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隆万盛世 > 271还书

271还书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进入二月以后,京城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  “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和去年差别很多,魏广德这会儿已经换下棉衣,去年这时候他还裹的严严实实的去参加会试和殿试。  “轰轰.....”  天空春雷炸响,不多时绵绵细雨落下,把这座大明帝国的心脏笼罩其中。  时间已经悄然进入四月,时不时天雷炸响一开始还会把魏广德吓一跳,今年京城的雨水看样子有点多。  当然,这雷声过后,下不下雨也是说不定的,有时候有,有时候就是响半天雷就是不下雨,也就是民间说的“光打雷不下雨”。  这样的情况多遇到几次,魏广德也就见怪不怪。  进了翰林院,魏广德在公房坐了一会儿,喝了口茶就去了检讨厅检查抄录的《孝宗实录》,翰林院没事,虽然魏广德已经升职成为编修,可是工作还是没有变的,只是从学习变成了协助。  现在抄录完成的这册书是第三卷,已经几次修改,魏广德粗粗翻阅了下,之前提出的几处需要修改的地方都已经改好,应该算是完成了。  “很好,你们继续后面的书册吧,这本书我拿回去看看,没有差错我就送到吴学士那里。”

魏广德对几个检讨说了声,就带着书离开了检讨厅,回到自己公房,一边喝茶一边翻阅。  没多一会儿,魏广德就把书大概看完,毕竟之前已经看过几次了,也修改过几次,对书中的内容他都已经能背诵出来了,虽然做不到倒背如流,其实能做到也没个卵用。  看着没错,魏广德拿起桌上的茶喝了一口,随即拿着书就出门到了吴清那里。  “吴学士。”

魏广德通报后进门,还是恭敬的给吴清行礼道。  “广德来了。”

吴清放下手里的书,看着魏广德手里也拿着本书,自然也猜到来意,“第三卷改好了?”

“是的,学生检查了,几处错误都已经修改。”

说着魏广德就把手里的书送到吴清那里。  吴清接过来简单翻开看了看,点头笑道:“那好,我下午再仔细看看,如果无误我就入档,剩下的书你还要催催,那帮人,抄书也能抄错了。”

“学生明白。”

魏广德立马点头,上次这书有几处错误就是抄录跳行,还好魏广德之前看过原稿,不过印象不深,找到吴清又核对才确认确实抄错了。  “学士这是在看什么书?”

这时候,魏广德就看到吴清身前他刚刚放下的书,黄色书皮。  这年头的书,大多是清、灰色书皮,也有用其他颜色书皮的,但都比较少,且大多是不入流的小说才使用。  问出这话,魏广德就感觉有点失言了,在他的理解里,吴清怕是在看市面上流传的各类小说消遣,打发时间。  最早魏广德为翰林院生活准备的道家经典已经被他丢在一边了,那些银子算是打水漂了,实在是生涩难懂,人都看晕了。  “这是我从文渊阁里借出来的一册书,一会儿要给送回去的。”

吴清随口回答道。  听到吴清说是文渊阁里的藏书,魏广德顿时来了兴趣,凑过去看了眼书皮,左上角四个大字引入眼帘。  “《永乐大典》?”

看到那四个字,魏广德不自觉就念了出来。  “是啊,这是《大典》中一本记录‘史’集的书,我借出来看看。”

