”

  赵昭道:“双眉倒竖,颧尖耳反,勾鼻庞腮之人最不可信,此人言语之间,眉目闪烁,乃狡猾多智之人,不类启民。”

  大隋对启民,还是放心的,因为启民虽然长的非常魁梧,但是一脸憨厚相,笑起来很真诚,给人的感觉就很好。

  但是始毕,毕竟年轻嘛,不到三十来岁统领整个东突厥,面由心生,性格跋扈的一面,在脸上彰显无疑。

  杨广也是个狠人啊,以前在江都的时候,怎么看都像一名儒雅的文士,现在呢,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霸气非常,这就是掌权者的气质。

  历史上有句诗是这么写的:隋炀不幸为天子,安石可怜作相公,若使二人穷到老,一为名士一文雄。

  绝对精辟。

  如果让杨广入仕,绝对是宰相级别。

  杨广沉吟片刻,点了点头:“我观此子虽不足一月,然亦观出,此子专横强势,非甘居人下之辈,东突厥,终还是我北方大患啊。”

  苏威道:“东突厥的事情,暂时可以放在一边,岭南那边形势不妙啊,冯盎有观火之势,郁林郡之乱如果不能早日平定,恐影响整个岭南。”

  广西出现叛乱,冯盎派兵去了,但是只派了五千人,上报朝廷说是全军覆没,但实际上,没那么严重。

  大败是有的,但也撤回来不少,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冯盎是出工不出力。

  这很正常,因为冯盎知道叛军是谁在背后支持的,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跟宁家私下好好协商,让他们不要乱来。

  但是冯盎不敢告诉皇帝,是宁家搞的鬼,不然皇帝大怒之下,拿宁长真开刀的话,事情可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看样子岭南对朝廷的政策,非常抵触啊,丘和他们刚去,便有部落反叛,这是做给朝廷看啊,”牛弘道:

  “岭南的府兵,加起来还不够八千人,而且极为分散,丘和想要平叛,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应该给他调兵。”

  来护儿摇头道:“最好的方式,还是不要打,去年一场举国大战,消耗太大了,眼下人心思安,又是在南方,大规模调兵的话,军府也会闹情绪的。”

  其实最关键的一点,是军饷没发完。

  大隋军府的分布,以关中为最,其次河南,然后是山西河北山东,北方的军府,占据了整个大隋兵力的七成,南方只有江都的军府,颇具规模,其它的都是下三等的骠骑府,也就是说,一座军府的兵员,多则八百,少则三百,而且非常分散。

  南方一直就是这样,看地图话的话,都在大隋版图之内,实际上真正能完全操控的区域,也就浙江、江苏、安徽、江西北部,福建北部,其它地方,都不太好管。

  远征高句丽之后,朝廷欠下了大量的军饷,民部原先的计划,是五年之内发完,而且是优先北方,南方这边直到现在,才发了一丁点,也就是来护儿麾下的五万江淮水军。

  欠我的钱不给,还要让我再卖命?不可能。

  所以来护儿的顾虑,是完全有必要的。

  在场的这些人,其实已经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了,幸亏太子有先见之明,早早的交好始毕,始毕也来了,人家要是不来,南边有岭南之乱,北边还有个始毕,这事情没完没了了。

  杨广皱眉道:“怎么会有情绪呢?为国平叛正是建功之时,崇善(来护儿字)多虑了。”

  他说的也有道理,因为建功立业嘛,是军府的将领建功立业,跟普通卫士关系不大,将领们肯定愿意,因为朝廷欠他们的军饷,还没他们自己搞的多,无求所谓的。

  但是卫士们,肯定不乐意,一旦强行征调,引发兵变,后果将会非常严重。

  苏威道:“派人去找宁家谈吧,郁林郡是他们的地盘,起了这么大乱子,说不得背后就有他们的份,眼下朝廷不能用兵,还是暂时安抚吧。”

  牛弘冷笑道:“归其原因,还是宁家和冯家不肯出力,在京师的时候已经谈好了,一回岭南就变卦,反复无常,令人不耻。”

  “本就是蛮夷,牛公还不知道他们是什么德行吗?”

