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假期过后,这个年算是过完了,各衙门也重新开门上值。 只是,似乎一开头就不是好兆头,也预示着嘉靖三十八年似乎又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景。 二月开衙不久,一份份来自边镇和江浙的战报就不断被送入京城,大同镇、宁夏镇皆有敌情,江南江北亦出现大量倭寇袭扰,声言若不放出五峰船主,他们会继续扩大袭扰范围,并逐渐北上攻打山东等沿海府县。 至此,一度被朝廷遗忘的阶下囚大海盗王直的名字又一次在朝堂上被人提起,只是这次的争论明显小了很多。 去年为了是否要逮捕王直,朝中还有大臣认为可以按照胡宗宪所奏——招安,但是在看到江南、江北连遭倭寇袭扰后,愿意保王直的大臣迅速减少。 大明朝,是不能被区区倭寇恐吓住的,即便认为应该招安以平息海疆的大臣,在这个时候也选择了闭嘴不言。 现在唯一还要等的,就是浙江按察使司呈送王直的审问记录了,按照记录就可以定罪并进行处罚,但是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以目前的情况看,王直必死无疑。 六月,一份巡抚辽东都御史候汝谅的急报就被快马送到了通政使司,通政司看了急报不敢怠慢,立即起身出了衙门跑向内阁驻地——文渊阁。 很快,辽东遭遇百年大灾的消息就在京官中传开。 巡抚辽东都御史候汝谅陈情:辽左滨海,水陆艰阻。过去遭受天灾,仅数城或数月,未有如今日这样全镇被灾,三年五谷不登的。臣于春初奉命入境,见村里无炊烟,野多暴骨,萧条惨楚,目不可忍视。去年凶馑,斗米银八钱,母弃生儿,父食死子,父老相传,咸谓百年未有之灾。今值夏秋之交,水灾虫灾并发,斗米贵至银七钱,冬春更不知如何。请大出内府银钱,以救一镇生灵。 “母弃生儿,父食死子”这样的文字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巡抚给朝廷的奏报中,瞬间就戳中了朝中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大臣们的激点,一时朝野哗然,无数为辽东请命赈灾的奏疏雪片般飞入通政使司。 灾,是一定要救的。 户部尚书贾应春被内阁火速召见,询问户部钱粮情况,这样的奏折内阁是不敢耽误的,必须第一时间了解到详情,户部能给出多少钱粮用于赈灾,票拟的时候才好一并写上。 只是内阁的动作始终还是要比锦衣卫慢上一步,在他们召集户部尚书商议救灾事宜之时,锦衣卫已经将抄录候汝谅的奏章先一步送入了西苑。 嘉靖皇帝在永寿宫中看到这份奏报,愣愣的沉默了半晌才吩咐道:“传内阁阁臣,六部部堂速来西苑。”
而此时的内阁中。 “严阁老,户部可出银六十万两,可是却拿不出等价的米粮,今年南方少雨,多地大旱,漕运也大受影响,今年的漕粮都没法保证运输,哪里来的粮食调运辽东。”
说话的自然是贾应春,他接手后的户部,一番整顿后,又是抠抠搜搜大半年才积攒下一点银子,现在又是一场天灾,贾应春就知道,这笔银子是保不住了。 一镇灾民,那是不能不救的,除非不要关外的千里国土。 而且,就算你不要那片土地,那些人可都还是明人,大明朝廷也不能视而不见,任其饿死吧。 “那就断了商路,优先过漕船,保证粮道通畅。”
徐阶开口说道。 “徐阁老,前俩月就已经下了公文,现在江河上堵了无数商船,眼看着汛期将至,那边早就已经闹得沸反盈天了,还要再加运几十万两银子的粮食,是真的办不到。”
正在这时,门外脚步声起,一个小內侍飞跑着进屋向里面众人传旨道:“皇上口谕:传内阁阁臣,六部部堂速来西苑。”
