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大清侃史官 > 大清道光,到底没把天照亮

大清道光,到底没把天照亮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地点,现沈阳故宫博物院。永琰带着他的二儿子爱新觉罗·绵宁,在这里诚挚祈求列祖列宗显灵,保佑大清从此天下太平。礼毕,永琰指着一件兽皮坎肩对绵宁进行亲子教育:“宁宁,你要记住这件古老的外衣,它记载着太祖皇帝的战绩。虽然这衣服现在扔街上都没人理,但太祖皇帝正是穿着它拼下了江山社稷!”

看着这大清江山,听着爸爸忆苦思甜,体会着祖先的创业艰难,绵宁陡然激发出一个坚定信念——我要节俭!但他被爸爸忽悠了,其实它叫原生态皮毛一体,在商场售价不低!永琰原本只是想进行一次正常的亲子教育,没想到绵宁思想这么偏激,从此立誓做史上最节(抠)俭(门)的皇帝,没有之一。绵宁的节俭程度达到了何种境地?说出来震惊你!话说绵宁当年从沈阳回到北京,便立刻把节俭之风付诸行动。每天晚餐只吃白水就烧饼,甭管凉不凉硬不硬,饼渣都不剩。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永琰驾崩,继位者绵宁,更名旻宁,年号道光。即便如今当了皇帝,旻宁也要将烧饼进行到底,矢志不移!说完吃,再说家庭开支。做个对比:十全老人乾隆皇帝,每年花掉的银子数以千万计;就连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后北洋政府也给他400万两白银做生活保底。但旻宁这位君王,硬是把每年的宫廷开支削减到20万两!咱们不妨算一算,每年给你200万,你能养活几百口子吗?还让不让人活了!而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他精通省、节、抠、吝各种理财运算,精准度堪比瑞士名表。据悉,“道光衣非三浣不易”!何意?每月只换一次外衣!——不仅缺少衣服更替,而且怕坏舍不得洗。以至于他走到哪里,哪里的空气就那么迷离……即便如此,旻宁还是觉得让外人补衣服太费银子,所以就鼓励老婆们学习针线活,这样连打补丁的钱都省出来了。笔者觉得,旻宁的节俭思想非常值得学习,但大家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问题……旻宁不仅自己在节俭方面非常自律,而且要求举国上下一体学习,并亲自撰写全民节约协议——《御制声色货利谕》,“大家齐夸旻宁是个好皇帝!”

根据旻宁的旨意,在非节非庆的日子里,除了太后、皇后和皇帝,宫中任何人不可以沾荤腥打牙祭,提都不能提!可怜宫中各位小主,本以为进了宫就可以享清福,哪承想过得比地主家儿媳妇还清苦。多亏皇后是个贤内助,东拆西补,平衡支出,大家勉勉强强还有条活路。旻宁对皇后也是非常感激,于是决定在爱妻40岁之际,为她办一场盛大的生日PARTY。大臣们也很诧异——究竟是谁,觉醒了我们的抠门帝?迎接我们的,将会是何等丰盛的筵席?大臣们心念所挂记,就等着皇上如何“出手阔气”……这一天,群臣特意饿着肚皮,准备在餐桌上当一回凶兽饕餮。结果,一碗碗漂着零星肉末的北京打卤面就端过来了,饭量稍微大点的人根本就不够吃好吗!大臣们心里有一万个葛朗台被诅咒着,但嘴上还得说:“谢谢皇上大恩大德!”

后有小道消息透露,为了给皇后贺寿,皇帝破天荒让后厨杀了两头猪呢!毕竟皇帝自己过生日,是连碗豆腐脑都不舍得请大家吃的!大家都说,皇帝对皇后这是真爱,实锤了!对自己和自己人尚且如此,对官员的约(吝)束(啬)更是可想而知。平时官员想从他这里得到什么贵重赏赐,没可能的事!旻宁表示:朕注重的是精神奖励!说白了,就是画大饼呗。那一回,将士们平定张格尔叛乱班师而归,旻宁心花怒放大手一挥:今儿个下班给大家伙儿举办庆功晚会!结果菜一端上来,大家傻眼了!——每桌十几个人只有五六道菜,分量还非常精致可爱,就这,谁还敢下筷?将士们都怕刚夹两筷子,菜就吃没了,那不是现场给皇帝上眼药吗?最后,大家不约而同地瘪着肚子回家,内心深处是免不了对皇帝有意见的。旻宁在节俭方面是如此英明,搞得满朝文武也是战战兢兢。官员们为了赢得皇帝好评,买了新衣都要戳几个洞,再打上补丁。美女们现在爱穿的时尚乞丐装,其实早在道光年间就已非常流行。不过客观地说,旻宁虽然在节俭方面有些走火入魔,但他这个人非常注重私德,你听说过旻宁节俭之外的绯闻吗?相反,他下令严查贪官,平定民族分裂叛乱,调盐政,通海运,禁鸦片,于民而言,这个皇帝并非极其不堪。那么,为什么大清国的颓势在他手里越演越烈呢?重点来了!首先,旻宁的节俭计划并没有真正得到贯彻执行!也就是说,旻宁虽然身体力行,但下属仍在搞不正之风,并且完全把旻宁蒙在鼓中。据说有一次,旻宁召见武英殿大学士曹振镛,看到他裤子上打了几个补丁,觉得手艺还行,就把价格顺口一打听。曹振镛仓促应付:“也就三钱银子。”

