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不是在瞎说,就说说商鞅的观点,他认为天下需要两种人,一种是愿意做牛做马的平民,另一种就是愿意为统治者付出生命的战士,凡是非农法兵的都是舍本逐利的奸民,因该统统打压,除了以上几点,还要让老百姓感觉外部敌对势力随时过来侵犯,这样才会感觉自己的朝廷是多么地温暖,这样才能听从统治者的指挥,这就是驭民之术,所以说善民治奸民者必乱之,反过来就是说让穷凶极恶者的刁民去当管理者,这些人心狠手辣,又会玩手段,善良的百姓才会听从管理,天下就会太平,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这么个意思,外入内伐,商君书才是治国宝典啊。章子俊是穿越五百年之人,当然知道里面的许多弯弯绕,就说到了往后的清朝,最厉害的驭民之术“三十三两白银”,“八股文”和“三十三两白银”扼杀了整个民族的精气神,乃至科技发展、创造力。可以说只要迈进了进士这个门槛,就能感悟到朝廷治理国家的许多猫腻手法,如果此时你还是一腔热血,忠君爱国,那么想要最进一步是不可能的,就当踩上狗屎运,升官到了六品,接下去再想升一级千难万难,如果这个时候,你充分理解了朝廷的驭民之术,感悟透了“外入内伐”,一切的阻碍将迎刃而解,此时只要看学历、人缘、能力即可。明朝什么官最大,不是品衔高,而是正五品这个职位,因为在明朝官阶中,不管是地方官还是京官,五品官职全是实权掌握者,比如六大学士,官阶都是五品,中极殿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而且在职仅一人担任。三公、三孤虽然品轶高,一看都是正一品从一品的,只是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没有实际权力。就说吏部,侍郎是正三品,可是权力却在五品郎中手中。户部就更加突显,每个省都有清吏司,这种代表朝廷户部的郎中都是正五品,虽然远在京城的左右侍郎官职更高,可实权全部在这些郎中手里。再来说说“八股文”和“33两白银”之事,“八股文”主要是针对读书人。为了防止读书人“读书越多越反动”,就利用科举制度,以八股文的形式,把天下读书人全部陷入寻章摘句的“文化陷阱”之中。因为八股文是一种模板化的文章体裁,如果想要在科举中取胜,就只能苦苦背诵,皓首穷经。如此一来,读书人就没有别的功夫去思考政治上的事情,没有心思再去造反。如此,稳定了士族,统治便能初步稳定。当然,除了读书人,天下更多的是普通的老百姓。历来,书生造反,三年不成,而农民起义,却能打出一个江山。刘邦、朱元璋便是明证。即使失败,像黄巢等,也会对大大动摇统治基础。于是,史上最狠的驭民之术“三十三两白银”政策就出现了。到了清朝乾隆时期,一个中国普通中等农民家庭一年收入在32两白银左右,他们的衣食住行等一年的支出却在35两。看清楚了,是中等农民,而不是一无所有的佃农等最底层人,中等农民就是小地主,家有几亩薄田的那一些人,又或是有间小商铺,有一处产业能度日的商人,这些人是整个社会的中坚。一个家庭年收入是33两白银,支出却在36两左右,这三两的差距会一直存在,就导致这个家庭一直处于负债状态下。如果这个家庭稍微不努力工作,就会挨饿。即使哪一年走了好运,收入增加了,也会通过各种税收等手段,把多出来的钱收回,始终保持“三两”的差距。这个“三两”的计算是多么精确呢?不会让这个家庭因为这“三两”而破产,又能让他们没有余力去经营别的事情,保持安稳工作的状态。如果哪一年歉收或发生灾害,收入达不到,负债增加,会不会造反呢?不会,这时候,朝廷会出面赈灾、免税,天下之民只会口称“皇帝万岁”感恩戴德。小农经济社会体制,保持稳定。这个“驭民之术”有多可怕?天下之民,全都成为了一个麻木的劳作工具,在为朝廷打工,根本没有闲暇顾及除了自身之外的任何事情。