《永乐大典》这书,魏广德自然听说过,倒不是前世,而是在当下,不少读书人都为不能目睹这本旷世之书而感到遗憾。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  成书之时,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  永乐元年,朱棣登基后雄心满满,为了彰显自己的文治武功,决心修一部巨著彰显国威,造福万代。  修此书宗旨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这也注定了《永乐大典》就是一本包罗万象的书,甚至连在当时被人为不入流的阴阳、僧道书籍都被列入抄录目录中。  最初朱棣令解缙主持编纂,一年后修成《文献大成》,但朱棣亲阅后甚为不满,钦点姚广孝担任监修,同时编纂队伍扩大到了2196人。  全书于永乐五年定稿,朱棣亲自作序并赐名《永乐大典》,又是一年时间,全书于永乐六年才抄写完毕。  之后朱棣选择迁都北平,带走了《永乐大典》,而原书所据原稿则继续存放在南京紫禁城中文渊阁内,只是可惜在正统十四年南京文渊阁大火,为了编撰《永乐大典》收集的原稿被付之一炬。  《永乐大典》中收录的许多书籍,大多流传不广,这也是姚广孝要把他们编入《大典》中的原因,原书也保存在紫禁城中妥善存放,希望藉此保留下这些书籍,只是可惜烈火无情。  因《永乐大典》太过庞大,所以仅抄录一份,叫做“永乐正本”,现在就存放在紫禁城文渊阁之中。  虽然后世也有传闻,当初抄录的《永乐大典》实为两份,其中一份存放于文渊阁,另一份陪葬于永陵,但这也仅仅是传说。  至于存放《永乐大典》的文渊阁,其实就是皇家图书馆,明太祖朱元璋“始创宫殿于南京,即于奉天门之东建文渊阁,尽贮古今载籍”,此即文渊阁建阁之始。  而在文渊阁旁边还有一座更小一些的阁楼,这里就是东阁,现在是大明朝内阁的办公场地。  “这书我已经看完,今日正要送回。”

接着,吴清又对魏广德说道。  “听说这《永乐大典》足有上万册,也不知是真是假?”

魏广德注意到书名下方还有编号,不过这本书的编号只到了七百二十至七百二十二卷,也不知道算是第几册。  “多少册我倒没打听过,但是确实很多。”

吴清笑道,外界对《永乐大典》的传说很广,此书又为公开刊印,所以道听途说的不少。  “文渊阁也是‘天子讲读之所’,皇上有时也在此看书,或召集翰林儒臣讲论经史,我若不是成为侍读学士,也是进不了文渊阁的,更别说借书了。”

吴清的话,魏广德算是听明白了,自己官小,进不了那地方。  炫耀,赤裸裸的炫耀。  九年考满升的侍读学士,好意思在他入职一年的新人面前说这话吗?  想是这么想,可魏广德脸上露出和煦笑容,“那是那是。”

“吴大人日理万机,这还要校对《孝宗实录》,这还书的差事不妨就由学生代劳吧。”

不过魏广德也不傻,刚才吴清说了,书,他已经看完,今天要去还。  你不是说我进不了文渊阁吗?  那我就进去给你看看,只要你点这个头,我用还书的名义还不就进去了吗?  魏广德忽然对自己的急智感到很满意,太特么聪明了。  “哦?广德愿意跑这一趟?”

吴清略微诧异,其实他也没有炫耀的意思,就是实话实说,不是翰林学士确实进不了文渊阁,自然借不到书。  只是他性子就是这样,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被魏广德曲解了意思,不然也不会一直呆在翰林院里,考满才升侍读学士。  其实他也懒得跑,进宫门也是麻烦的很,听到魏广德愿意带他跑一趟自然点头同意了。  魏广德对吴清这么爽快答应一时还没反应过来,直到拿着吴清给的一块牌子和那本《永乐大典》出了值房才反应过来,吴清就是这么个人,那话估计是无心之语,自己想多了。  看看手里的书,魏广德也觉得自己跑这一趟也不算亏好像。  自从殿试以后,他貌似就没再进过宫门了,好怀念啊。  魏广德先回自己公房收拾了一下,这才出了翰林院直接奔承天门去了。  凭借着吴清的腰牌和手里的书,经过简单检查后他就在一名小內侍的带领下进了紫禁城。  过了端门、午门,小內侍带着他穿过左顺门,这里左边就是文华殿,右边靠近宫墙的则是东阁,或许此时正值阁老办公的时间把,东阁门口进进出出的行人不少。  魏广德只是看了那里一眼,就继续跟着小內侍往前走,前面不多远就是文渊阁了。  只是这时,耳边忽然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  “广德?”