旻宁当时就炸了:“上次朕补龙袍怎么就花了五两银子呢?!把内务府那帮混蛋给朕叫过来!”

内务府大臣也是个老油条,回答得那叫相当机智:“皇上,您的龙袍怎么能和别人的衣服相提并论呢?我们要找专人专补,还要找最好的保镖和快递给护送回来,就这个价,还是老臣辛辛苦苦砍下来的呢!”

然后旻宁他就……相信了!再说个更有意思的。出于关心下属生活,某日,旻宁问曹振镛早餐吃的是什么。曹振镛故意把早餐档次降了好几个格,比画三个手指头说:“臣早上只吃了一碗清粥两个鸡蛋。”

哪知道旻宁一听又怒了:“啥家庭啊就吃鸡蛋!还两个?你给朕老实交代,是不是贪污了?”

曹振镛一听当时就给旻宁跪了,心知皇帝这是又被内务府套路了。原来,内务府给旻宁的报价是——鸡蛋10两一个!说到这儿笔者都有点气不过了!内务府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旻宁他省吃俭用攒俩钱容易吗?人家啃10天烧饼省下的钱,被你们1个鸡蛋就给搜刮走了?但曹振镛是万万不敢和内务府叫板的,只能红着老脸撒谎说:“臣吃的是自家母鸡下的民众版普通鸡蛋,几文钱一个,和皇上您吃的冬虫夏草喂养的特供生态鸡蛋是没法比的!”

一通乱编,蒙混过关!旻宁一听,大乐:“讨厌,有养鸡下蛋这么好的事儿,你怎么不早说!”

于是号召后宫人员在宫中养鸡,收蛋。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旻宁是个以身作则的君主,只是脑子偶尔似乎有点短路。他用心良苦,却也架不住满朝文武全是套路;他提倡节俭之风,奈何官员们早已贪腐成性;他不是昏庸皇帝,然而此时已然无能为力。再来说说第二点——不该节俭的地方瞎胡乱减。比如之前说的平乱庆功之事,连口饱饭都舍不得给将士们吃,多伤大家伙儿保家卫国的高尚心志,摊上这样的上司,谁还有心情尽责尽职?这还不算,旻宁几乎每天都在拨弄他心中的那个小算盘,挖空心思削减军费预算。在事关重大的海防、边务问题上,只要让他拿钱,旻宁都心疼得肝颤,磨磨唧唧地和军务大臣谈判,能减一半是一半,最好的结果当然是——不拨款!第三点——得他爸爸真传,凡事以守成为先。永琰年轻时也曾有过热血,曾试图对弘历留下的破烂江山进行大力整顿和改革,然而阻挠太多,屡次受挫,最后输不起了,只好改口说“亡国之君皆因不肯守成也!”

从此成为一名每天抄语录、背祖制、按祖宗规矩办事的重型强迫症患者。旻宁对他爸爸的治国风格进行了完美复刻,活脱脱的又一枚永琰,像极了。拿通海运来说,明清以来,北京城给养主要靠运河输送,漕帮当时很火。漕帮可能大家还很陌生,但它的另一个大名——青帮,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近代,该组织出现了两个赫赫有名的大亨——黄金荣、杜月笙。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天降灾祸,洪泽湖水位因决堤急剧下落,漕船无法通过,北京城粮道断绝。这便有了旻宁的海运改革,结果——效率好极了!海运不光安全快捷,还能省下大把银子。于是主持海运的大臣趁机提议说:“皇上,以后咱就放弃漕运改海运吧!”

谁承想,省钱这么快乐的事情,这次竟然被视金钱如稀土的旻宁一票否决了,理由是:“靠运河吃饭的有关部门、江湖大哥、商贩兄弟、失足妇女没了经济来源,一起闹事怎么办呢?”