裴蕴笑道:“我以为,不如让宁长真回去,让他主持平叛。”

  “不可,”来护儿赶忙道:“此人一回,无异于放虎归山,刚才苏公说的对,郁林之乱很有可能就是宁家在背后捣鬼,如果让宁长真回去,后果难以预料。”

  宁长真如果回去,人家完全可以假模假样的跟叛军干几场,然后装作大败,龟缩一地,就可以彻底的在背后操纵叛军,逼迫朝廷撤回政策。

  朝廷要是妥协了,宁长真再出山,将那个傀儡灭掉,这样一来,他们岭南的利益,就算保全了。

  冯盎在广州,就是故意敷衍的,他也不想得罪朝廷,但是他比谁都清楚,朝廷的政策眼下在岭南,万难推广,得罪朝廷和得罪岭南本土豪族,怎么选?

  很好选,哪个跟我亲近,我选哪个。

  在座的都是人精,后面的形势会怎么走,早就算清楚了。

  杨广沉声道:“岭南,必须施行朝廷政策,朕必取之,不遗后世忧也。”

  来护儿脸色微变:“陛下,真的不能用兵啊,我大隋主力在北,南方之兵不堪战亦。”

  远征高句丽,三十五万的陆路精锐,全都装备了精炼兵械,但是来护儿的水军,可没有,至今也没有。

  因为杨广放话了,从今以后想要精炼兵器,得卫士们自己花钱买,其实就是想顶工资。

  但是现在没有仗打了,卫士们肯定是选择要钱,而不是选择要兵甲。

  杨广之所以想要打岭南,也是想要销账,因为你们要去打仗了,兵甲是性命所在,你们总不能不要吧?

  河东炼场一直在铸造精炼兵械,东都的卫尉寺府库,已经囤积了不少。

  得卖出去啊,精炼场本身还欠着一屁股债,一直跟朝廷要钱呢。

  所以在杨广看来,打岭南,利大于弊。

  “即刻征调江淮军府,凑三万大军,交由麦铁杖,令他南下平叛。”

  来护儿赶忙向其他人投去求助的眼神,只有牛弘和裴矩回应了他。

  “其实一万人就够了,”裴矩道:“只要装配精炼兵械,一万足以平叛。”

  杨广带来江都的十五万大军,都有精炼兵械,但杨广不会拿自己的中央军去打岭南,至于裴矩的提议,杨广直接否定了。

  我能卖三万件,为什么只卖一万件呢?

  一群大佬,终究还是没有拦住杨广,于是江南地区再一次征调大军,民间为之大惊。

  在大隋,北方的人口占了六成还多,南方人口本来就少,一半还管不了,你从江南征调三万兵,跟在北方征调三万兵,不是一个概念。

  就好比你从鸡窝拿十个鸡蛋和从养鸡场拿十个鸡蛋的区别。

  打高句丽,北方出了多少人?南方出了多少人?

  洛阳这边,留守的卫尉寺少卿刘权接到了旨意,于是找赵国公独孤纂,着他准备漕船,往江都运输精炼兵械。

  有了运河之后,不得不说南北的交通真的是太顺畅了,从洛阳装货,就可以直达江都。

  独孤纂也懵逼了,怎么又要开打了?

  这么多兵械,单是运输,就要两个月,过了年能送过去,都算不错了。

  而杨广也非常有耐心,我打岭南,主要是卖东西,东西不卖出去,我不可能派兵去打,那样太吃亏。

  再说了,征调兵员这也是要花很多时间的。

  所以年关之前,杨广都不会用兵。

  这天,杨广在将沈婺华邀请过来,与萧皇后及一众嫔妃,在书房内临摹着王羲之的一副字帖。

  南方人对王羲之是最为推崇的,杨广也是一位顶级书法爱好者,于私,他仰慕王羲之,于公,推崇王羲之有益于收服江南士子。

  于是杨广想起了儿子杨铭,第一次见到王羲之真迹后说的那句话,于是他干脆借用了:尽善尽美,古今无二,高韵深情,百代服膺。

  杨广对王羲之的这个评价,眼下已经传遍江南,大家一致认为,皇帝有眼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