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水墨鄂州 > 第十九章:樊国最终成了鄂州历史上一粒尘埃

第十九章:樊国最终成了鄂州历史上一粒尘埃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公元前2029年,年纪83岁的大禹按照华夏部落联盟的传统,为舜帝举行了祭奠,办理丧事,并守孝三年后称帝凳天子位,立国号位为夏。《史记.夏本纪》中这样记载:“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舜死后,虽然禹的势力已经很大,还是按照部落联盟的传统,假惺惺的表示让位给舜的儿子商均,自己住到老根据地阳城去。但是这时的形势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四方拥护禹的氏族、部落的酋长们,都不去朝见商均,而去朝见禹,表示拥护禹做领袖,即所谓“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

同时,商均也不是个傻子,得知其父之死的真相后为了自保就开始不断自黑,不仅性情大变,长期在大禹眼皮子底下作奸犯科,好逸恶劳,随意辱骂殴打百姓,藐视法规,不懂礼数,因为顾及到是先帝舜的儿子,在乎名声和脸面的大禹又不好惩治,为了防止商均是装傻充愣,于是他分封到离皇城不远位置的虞城,也就是现在河南省商丘市东南一带。《虞城县志》记载:“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大禹受舜禅让后,封舜子商均于虞,称有虞氏,后称虞国。”

之后,商均被贰负和危,以及巫咸诱杀于,当大禹得知这一事情后,并没有治贰负死罪,只给予降爵关押。《山海经·海内西经》云:贰负之臣日危。危与贰负杀窫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梏其右足,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上木。在开题西北。大禹顺利登上大宝当了天子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分封有功之臣,比如在荆蛮一带替禹追击舜帝的樊氏,不仅赐樊氏一族王姓“赢”,还荣升樊国国君为侯爵,并且准许其在当时靠近皇城附近富庶的位置湖北襄阳一带建城立都,这在夏国开国史上可是绝无仅有无上的荣耀。其实,大禹这么下大力气重赏有功之臣,还有另外一层用意。话说当时尽管禹是天子,但是国家的经济命脉等财富大权还是掌握在舜帝的一些老臣勋贵的手中,为了打击这些老牌豪门大族,禹想通过提拔一些掌握了地方财富资源外姓封国国主来为自己效忠,以此来制衡哪些三心二意的舜帝朝元老。然鹅,对于大禹的分封与赏赐,曾经的古姓樊国樊氏家族内部却是乱成了一锅粥,老一辈樊姓族人坚决不接受分封和赏赐,尤其是对掌握家族族权樊仲氏一支的意见相当大,甚至有联合起来废掉樊仲氏一支的意思。公园前2000左右,樊氏一族在鄂州历史最后一次全家族聚式的大规模会不欢而散,老一辈人认为不能数典忘祖,拒不接受“赢”姓册封,这一支不想同流合污人继续坚持生活在当时环境恶劣的鄂州的祖地上,后来的西汉大将军、左丞相樊哙就是出自这一支;作为新兴的年轻力量认为家族要发展就必须能屈能伸,他们对于跟谁姓都无所谓,在当时弱肉强食环境下有奶就是娘,于是欣然接受“赢”姓的册封,并带领族人举家迁徙到了当时的封地,并在那里建城立都,也就是现在湖北省襄阳市的樊城区一带,后来因三苗国内舜帝后裔疯狂打击报复,樊国又不得不往河南信阳一带迁徙,其后世唐代巾帼英雄樊梨花便是出自这一支,关于这一点《史记》、《左传》等史料中都有关于记樊国在湖北和河南的记载。至今湖北鄂州还有樊口、樊川、樊山之称呼,湖北襄阳还有樊城故地古迹留存。宋罗泌《路史·国名纪》载:“帝尧时有樊仲文,今武昌有樊山。”

《宋书·地理志》云:“樊山,一名西山,以其在县之西,故名。”

到了周朝时期,一部分樊姓人又因为有功于姬姓,于是又被赐姓姬氏封国,不论是姬姓樊国,还是嬴姓樊国,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曾经古族王国走完近两千年生命历程,最终还是被舜帝一族的后裔有熊氏建立的“楚国”给清算灭掉了,至此这场跨越两千年的追杀才画上了一个句号,不过这都是后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