(旻宁表示:这次谁再说我抠门,拖出去砍了!记得,砍头之前把他们身上的衣服脱下给朕留着!)这想法,和他爸爸不许开矿的思维简直如出一辙,果然是亲生的。唯一值得肯定的是,旻宁还是很关心底层劳动人民日常生活的。因为旻宁的“善意”,海运关闭,漕运重启,大清再一次掉进“因循守旧”的坑里。一个团队,如果领头人畏首畏尾,那么下属往往也多是庸碌之辈。比如之前提到的曹振镛,人如其名——“曹真庸”!他在首席军机大臣的位置上一直干到死,一直奉行的原则是——多磕头,少说话,不惹事。在他看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干事才能不摊事。作为旻宁的心腹,他眼见内务府将皇上当成蠢猪,却不敢挺身而出,此乃不忠之徒。作为朝中重臣,他不愿承担相应责任,只求明哲保身,此乃不义之人。像这种不忠不义、庸政懒政的官员,就应该拉去敬事房上班!怎么还能让他参与国家大事呢?有件事说出来也许你会更生气。作为帝王最高级的行政助理,曹振镛不仅不给旻宁好建议,还尽给皇帝出馊主意。据说,旻宁每天奏折多到看不完,严重影响到陪老婆们聊天的时间,心中感到无比厌烦,可是不看,又怕人背后说他执政慵懒。曹振镛眼珠子一转,说皇上您可以如此这般……这般……这个曹振镛对旻宁说:“皇上您可以鸡蛋里挑骨头啊!您找个时间,随便抽几本查验,专挑笔画和标点的错误画圈圈,然后让百官围观。一来可以显示您工作精严,二来可以让他们丢脸,您看谁还敢瞎进言!”

果然,这个馊主意的效果很快显现——自此以后,官员们轻易不敢递折子,就算递折子,也专在抠细节上用心思。言路因此堵塞,不知埋没了多少良才!后来,好不容易出了个林则徐,既有忧国忧民的忠义,又有热血男儿的胆气,一出场就是大手笔,把洋人祸害中华同胞的鸦片统统扔进了海里,给饱受鸦片危害的兄弟姐妹们出了一口恶气。然而,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面对洋人的炮火,旻宁彻底暴露了他保守懦弱的本性,欲战欲和,不战不和,最后一番思索,又摸了摸胆子,默默让林则徐背起了这口黑锅。林则徐被流放千里,标志着大清彻底输了这场国际博弈,扛不住洋人的步步紧逼,旻宁把头一低,让耆英代表自己去和(赔)议(礼)。结果,丧权辱国,赔钱割地!《南京条约》一签下,民众彻底愤怒了,大家说皇上你咋能这么怂呢?我们都跟着你丢脸丢到姥姥家了!旻宁说朕好想念林则徐啊!耆英默默将锅接下,这锅真大!窃以为,爱新觉罗·耆英只是钦差,空顶一个皇姓,割让香港,他没那么大权利也没那么大胆量,所以他应该只是一只替罪羊。鸦片战争是旻宁执政的最大败笔,也是他到死都无法抹去的耻辱记忆,虽说不能忽略弘历打下的烂家底,但追根究底,还是他咎由自取。《南京条约》签订前夕,沿海民众奋起,主动上书皇帝,宁愿血战到底,也不愿失去祖宗留下的一寸土地。旻宁非但不给予支持,反而大力压制,理由是——“这帮刁民声势浩大,如果造反怎么办呀!”

这就是旻宁的小心思:国事不如自己的家事,维护家族统治不容有失!鸦片战争进行中,旻宁的心感到无比疼痛,因为——干架太费钱了!打仗势必要充值军费,花钱如滔滔流水,搞得旻宁夜不能寐。旻宁一边抓心挠肝,一边拨弄心中的小算盘,结果发现,割地赔款比打下去更划算,那还等什么呢!给朕省钱!于是,珠江口以东上演了一场持续百年的噩梦。《南京条约》签订,外祸始成。国际强盗们纷纷效仿英国,找上门来碰瓷勒索,大清国彻底乱套了!而有了旻宁这个先例,后来的皇帝也越来越萎靡,打不过就赔钱割地,没有勒紧裤腰带也要养军队的魄力,更没有为维护国家荣誉和祖国统一放手一搏的胆气。那一时期,巍巍华夏,彻底失去了王者之气。旻宁将要驾崩,回顾自己这窝囊的一生,想必也是脸色赤红,羞愧之情波涛汹涌。于是给儿子留下遗命:“别让我入太庙,我没脸见祖宗啊!”

旻宁为什么这么怕见祖宗呢?因为他失去了资格,因为玄烨曾经明确表示过:“凡失寸土者,不得入列祖宗灵位!”

但他的儿子咸丰并未听从父命,他觉得父亲为国为民节俭一生,尤其在立储这件事儿上干得非常英明,理应得到后世子孙的敬重,坚决不能让他在死后落个孤苦伶仃。再说,不把爸爸放进太庙,我咸丰死后咋办呢,这必须得放进去啊!不过,咸丰从父亲手里接过大清这副担子,就算是摊上大事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