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力是能够控制自己、支配自己并自觉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它表现为既善于促使自己去完成应当完成的任务,又善于抑制自己的不良行为。矛盾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人的欲望也是不停的转化的。当人的一个欲望实现以后,就会有一个新的欲望产生,而欲望的膨胀就有可能产生罪恶。因此,称职的父母要经常对孩子说:有的欲望是可以实现的,有的欲望实现会付出惨重的代价,有的欲望根本就不可能实现。所以,好多时候我们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早年在美国的阿拉斯加,有一个年轻人,他的太太因难产而死,留下一个孩子。他忙于工作,又忙于家务,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因而他训练了一只狗,那狗聪明听话,能照顾孩子,咬着奶瓶喂奶给孩子喝,抚养孩子。有一天,主人出门去了,叫狗照顾孩子。他到了别的乡村,因遇大雪,当日不能回来。第二天才赶回家,狗立刻开门出来迎接主人。他把房门打开一看,到处是血,抬头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见了,狗也浑身是血。主人发现这种情形,以为狗兽性发作,把孩子吃掉了,狂怒之下,拿起刀来向着狗头一劈,把狗杀死了。杀死狗之后,他突然听到孩子的声音,随后看见孩子从床下爬了出来,于是他欣喜地抱起了孩子。奇怪的是:孩子虽然身上也有血,但并未受伤。他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再看看狗身上,腿上的肉没有了。他往床底下一看,床底下有一只死掉的狼,口里还咬着狗的肉。原来,狗救了小主人,却被粗心暴躁的主人误杀了。虽然这只是一个故事,但它告诉我们:人的感觉器官是用来搜集信息的,如果不经过大脑分析就下定论,便会产生错误,令人做出追悔莫及的事。因此,凡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那究竟如何培养孩子控制情绪,抑制冲动的习惯呢?建议父母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入手:首先,为孩子营造一种宁静的学习氛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孩子好奇心又重,容易受到影响,难以专心学习。父母一方面要注意防止新奇怪异的事物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要主动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少干扰、少诱惑的学习氛围。其次,用转移法减小孩子火气,必要时适当的发泄。当孩子出现乱发脾气等行为时,绝对不能以暴制暴,应利用当时的周围环境,设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被一些新鲜事物所吸引,使孩子放弃无理要求。如果还不行,可以让他对一些不会受到伤害的事物独自发泄。第三,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既是促使孩子探求、研究新事物,培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有效方法,又可能成为产生浮躁情绪的根源。父母不能任由孩子的好奇心随意发展,也不能限制,而要把他们的好奇心引导成对问题、对事物、对现象的深入探讨,让孩子对深层次、更本质的内容产生好奇,从而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孩子的思维水平。第四,以鼓励或惩罚的方法矫正。当孩子放弃了自己不合理的要求时,父母应给予鼓励,让他的心理产生一种愉快感,促使他产生更多的积极行为。当孩子固执地乱发脾气时,父母立即指出他的错误,并对他的态度冷淡下来,不理睬他,直到孩子“软”下来,再给他讲道理。长此下去,孩子正确的行为会得到巩固,错误的行为会逐渐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