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龙凤棋局:帝凰谋 > 第一百三十七章 缉凶

第一百三十七章 缉凶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取回那套针后,郑霄铎袖手,对刺客案不闻不问。就在他悠闲之时,一个书生模样的人带着四只竹笼在街上溜达,似乎漫无目的地闲逛,东走走,西看看。远处,洛兵望着竹笼里振翅的蝴蝶,转着心思。这时,刑部尚书正坐在府衙里,抚额闭眼,眉峰紧锁。七日间,查来查去,调动了明都府衙、八门禁军协同,还把夏翊衡的别院掘地三尺,刑部的人依旧没查到死尸的身份。不得已,他们转而搜查布料来源,同样一无所获。日暮时分,一条消息悄然送到刑部。“大人,好消息!”

“啊!”

“这些日子我们查来查去都忘了,您想,我们为何不从毒药去查呢?”

“毒药?”

“对啊。那个人是中毒死的。”

一拍脑袋,“有线索吗?”

“有人举报,城里有一间药铺,一家染坊私下里都做毒药的生意……”“贩卖毒药?他们是什么人?”

“眼下不知道。您看是不是该细细查访呢?”

眉头微皱。“查访?做毒药的生意,不会是善主吧?万一走漏风声,放走了人犯……”斟酌片刻,“立即派人查封那家药铺,染坊……先盯着,不要动。”

未几,刑部的人悄然出动,直奔城西。深夜时,城西突然火光冲天,烈焰中十余个黑影浴血闯出,一片喊杀声不断……很快,八门禁军气势汹汹地调动,赶赴城北的一处染坊……夏翊衡三人入狱将及半个月了。济王入狱后,舆论止息,两方默契地停手,各自设法喊冤求情却无果,只得按耐住心绪等待刑部查明真相。夏翊衡却无人问津,几乎被遗忘了。他在牢里倒也坐得住,心知急也无用,干脆耐心等待结果。这一日散朝后,刑部的呈报到了御前,廖向同时向皇帝递了请罪的奏章。七日前,刑部按照举报查抄了一处出卖毒药的药铺,却遭遇激战,药铺被烧成白地,差役死伤过半。随即,禁军围剿了举报的另一家染坊。染坊里躲藏的人血战突围,只留下一地死尸。刑部从中搜到数种毒药,其一正是死尸所中的毒。还找到一本账簿,两张借据。依照账簿,刑部查到了死者的身份,抓到了真凶。死者是一个富户在城外庄子的管事,姓宋。宋生偶然间结识李二,李二得知他的主人富贵,便引诱他赌博谋求暴富。宋生输得一塌糊涂,他又鼓动宋生借高利贷翻本,更诱骗他窃取主人的家私换取钱财。不到一年,宋生的赌债越来越多,更渐渐被主人家察觉,他便找到李二谈条件。见他威胁要报官,李二心急,在酒里下药害死了宋生。杀人害命,李二正不知如何处置尸体,卖药给他的伙计却寻来,告诉他把尸体悄悄埋在一间宅院里,并说那一处没人住,不会有人搜查。主人家显贵,即便发现了也会息事宁人,正好能脱罪。无计可施,李二照做。那富户发现宋生失踪,家私损失,便报官他做贼潜逃,竟因此漏过了刑部的排查。找到凶手后,刑部顺着账簿继续追查到一处布庄,查到一份定制单据,正是端王的腰带和外袍。衣料的颜色与金龙卫移交的物证分毫不差。定制的是华家。华家是二等世家,不但是杨氏的羽翼,还是华昭容的娘家。布庄的人招供,他们不知道为谁定制,只知道尺寸是华家送来的,衣料来自杨氏的新元商号。更让皇帝震惊的是,刑部大牢的狱官中有人私下干着买凶杀人,谋害囚犯的勾当。巫蛊案里,赵亮中毒正是此人布置的。拿到钱,此人便在外面做高利贷的营生,才在借据上露了馅。看完一应证据证词,皇帝阴沉着脸,很久才问:“廖向,你怎么没抓捕华家和杨家的涉案人等?”

“臣……”斟酌了一下,廖向只得说:“臣不知该不该……”“该不该什么!”

皇帝猛地拍案怒吼,“是谁教给你见风使舵的?去,立即去,把他们全部抓起来!”

廖向火急火燎地去了,皇帝兀自生气。谢亮在一旁看着皇帝的神色,想了想劝说:“陛下,案子查清了是好事。您别生气了,保重龙体。”

闻言,皇帝看看他,思忖半晌,终于说:“都是不省心的混蛋。老二是,老五是,他们的母亲更是。”

“可是,在这个案子里,端王是无辜的,十皇子更是。”

不解皇帝的说辞,谢亮琢磨了一下才说。“无辜?要不是他送这送那,还花什么五千金,会被怀疑吗?自己行止不端,难怪总是招惹是非。德妃更蠢!教子无方!”

谢亮无语。“衡儿更是。他好端端地在王府外弄一个别院为何呀?你没听见吗?那个凶犯说,这个院子没人住,主人富贵,不会有人查的,嫁祸给他正好脱罪……哼!蠢头蠢脑,活该被栽赃。”

“……”越想越气,皇帝气哼哼地说:“你说他们为何成日里闹腾?这几年,风波层出不穷,甚至愈演愈烈。真是岂有此理!”

斟酌许久,谢亮还是说:“臣建议陛下早定国本,让皇子们各安其位。”

“嗯?”

“您登基十多年,立储是早晚的事。皇子们都长大了,就连十一皇子都入职户部了,再过二年,十四皇子也会入朝的,储君之位却一直空着……官宦人家还要争个家产呢,何况是帝皇家?”

闻言,皇帝沉吟。过了好一会问:“你觉得谁合适?”

谢亮回答:“臣不敢妄议,还请陛下圣裁。”

看看他,皇帝不再问,心中却很满意。谢亮是两朝重臣,在先帝暮年的岁月里便做了丞相。他一贯不偏不倚,虽然随侍御书房,却从不借机进言甚至干预皇帝的决断,对帝皇家事更是三缄其口。这一点,让他深得皇帝信任。是以,听了他的建言,皇帝不觉得突兀,反倒认真地深思起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