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有个名叫潘濬的人,前期事奉刘表、刘备,名声不是很大,一俟转投孙权帐下,却声名显赫。今天就来说他。潘濬,一作潘浚,出生年月不详,别名潘太常,字承明。武陵郡汉寿县,即时下湖南省汉寿县人。有两子,长子潘翥,次子潘秘。蜀汉大司马蒋琬是潘濬的表弟。潘濬二十一岁那年,拜师东汉著名大儒宋忠,期间,又被"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赏识。名师出高徒,高徒有人抢,潘濬学成后,即被荆州牧刘表看中,赋任江夏从事。其时江夏属下沙羡县的县长贪污腐败,造成极大民怨。潘濬负责查处,不想一查两查,竟然查出县长涉及几宗死罪,潘濬火起,先斩后奏,处死县长。全郡官员震惊恐惧,官场生态焕然一新。刘表大喜,提任潘濬为湘乡县令。公元209年,借助"赤壁之战"的"红利",刘备从孙权那里"借"得荆州。因于潘濬没有跟随刘琮投靠曹操,刘备任他为治中从事。刘备、诸葛亮先后进往益州时安排:关羽主打荆州军务,潘濬主管荆州政务。关羽性傲,看不起潘濬,两人关系不见和睦。公元219年,为讨还荆州的孙权,配合曹操袭杀北伐曹魏的关羽。蜀汉留守荆州的文臣武将,全部归附孙权,惟独潘濬称疾居家不出。孙权亲自登门拜访,邀其出仕。潘濬伏床悲恸。孙权就向他讲述了申国彭仲爽被楚国所俘、后成楚国令尹的故事,以此开导潘濬,并为潘濬拭泪擦脸,潘濬终于感动,下床拜谢。孙权即封他为辅军中郎将,并领兵。武陵从事樊胄,因对孙权不满,煽动辖内少数民族起事,欲将武陵献呈刘备。孙权询问潘濬,需派多少军队前去镇压?潘濬答"五千人足矣。"孙权奇怪,问潘濬为何如此看轻樊胄?潘濬回答:"樊胄这人,虽然巧舌如簧,却无辩论之才。有次他宴请州中人士,时至中午,宾客俱到,菜肴酒盏等都未加准备,宾客们便借口离去。樊胄这种行为,如同一个侏儒登台亮相,观众一眼就能窥知他是矮人一样。"孙权听罢大笑,就让潘濬引五千军卒前去,果然轻松斩杀樊胄,平定武陵骚乱。之后,孙权升迁潘濬为奋威将军,封常迁亭侯。公元226年,东吴奋武中郎将芮玄去世,潘濬统领他的部队,屯驻夏口。这年春夏之交,屯驻沤口的骠骑将军步骘,请示孙权,欲招青壮男丁扩充兵力。孙权征询潘濬意见,潘濬说:"豪将镇守地方,如果再配强兵,祸害非浅。步骘其人有名有势,拥兵过多,日后恐被谄媚之徒利用,因此不能同意。"孙权听从潘濬此议。孙权喜欢猎射雉鸡,并将锦羽插于车盖,以彰"辉煌战果"。潘濬劝谏孙权说:"天下未定,很多大事需您处理。射雉纯属娱乐,一旦弦、弓坏了,很有可能伤害到您,请您为臣停止这一爱好。"说罢,亲手弄掉孙权车盖上的雉鸡羽毛。孙权从此戒猎。公元229年,孙权称帝,任命潘濬为少府,进封刘阳侯。后又迁任太常。公元231年二月,孙权授予潘濬符节,命其与吕岱督军五万,讨伐五溪蛮,即时下湘西、鄂西南一带的少数民族叛乱。潘濬杀伐果敢,数年内斩杀誓死不服东吴管理的悍匪蛮民万余,从而赢得一方平安。这期间,潘濬的儿子潘翥与从曹魏叛逃过来的隐蕃交好,潘濬闻知,写信怒骂儿子,并让信使代他杖打潘翥百棍。后来证明,隐蕃是曹魏派遣颠覆东吴的间谍。公元234年底,潘濬回到武昌,与陆逊一起"共掌留事"。莅年,事奉蜀汉的潘濬表哥蒋琬,升任蜀汉大将军,便有谣言到处传播,说潘濬难忘旧主刘备知遇之恩,派遣密使联络蒋琬,打算投奔蜀汉。武陵太守卫旌因此紧张,上表奏请孙权防范潘濬。孙权看罢奏章,说:"潘承明绝对不会去做这事。"然后怪罪卫旌捕风捉影,免除了他的官职。孙权为了加强自己掌控朝政力度,重用校事吕壹。吕壹为人刻薄,用法严酷,喜于操弄权势。"共掌留事"于武昌的潘濬与陆逊,皆对吕壹的胡作非为感到忧虑,两人虽为久经沙场的战将,但只要说到吕壹作孽之事,就会以泪洗面,情绪常被不安和恐惧所左右。公元236年,胆大包天的吕壹竟然弹劾丞相顾雍和左将军朱据,两人因此下狱。黄门侍郎谢広问吕壹:"顾公的事,结局会是如何?"吕壹答:"情况不是太好,按律当诛。"谢広又问:"那么顾公去职的话,谁最有可能代替他?"吕壹沉默不语。见吕壹没有回答,谢広猜道:"会不会是潘太常?"吕壹过了好一会儿,才答:"你说的这个人选,很有可能。"谢広便道:“你可知晓,潘太常恨你切齿咬牙,只是因为远在武昌,没有机会对你下手而己。如果今后他接替顾公之职,恐怕你的命运就不会好了。"吕壹由此感到害怕,于是找了个借口,奏请孙权对顾雍之案不了了之。因于武昌相距建业较远,加上边将未有召令不得入京之规定,潘濬很难见到孙权。为了能够面谏孙权除去吕壹,潘濬请求书信不断,终于得到孙权允诺。到了建业,潘濬听说太子孙登早就多次要求孙权弃用吕壹,但孙权不予接受的情况,便以"自己应召赴京,欲与亲朋好友欢聚"理由,宴请百官,意欲在宴会过程中,亲手杀死吕壹。不料计划泄漏,吕壹借口生病未去。无可奈何之下,潘濬惟有通过每次近见孙权时,陈述吕壹的奸险。听得次数多了,孙权也就疏远吕壹,也是凑巧,此时有确凿证据表明:左将军朱据纯属冤枉。孙权大惊:"吕壹连我女婿都敢诬陷,何况其他官员?"于是羁审吕壹,从而发现吕壹恶贯满盈,遂予诛灭三族。公元239年,潘濬去世,其长子潘翥袭爵。《全三国文》中收有一篇潘濬写的《疏责子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