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 > 第一百三十一章 让朱成去翰林院,接受清流感化?

第一百三十一章 让朱成去翰林院,接受清流感化?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朱元璋不得不多想。  如果他不往那个层面去思考,那就不配坐在皇帝的宝座上,就算是最亲最近的人,一旦有能力威胁到皇位……  不过朱元璋眼中的冰冷,在下一瞬间,便也是消散许多。  和许多皇帝不同。  朱元璋爱民如子,同样也真的爱自己儿子。  亲情。  被许多皇帝弃之如履。  但很显然。  朱元璋并不属于那些皇帝。  朱成认下马皇后当娘亲,再加上他为大明做了太多实事,私下相处时。  朱元璋甚至旁敲侧击,问出了朱成根本不在意皇位,甚至亲王的位置。  当初朱成说了。  如果朱允文削藩,那他绝对不会有丝毫反抗。  哪怕是现在。  朱元璋也不觉得朱成说的是假话。  朱成并不依靠皇权。  正相反。  朱成用着自己的手段,一点点的将权柄积累在手中,在某些地域,朱成甚至能和皇权相抗衡。  “……”  二虎伴随朱元璋许久,自然知道朱元璋心中所想。  不过他什么也没说。  什么身份、立场,阐述相应的意见,朱元璋家里的私事,容不得任何人插嘴。  可是苦恼的朱元璋,似乎不愿意就此放过二虎。  “二虎呀,你说咱应该怎么办呐。”

朱元璋喃喃自语。  老朱是真苦恼。  朱成的成长速度,实在是太过迅猛,他就怕自己准备将皇位传给朱成的时候,朱成自己积累的权柄,已经在某些方面超过皇权。  ——这并非不可能。  皇帝的权利,在于命令。  如何执行?  是个大问题。  涉及到官员服从、腐败、能力等等。  朱成正巧是从执行层面下抓手。  朱成没有命令任何人的权力,但是他却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去切实的将自己想法执行。  就拿浙东举例。  虽然朱元璋现在不觉得,朱成在浙东的话语权已经超过自己,但却也不得不承认。  在浙东。  朱成可以说是第二个皇帝。  以另一种形式。  成为‘皇帝’。  朱元璋也只是自言自语罢了,实在是烦心,所以嘟囔一句,但这无心的话语,却是二虎不可忽视的命令。  朱元璋问他。  他就得回答!  朝堂上的那些支支吾吾的话术,二虎并没有掌握许多,他挠了挠头,说出自己的想法。  “陛下,您觉得让康王殿下去翰林院,接触一下那帮清流如何?”

二虎说道。  说完之后,还不等朱元璋回应,二虎心中就有些后悔。  ——他可是知道。  朱元璋对清流们并不待见,尤其是朱允炆被清流们‘带坏’之后,朱元璋杀了一大批清流。  但二虎也由衷觉得,让清流们的性格和朱成相互抵消一下,效果应该不错。  朱成太贪了。  他要是少贪一点,朱元璋真得高兴死!  清流们别的不说。  最起码贪墨之事,绝对不可能发生。  当初那起震惊朝野的贪墨案。  没有一个清流牵连其中。  沽名钓誉,有沽名钓誉的好处。  “嗯?”

听到二虎所言,朱元璋双眼突然一亮。  这还真是一个老朱没想过的好办法!!  去翰林院。  和清流们交流交流。  “不错,是个好办法!”

朱元璋抚掌感叹。  其实二虎所担心的问题,在朱元璋心中根本不算事,清流们那些迂腐的东西,要是能感染到朱成。  那可真是有鬼!!  反倒是朱成的性格,或许能在翰林院中,被那些清流门稍微磨合一下。  “就这么办吧,拟旨,让康王去翰林院修书。”

朱元璋大手一挥。  让朱成去翰林院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让朱成把他心中想的东西,用文字记录下来。  朱元璋知道。  朱成对很多东西都有自己的见解,而且那些见解并非流于虚浮,许多都是自成体系。  如果朱成能写下来,那就太好了。  省的朱元璋挖门盗洞,钻空心思去朱成那里探口风。  朱元璋还记得。  朱成所说的——拉动国运的三驾马车,还有最后一架没有说,想起这个,朱元璋就心痒痒。  苦于没有机会去追问。  现在好了。  直接让朱成写出来,岂不是一件大好事!  “是。”

二虎闻言,自然不会反对。  立刻让监事太监,拟定一封诏书,下发给朱成。  ……  一小时后。  康王府。  “……钦此。”

随着宣旨太监尖细的声音落罢,朱成懵逼的站在原地,一头雾水的结果圣旨。  “为何父皇让我去翰林院修书?医术我还能理解,大小也是个医圣,治国之道是怎么回事??”

“这个奴才就不知道了。”

宣旨太监礼貌的回答,福了福身,离开康王府。  虽然朱成一头雾水。  但他倒也并不觉得这是一件坏事,刚刚朱成被系统赐予‘清晰思维’,能够轻松地回忆起自己的所见所闻。  朱成尝试过。  这个效果,就算是在获得之后的见闻,也能进行回忆,相当于朱成拥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朱成正想找地方,多阅读一些书籍呢。  朱元璋就给他扔到翰林院里。  真是困了送枕头。  至于修书?  对于朱成而言,也不是件困难的事情,只需要稍微将自己记忆中的东西抖搂出来一点,就足以在农耕社会大放异彩。  当日下午。  朱成立刻来到翰林院报道。  他的身影。  引起不少翰林的好奇。  毕竟朱成的名声太火爆,治理三晋之地的旱灾,还被封为医圣,这两点就足以整个大明的人记住朱成。  如果更熟悉政事一些。  知晓朱成管理大明宝钞、去岛国征讨元朝余孽的事情,那就会更加震惊了。  朱成来到翰林院。  站在高耸的实木书架面前,不由得轻轻耸了耸鼻子。  “嗅嗅——”  一股书墨味儿涌入鼻腔。  让朱成说不出的感动。  他随便抽出一本书籍,从略显破旧的封面上就能感受到其悠久的历史。  不愧是翰林院。  书籍的齐全程度、珍稀程度,这个世界上恐怕找不到能出其右的地方。  对于朱成而言。  翰林院书籍的每一个字,都是历史沉淀下来的智慧,并非陈旧迂腐之物。  而是人类智慧的宝贵结晶。  以一个‘后来人’的角度观看书籍,绝对会有一种格外的体会。  于是乎。  朱成在和翰林们打过招呼后,就拿起一本本书,坐在书架的角落处,开始品读起来。  这给翰林们整不会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