“遵旨。”
“臣,遵旨。”
包括严嵩在内,所有官员纷纷起身接旨。 小內侍扫了一眼屋里众人,传完消息后的他冲着几位官员拱拱手转身就跑了出去。 翰林院里,魏广德独自坐在值房里思索着刚才听到的消息。 辽东大灾,惨,真的惨。 不过和贾应春想的一样,魏广德这会儿思考更多的就是如何把粮食从江南运到辽东去。 九江商人不少,以往他们都是拿着江西籍官员的名帖,以求在过水闸的时候能够优先通过,只是今年不同了,大量的商船都被堵在水闸外,优先保证漕船过境,据说这是户部下的公文。 这个公文,魏广德还真知道。 他是在酒宴上从贾应春口中知道的,南方今年又是数省大旱,直接导致漕运因缺水而有断航的风险,现在只能优先保证漕船安全。 商人们找到魏广德这里求助,魏广德也只能一摊手,爱莫能助。 漕粮是什么? 那是保证京城和边镇口粮的,这个节骨眼上还是不要去凑热闹才好。 只是现在,辽东又缺粮,还能怎么办? 按照惯例,太仓库是肯定要拿出粮食赈灾的,只是今年太仓库存入的粮食都比往年少了不少,哪里还敢支应辽东所需。 辽东这地方,说起来也有意思,在这里没有建立独立的布政使司,仅是按照军镇模式建立了辽东都司。 建制上,辽东都司属于隔海相望的山东承宣布政使司管理,由朝廷认命的巡抚管理地方军政。 想到山东,魏广德不觉想起,好像辽东和山东的联系就是水营在负责,那边一直维持着一条沟通两地的海路。 回头问问贾应春,这次可是提出他“开海运”想法的绝佳机会,也不知道那老头到底有没有在内阁提到这事儿。 想到这里,魏广德低头看了眼书案上已经铺开的白纸。 好吧,先前和同僚们说起辽东之事时,不知谁带的头,也说要上书皇帝请求拨银赈灾,赶鸭子上架了,魏广德也只能随大流,也说要跟着上书。 不过坐在这里,魏广德却觉得写这样的东西交上去还真是...... 京杭大运河现在的拥堵,其实主要集中在山东段,南直隶那边的漕运还是正常的,若是在淮安出海的话,绕过山东半岛就可以直抵天津海口。 由那里运输漕粮,应该会比堵在山东强很多吧。 还有输送辽东的粮食,也完全可以走这条路,走山东登莱海道直运辽东。 魏广德坐在那里,越想越觉得有门。 现在朝中百官群情汹涌,这个时候要是抛出开海路运粮救辽东一镇百姓性命,谁敢出言反对? 只要开了这个头,后面海运就可以逐渐扩大,最不济先保住现有的运粮任务即可,后面可以慢慢来。 想到这里,魏广德知道该写什么了。 别的人都是人云亦云,跟着吵嚷要朝廷拨银拨粮食,既然魏广德已经猜到朝廷肯定要拨银赈灾,那自然不用跟着他们瞎起哄。 贾应春应该会在内阁提到“海运”一事,但是兹事体大,很可能不会马上有结果,自己跟着上一份奏疏陈情海运好处,算是给他助攻。 想到就做,魏广德叫来芦布给自己磨墨,他开始思考奏疏该怎么写才合适...... 而此时西苑的永寿宫中,户部尚书贾应春已经把现在面临的难题讲了出来。 户部可拿出六十万两银钱救助辽东百姓,可现在难题在于漕运不畅。 有粮食,但是别说发运辽东,现在要把粮食送到京城入太仓库都难,这么解? 这就是要解决实务了,不是空洞的说说而已,得拿出解决办法来。 贾应春说完,殿内陷入安静。 嘉靖皇帝坐在御座上,面无表情看着御座下的阁臣和部堂,朝廷就是由他们这些人在维持着。 先前因为看过奏疏生起的怜悯之心已经随着时间逐渐消散,但是辽东的百万黎民却依旧是要救的。 要是在他的治下,饿死一镇百姓,嘉靖皇帝简直不敢想象后世史书会怎么写他。 求长生,求了这么些年,他其实在心里已经有些明悟了,只是,他还在坚持。 嘉靖皇帝不发声,会议自然就只能是严嵩来主持。 现在的情况很明显,户部可以拨银赈灾,但是漕运却成了最大的障碍,怎么解决运输问题反而成了亟需解决的大麻烦。 “各位同僚,辽东灾情如火如荼,我就不多说,现在贾大人已经把难题抛出来了,怎么解决南粮北运问题,大家都说说吧。”