魏广德回头看去,一个內侍正从东阁中走出,身后还有一个小內侍跟随,手里还捧着书稿。  “陈公公。”

魏广德停下脚步,冲他微微拱手道,来人正是陈矩。  领路的小內侍看到陈矩立即行礼,不过陈矩摆摆手就没有再管他,而是好奇问道:“你怎么到这里来了?”

像魏广德这样的编修,按理说是来不了这里的,除非有阁老召见。  现在宫里,皇帝在西苑,要召见魏广德也会往那边跑,可不会跑到这里来。  “我来文渊阁还书。”

魏广德晃晃手里的黄皮书册说道。  “你借的?”

听了魏广德的话,陈矩大是好奇问道。  “吴清吴学士借的书,他这会儿正修《孝宗实录》,我就帮忙跑这一趟。”

魏广德只能这么解释,自然不会说自己想进文渊阁,所以自找的差事。  “我就说,能到这里除非阁老召见,可这会儿阁老都在西苑,你跑这儿来做什么,呵呵.....”  陈矩笑呵呵说道,随即又转身对身后小內侍吩咐道:“你先把书送到西苑去,我带他去文渊阁还书。”

这话是对他身后的小內侍说的,那內侍连忙行礼后捧着书就离开了。  “走,我们过去。”

之前的小內侍连忙在前面带路,之前他对魏广德的言语可不怎么友善,毕竟对方就是七品小官。  现在前面带路,耳朵里却是听到身后两人的窃窃私语,他就知道这个小官和宫里这位御前內侍关系似乎不错,得罪不起。  不过晚了,也只能之后注意点,看以后看有机会和魏广德单独相处的时候求个情告个饶。  宫里的太监內侍都是很记仇的,小內侍自然也把朝中官员当成和他们一样的人。  或许那些东阁办公的大人们会对他们不屑一顾,可这些小官就不好说了。  还书的过程很简单,就是耗一点时间,需要找到吴清借书的登记,勾销后画押即可。  进了文渊阁,魏广德自然不会这么简单就离开。  “这位公公,我进去看看藏书可否?”

之前这里的太监就知道他是翰林院的,翰林院里都是一帮书虫,喜欢看书的,又看到一边的陈矩,没有犹豫就答应下来。  只是进去看看书,只要不提出借书就成。  文渊阁的书都是供皇帝使用的,原来的皇帝没事设个经宴,听学士们讲经,所用书籍就来自这里,学士们要准备给皇帝上课,自然就要经常来这里看书,借书也就逐渐形成了传统。  只是,借书的,自然也只能是翰林院中学士一类的官员。  魏广德进了文渊阁,陈矩就跟在他身后,两个人有说有笑,魏广德主要是想看看《永乐大典》长什么样,后世貌似没见到过,或许战乱的时候毁了。  两人进了文渊阁不多久,天空中就是“轰隆隆......”几声巨大的雷响。  “这京城今年这雷可真多。”

魏广德已经习惯,可冷不丁来一下还是有点吓人的。  “今年天气热的也快,这雷三月起就貌似没停过。”

两人在阁里走动,魏广德不时推开书橱拿出两本书看看。  “你找什么书,那边有目录,查目录再找会比较快。”

陈矩开口说道,他以为魏广德是来找书的。  “还有目录?”

魏广德虽然没有找书的想法,可是听到有目录也想看看这包罗万象的《永乐大典》是否真如外界传闻,“那去看看。”

看着在文渊阁内整整齐齐码放上百个书橱,魏广德知道他看不了这么多书,只有看看目录了事,也算没白来文渊阁一趟。  “厚.....早睡.....”  只是这时,耳中隐约有人呐喊的声音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