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尤掂量着煤块,嘿嘿笑道:“先别管这些事情,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
沈黎搓着黄泥,混合着稻草,手冻僵了便放在炉子边烤了烤。“我今日个一早去粮铺询价,你猜多少钱来着?”
“三两一斤?”
“倒也没那么便宜,现在是五十两一斤。”
五十两,那便相当于一千块钱一斤了。现在是有钱人家能吃得起了。但这些远远不够,沈黎摇头道:“起码要掉到三十文一斤,才能吃得起,我的目标是十文一斤。”
相当于大米二十块钱一斤。这个价格放在现代,已经算是有些贵了,但放在大渝,却是痴人说梦。没有杂交水稻,任何时代的大米,都不可能掉到如此低廉的价格。少说也得三五十文一斤的样子。大米,自古以来都不是平民老百姓的吃食。大多是吃芋头,混合其他杂粮的糊糊,即便是佃户,收了米,也舍不得吃,收起来卖掉还钱。偶尔能吃上一顿大米,也算是改善伙食了。至于肉类,那更是痴心妄想。所以沈黎的作坊,能搞三菜一汤,顿顿大米白面配肉,哪怕不给工钱,人们也会打破脑袋挤进去。姜尤笑道:“十文一斤不太可能,不过我今日买粮,粮铺表面上还以五十两一斤出手,但若是我要的较多,可以便宜一点。”
“便宜多少?”
“一两银子一斤。”
他颇为得意的双手抱胸道:“说明粮商,也不是铁板一块,现在已经有人坚持不下去了,尤其是咱们这个红薯的出世,已经有粮商开始陆陆续续的抛售粮食。”
“倒还不错了。”
这才第二批的红薯送过来,就已经有人绷不住了。别看秦补拙现在稳如老狗,实际上仙平的探子回来之后,他也有些难受了。苗欢盈特意在仙平各处张贴大棚技术大获成功的海报,让各方探子回去有个交代。秦补拙听说仙平搞出大棚技术,冬日里百姓们也能吃到夏季的果蔬,顿时有些慌了。他不得不信,尤其是探子拿回来了一颗,西红柿。尽管西红柿已经严重脱水,十分干瘪,但冬季能有这种果蔬,本就是一种奇事了。此时若是再不出手,怕是那些高价收回来的粮食,都得砸手上去。而且那些粮食的运输成本,平均是二两银子一斤,加上去年仙平大搞特搞,将粮价搞到恐怖的三两银子一斤。收购价格,一度飙升到五两银子一斤。这只是成本。所以大米的价格,绝不可能卖到沈黎所说的十文钱一斤。到时候在粮铺面前找几个托,大声吆喝今年的粮食没那么多,买回去储备一下,总有傻子会上当的。他叹口气。三大家族,剩下两大家族不管事,一切都随着秦家来。现在秦家做了恶人,陡然成了朝廷的对立面。秦补拙深知不妥,但也没有办法。于是乎,粮价从五百两一降再降,五十两没人买,那便三十两。三十两也没人买得起,那便十五两!十两!终于,有人开始蠢蠢欲动了,加上粮商们故意制造大渝去年收成不好的消息,粮食告急,现在不屯就晚了。一些富人绷不住了,纷纷派出家丁抢购。这仅仅是第一批。沈黎终于将煤炉制成,几日之后晾干加入蜂窝煤使用后,大获成功。他长出一口气,拿着图纸递给姜尤道:“太子殿下,又送你一样好礼物啊。”
姜尤嘿嘿笑道:“你送我礼物,那我不得也送你礼物啊?”
说着他打了个响指,外面小太监们鱼贯而入,每人手中都捧着托盘。“这是?嫁衣?”
“呃,你是男人,好像不叫嫁衣,叫喜服。”
他笑道:“内廷司已经赶制出来,你需要试试合不合身,大婚当日,需要穿的,而且举行婚礼的地方,父皇选在未央宫。”
“啥?未央宫?”
沈黎似笑非笑的摇头道:“你真的确定是未央宫?”
“那还能有假?婚房嘛,第一天先在妹妹的宫里,过了第一天洞房花烛夜,你想带着她去哪里就住哪里了。”
沈黎一阵无语,叫出小新,给送礼的小太监们一一分发的银子,许久之后小房子才安静下来。姜尤兴奋道:“粮价又降了,九两!”
“看来我该出手了。”
“什么意思?”
“我去年在仙平收了那么多粮,总要出去的吧?”
沈黎耸耸肩道:“即便每个作坊要吃,还剩下不少呢,而且我就是等现在的。”
姜尤似懂非懂:“你的意思是你要卖粮食,而且要低价售卖,强行把价格打下来?”
“聪明。”
现在顺天城内的粮食严重过剩,别看百姓们吃不饱,真正的粮食,还在三大家族手中。他们就硬抠着死不放,让那些中小粮商跟着一起吃苦头。红薯出世,彻底让他们慌了,本来就不是铁板一块的粮商们,内部现在各种流言四起,沈黎此事出手再低价刺激一波,粮价必定一举掉下来。实际上,沈黎手中也没有太多余粮,他收的粮食,大多是给作坊的工人食用,全国有多少仙平的作坊?每日百万张嘴等着开饭,吃下去的米山不计其数。现在已经到了最终决战的时候,就是硬抠,他也要从全国各地的作坊内,抠出大米来打这个价格战。一旦大米价格崩盘,所有人都能过上一个好年。如今粮食已经就位,铺子已经选好,是时候开张了。天寒地冻,一阵敲锣打鼓的吆喝声起来之后,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新鲜大米开卖了,开业大酬宾,只需五两银子一斤!”
敲锣的小厮无比兴奋的喊道,顿时吸引了一大群人围观。现在的粮食是九两银子,沈黎一开业,便喊了五两银子,人们纷纷抢购。沈黎的马车停在巷子远处,他拉开帘子看了一眼道:“元坝,告诉柳升,多弄点仙平的人,在铺子前面堵着买,别让人太多一下子抢完了。”
本来运来的粮食不多,现在只能自导自演一出戏。加入仙平的几百人,将并不宽阔的小巷子挤的水泄不通。有人抢到了粮,但不多,大多都是被仙平军的士兵们买到,然后再倒回米缸。姜尤也勤快许多,寒风凛冽的天气,坐着马车在各处粮铺转悠,并且将沈黎那边五两银子的粮食消息传出去。其他粮商顿时急了。粮价,仅仅一天,再次暴跌到五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