严嵩苍老的声音说道。 众人都不是笨蛋,贾应春说了那么多,其实就剩下一个可以解决的办法没有说,但是这个办法又是自永乐中后期就被放弃的国策。 之后历代虽多有人提及,但是皆未被通过,这怎么说? 事急从权? 没人愿意开这个头,干脆保持沉默得了。 贾应春看到这样的情况眉头未皱,进入永寿宫的时候他就想好了,现在貌似就是提出开海运的好时机,而且连海道都有现成的,那就是山东和辽东之间的通道——登莱海道。 下面所有的神情全部都落在高高在上的嘉靖皇帝眼中,贾应春皱眉的表情自然透露出他其实是有办法的,只是不知道该不该说。 嘉靖皇帝在座,朝臣们私下里开会讨论的那种畅所欲言自然不存在,没人愿意多说废话,在皇帝面前失分。 他们位置稳不稳当,全在皇帝一念之间。 “宕.....” 一声沉闷的铜磬声传来,所有人都肃然而敬。 “贾司徒,还是你说说吧,你主管户部,应该拿出办法来让大家讨论才是。”
嘉靖皇帝的声音从前方传来,要开始点名了..... 晚上,魏广德已经回到家里休息,饭后正躺在院中乘凉,张吉从前院匆匆而来在魏广德耳边小声嘀咕几句。 “嗯?”
魏广德听后稍微惊讶下就大概猜到是什么事儿了,估计叫自己去还是说“海运”的事儿。 不过,今天下值前他已经和其他同僚一样,把写好的奏章已经交到通政使司了。 “准备马车。”
魏广德对张吉说道,随即起身回屋换衣服。 “这是要出门?”
徐江兰看到魏广德换外衣,就猜到他要出门,可是天都这么晚了。 虽然夜禁对官员没啥用,但是晚上少出去走动总是好的。 “今儿辽东那事儿你知道,这是要叫我出去商量吧。”
魏广德简单说了两句,穿好衣服就出门了。 叫魏广德的自然是裕王府那边,依旧是那座酒楼,还是那间雅间,裕王府主要的人都来了。 贾应春把下午在西苑的情况简单说了下,在他提出海运济辽后,吏部尚书吴鹏,刑部尚书郑晓都明确反对,而礼部尚书吴山和兵部尚书杨博以及工部尚书欧阳必进都没有表态。 不过就算这样,下场之人也是二比一,反对方明显占优。 “先说说户部拨多少银子救灾。”
魏广德早猜到有人要反对,这还只是部堂,要是开廷推,反对的人会更多。 当然,保持中立的人也不会少。 “陛下已经下旨,户部即刻发银六十万两,遣御史一员速去购粮,设法输运,以济百姓之急。年终再发牛具银五万两,以备来春播种。同时借太仓米五万石救济饥民。”
贾应春在这里也没必要藏私,就把西苑部议的结果直接说了出来。 “设法运输。”
高拱皱眉,贾应春提的海运显然在下午的部议中没有被通过。 魏广德端起桌上的茶喝了一口才开口道:“其实下午我已经上书开海运了,粮食直运辽东救万民于水火。 辽东这么大的灾,户部多多少少都会拿出银子来赈济,不然没法向天下交代。”
“那我们是不是也下去联络更多的人上书,请求开海运直抵辽东?”
陈以勤这个时候插话道。 “我觉得可行,之前以漕运弊病为借口请求开海运甚为不妥,可这次辽东灾情刻不容缓,救灾粮晚到一天,就会有无数人为此丧命,实在是拖不起啊。”
殷士谵点头应是。 “既然如此,那就这么定了。”
高拱也不是优柔寡断之人,自己这边的头牌贾应春已经公开支持海运了,魏广德、陈以勤和殷士谵也都支持,魏广德都为此上书,那就全力一搏好了。 “逸甫、正甫,你们二人负责联络朝中官员上书支持开海运济辽,广德,你那边也在翰林院和你那些同年中走动走动,不过估计敢上书的不多,这次严家明显是反对开海运的。 不过没关系,大家多走动一下,能拉到一个算一个,我明日就去找徐阁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