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大清侃史官 > 迟到的革新,救不了失落的大清

迟到的革新,救不了失落的大清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为了挽救政权,晚清政府先后进行了三次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领域的革新运动,分别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与新政。三次革新虽然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四个方面,但重点是不同的。洋务运动主要是经济、军备方面的革新,戊戌变法主要是政治领域里的革新,而新政则涉及各方面。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至90年代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处在蓬勃发展之际。清政府中央和地方一部分官员如奕、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人,觉得要镇压内乱,抵御外侮,以求长治久安,必须求强、求富。而要求强、求富,就必须引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科学技术。洋务运动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洋务运动包括如下几方面:一、军事工业。军事工业是洋务运动的重点。如曾国藩于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创建了安庆军械所,李鸿章于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创建了江南机器制造局和金陵机器制造局,左宗棠于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创建马尾船政局,张之洞于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创建了湖北枪炮厂等。二、民用企业。兴办军事工业求强,兴办民用企业求富。洋务派兴办的民用企业有李鸿章于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兴办的轮船招商局、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创办的开平矿务局(唐山开滦煤矿)、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创办的天津电报局,左宗棠于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创办的兰州机器织呢局,张之洞在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创办的湖北织布局和汉阳铁厂。三、兴办外语学校,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奕创立同文馆,招收八旗儿童学习英、法、俄文。接着李鸿章、左宗棠办起外语和科技学校。此外,洋务派还选拔学生留学,组织人力翻译外文科技书籍。四、办海军。光绪年间,组建起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洋务运动中的军事工业全是官办,资金来自海关关税、军饷和厘金。但用作海军军费的相当一部分为皇室和各级官吏所鲸吞。民用企业则是“官督商办”,由官僚控制,吸收私人投资。军事工业几乎都聘用了外国人帮忙,如金陵机器制造局聘请了英国人马格理任技师,马尾船政局聘用了法国人日意格为正监,德克碑为副监。洋务运动经过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就失败了。中法战争中法国侵略者轰毁了马尾造船厂,甲午之战,日本侵略者使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洋务派坚船利炮的希望化为泡影。尽管如此,洋务运动还是有其历史意义的。首先它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工业,使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中国开了头。第二,使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中国人初次见到机器大生产,开了眼界,促使他们向西方学习先进生产技术。此外还加强了国防力量,促进了近代教育的萌芽。第三,洋务运动期间由于对外交往的需要,清朝政治制度也发生了进步的变化,即进行了官制和教育改革,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同文馆、总税务司等外事机构。戊戌变法是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由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并得到光绪帝支持的改良主义政治运动。这一年是干支纪年的戊戌年,这场运动便称作“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发生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清朝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导致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使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暴露无遗。挽救危亡必须变法,成为朝野有识之士的共同呼声。戊戌变法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深受西方文化影响,感到中国不学西方就难以图存的广东南海知识分子康有为,于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在应顺天乡试时就提出了变法主张。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康有为到北京应会试期间,听闻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联合18省应试举人“公车上书”,将给光绪皇帝的万言书交给都察院。康有为上书不久,即中了进士,拜候补工部主事。上任后他又两次上书光绪帝。光绪帝读了他第二篇上书,十分赞赏,并让人抄送慈禧太后、军机处和各省督抚。此后,康有为又两次上书,提出了具体的变法措施并批驳了反对派李鸿章和荣禄等人的“诘问”。公元1898年6月11日,接受变法主张的光绪帝下诏变法。紧随其后的103天时间里,光绪帝下了几十道命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几方面的变革。政治方面:改革机构,裁减政府人员,革新吏治,广开言路,言论、出版自由。经济方面:奖励工商业,设立国家银行,修铁路,办邮电。军事方面:淘汰冗兵,训练海军、陆军,改用洋枪洋炮。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派留学生,设京师大学堂,各地设中小学,提倡西学,奖励发明创造和科技工作。以上革新归纳起来就是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存,自强、求富。这是一场自上而下的由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帝党共同努力的政治革新运动。然而,这次革新还没产生多少实际上的效力,就被当权者破坏了。戊戌变法是中国资产阶级发起政治运动的一次演习,虽然失败了,但它在经济领域开展近代化的主张具有创新意义,使爱国救亡思想深入人心,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新政是晚清的第三次革新。这次革新起于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慈禧太后西逃之时。这时候,清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面临危机。为了不使大清灭亡,慈禧于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公元1901年1月29日),在西安以光绪帝的名义颁布“预约变法”上谕,要求上自军机大臣,下至各省督抚提出革新意见。从此开始了长达10年之久的清末革新。清末革新内容:政治方面:改革官制。先设督办政务处,接着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撤销闲散机构(如詹事府、通政司、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鸿胪寺等)。此外还变革法制,仿行宪政。经济方面:设商部,订立“奖励工商章程”。军事方面:裁绿营,练新军。文化教育方面:废科举,设学校,派学生留学。风俗习惯方面:废除满汉通婚禁令,禁鸦片,禁妇女缠足。这次变法与戊戌变法在内容上差不多,但实实在在,成就最大,给暮气沉沉的晚清带来了新气象。慈禧太后搞新政的目的,是挽救封建王朝的灭亡,但事与愿违:新教育和留学培养了大批革命党人,假立宪促进了革命高潮,奖励工商和厂矿开设增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练新军练出了大批清王朝的掘墓人。三次革新给大清王朝带来了改革自强的良机,也给晚清政坛吹来一股清新的海风,对当时经济、文化、政治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不过这些革新的局限性也显而易见,并没有触及政治、社会变革的主要神经,在当权者的顽固主宰下,已经彻底腐朽的清王朝就只能等待崩塌的那一刻了。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叶赫那拉氏临朝称制,以太后名义颁布《退位诏书》,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退位,清朝的统治宣告结束。努尔哈赤在九泉之下若有所感知,他会不会想起金台石发下的毒誓:“我叶赫那拉氏就算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灭掉建州女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