一伙看热闹的人压翻了河中的一艘小船,许多人掉进河里,这一带有不少船只在行驶,但是却没有一艘船前去救援在河里挣扎的人。因为这位船夫陷于“33两白银”债务陷阱,他一旦放下手中的工作,去救落水的人,他们能不能救起来还另说,就算是救起来,也没有任何好处。可是,如果自己耽误了工作,收入减少,那么等待一家人的可能就是挨饿。最后,那些落水的人,在大家的注视下慢慢殒命。所谓的“康乾盛世”是一个“饥饿的盛世”,是人为主观制造的“饥饿盛世”。既让人饿不死,又不让吃不饱,只能拼命的工作。在这种状态下,封建统治才能达到最稳固的状态。但是,这种看似高超的驭民之术,却在无形中摧毁这一个民族的精气神。满清一代的中国人,始终保持着一个贫困、落后、愚昧的状态,科学技术、思想文化、医学卫生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倒退。可以说“三十三两白银”这个政策是对中国人毒害最深的驭民之术。现在的章子俊只想着能给后人留下点好东西,这些驭民之术当然是不可取的,所以在自己的地盘上,尽力地维持着让百姓生活质量变好的念头,打着朝廷皇上的旗号,营造一个小范围内的盛世。想法固然好,可是现实很残酷,许多事不是一朝一夕能看见效果的,另有许多愚昧顽固的陋习,首先就是文化素养太差,参差不齐,能识字的人全部成了首先富起来的一方,解决了温饱。能识字不等于有文化,而能看懂一般公文告示的人少之又少,能熟读四书的人都是奔着科举去的,这就是现实啊。对于朝廷官府的各种驭民之术,普通百姓是看不懂的,也理解不了,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许许多多民风问题,一些底层百姓活不下去就会造反,做剪径强盗,在西北这块土地上尤甚,大大小小多如牛毛,有些强盗还是祖传的,家中三代强盗,当成了一种职业,来去如风称之为“刀客”,一般以三五成群为主,这种强盗还好说,只抢那些有油水的大户人家,对一般的客商不抢,可是强盗这个职业多了,难免会混进许多狠角色,只要有油水,杀人放火起来,苦主报官也没什么用,西北地大,到哪里去寻找都是问题,所以根本管不了,哪怕闹的最凶在当权者看来,这些剪径盗贼只是疥疮之廨,根本动摇不了朝廷的根基,随即强盗们也统一口径,我们不是反朝庭,也不是造反,而是为了生活糊口啊,只求财不杀人,再加上官府中有人跟这些盗贼私通,慢慢地强盗变成了“合法化”。就说王星辰经营王家的商货,想要运到山西,山西的货运到平安镇,沿途就要跟一些强盗还有官府达成协议,这些商路是固定的,付出一点平安钱保障商路畅通。起先章子俊大骂,要派兵剿灭,后然一想不对啊,何必呢,官府历年不剿容忍是有道理的,这里面牵涉到方方面面,也是地方官府的驭民之术,只要强盗不闹出人命,不过分也就容忍了,出了案子就做做样子,这种事在官场上是心照不宣的,想要做一个好官就要自己去感悟,有听说当官的打毛贼能升官的吗?毕竟像林聪这种愣头青百年才出一个,专门喷同朝为官的人,逮着谁往死里整,到头来弄的自己灰头土脸结下不少梁子,最后把自己整死。自从章子俊做出了火枪后,就极大地冲击了这些拦路强盗的根基,王家人欣喜啊,不光是王家人,所有跑商路的,走镖也一样,只要一枪在手就能走遍天下都不怕,可是当章子俊给王家说了许多的“大道理”以及厉害关系后,王家人就不做声了。可是随即而来的却是各种鬼魅魍魉的登场,花钱用银子砸的,有威逼利诱的,也有想偷盗的事层出不穷,让顾麟应接不暇,很好笑的是以强盗为家各路盗贼,派出能谈事的人出手大方,敢下本钱,长枪短枪,连手雷开出天价有意购买。章子俊连忙把制作工艺及图纸派人送往工部,又送去了几把样品,使用事项。对于武器的制造章子俊可不想保密,最说了没有切削的车床是制作不出来的,另外就是邀功请赏的折子,改良了火枪的工艺,提高了射程,是不是该奖励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