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水墨鄂州 > 第47章:鄂州苗蛮向九州大陆东南部扩张

第47章:鄂州苗蛮向九州大陆东南部扩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公元前1666年,帝皋十一年秋天,姒发的父亲姒皋突发重病死去,他以嫡长子身份即王位,号帝发,仍定都于现今河南西河一带,以丙子年为帝发元年。根据有关史料记载:姓姒,名发,又名敬、敬发、后发、又作惠、惠发、发惠,生于孔甲三年(丙申,前1705),出生在夏都西河王宫,是姒皋的元妃所生,为嫡长子,曾在姒孔甲和姒皋两朝为官,是中国王奴隶制时代夏王朝第十八任王。姒发即位时,由于前期其父王姒皋十余年的努力经营,夏王朝的威望大大提高,各诸侯国又逐渐恢复了与夏王朝的关系。《古本竹书纪年》载:“后发即位,元年,诸夷宾于王门,再保庸会于上池,诸夷入舞。”

可见姒发即位时和他父亲姒皋即位时的境况大相径庭,不仅各诸侯国纷纷带着礼物前来朝贺,还为新王作歌舞表演。面对内忧外患的夏王朝,姒发和他老子姒皋一样,都想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使大夏朝继续千秋万代的延续下去。但是在数以千计案牍面前,刚继位的姒发发现自己有些高估了自己,尤其是对处理政事方面完全不是那块料,于是求才若渴他就四处访求贤士辅佐,不论是田间地头,还是深山老林,亦或是闹井市区,只要听说会治理国家的人才,他都会虔诚的亲自赶过去请其出山帮忙治理国家,特别是对一些品德高尚的有才的人,他还会放低姿态礼贤下士给他们以高官厚禄,并根据他们的才能分配他们做最擅长的事。据传,夏朝记载在史册的名臣关龙逄就是在市井中被发现的。传说有一天,姒发出去游猎,巧遇大雨,便就近到一农户家避雨,碰巧遇到屋里坐着一位仙风道骨的老人,目光炯炯,眼神坚定。作为客人的姒发便客套和老先生攀谈起来,老人说他名字叫关龙逄,是个养马的,随和的姒发没有因为关老先生是养马的就终止了交流,而是非常虚心跟老人拉家常,询问老人养龙的诀窍。但是,随着交谈的深入,姒发发现老先生出语不凡是个难得的人才,因为老人不仅懂养龙,还懂治国理政的事情,找到宝的姒发当即虔诚与其坐而论道,探讨如何治国理政和为君之道,关老先生抚摸着自己胡须侃侃而谈的说道:“作为君王,您是天下百姓心中的楷模,所以要品德高尚,待人谦恭有礼,对待大臣们要充分的信任和尊重,爱护人才,公正公平,这样天下才能安定,江山社稷才会稳固,大夏朝才能兴旺发达。”

老先生洋洋洒洒一番话,直接说到帝发的心坎里,止不住激动他当场握住老人手赞叹道:“您就是我要找的治世良才啊!”

,尤其是在得知关老先生是豢龙氏(传说是古时候训龙一族)的后代,更加坚定了启用关龙逄的决心,当即邀请其出山帮助治理国家。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姒发在回宫路上就迫不及待的拟好了圣旨,先是破格提拔关龙逄为大夫,不久姒发就直接把关龙逄老先生提拔为宰相了。关龙逄为相后辜不辱命,为了报答姒发的知遇之恩,关龙逄把自己在养(龙)马期间学到各种治国理政方法全部用在了夏王朝的治理上,对内经过数年的努力终于不负众望把大夏朝的政事处理的井井有条,使孔甲时期濒临崩溃的经济迅速好转,大夏王朝也隐约有了止住下滑向好处发展的势头,社会又重新繁荣昌盛起来,一代明君贤臣也为后世君王留下了千古佳话。对外,鉴于前朝帝皋在位期间因为对东夷族打压太厉害,导致其与南方的鄂地苗蛮部落结成联盟,在当时弱肉强食的环境下,鄂地的苗蛮、昆吾氏、商族等几个强大的部落诸侯趁着夏朝积弱积贫期间趁机迅速崛起了。刚刚初王位的姒发根本无力控制诸侯混战的情况,一些势力强大的诸侯完全当面一套背后又是一套,根本不把夏王朝当回事儿,自行其道的为所欲为,形成了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局面,例如商侯子主癸和鄂地苗蛮蛮王都是野心勃勃的诸侯,对夏王朝政策阳奉阴违不仅施行对外扩张的政策,还不断吞并周边的一些小的诸候国。根据民间野史记载:姒发执政期间,鄂地苗蛮的势力不仅已经完全控制了长江以东的大部分地区,将南蛮部落彻底挤出了湘赣地区,同时还以粮熟为由不断向九州大陆东南部扩张。为了夏朝能喘口气休养生息恢复元气,在关龙逄的建议下便默许了鄂地苗蛮对东夷族的庇护行为和对外野蛮的扩张行为,并且承认双方在主体上都对等王级帝也就是这个时候,鄂地苗蛮的音乐和舞蹈,西部商族新的经济模式也随之传入中原夏王朝地区的,与此同时中原华夏族群的文化,农业和手工业技术等也传入了鄂地苗蛮等控制区域地区。因为双方在物质和文化方面的大规模交流,促进了古代文明向前长足得发展,为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民族融合打下了良好的开局。由于在治国理政上采取比较有效的施政措施,在夏王朝濒临灭亡的边缘,娰发居然搞出了一个“小阳春”,说明他确实真的是很努力很努力的,努力到东方的夷族重新恢复了对其的朝贡,这也说明夏王姒发在位期间也有对外用兵,且重点仍旧在东部东夷族的残余部落。正当其意气风发的准备带领夏王朝走向康庄大道时,正值壮年的姒发和其父亲一样因为积劳成疾,也病死在了仅仅在位七年岗位上(也有说在位十四年)。《竹书纪年》记载:“七年,陟。”

“泰山震。”

陟(zhì),升天的意思,就是说发在位第七年去世了。同时说明在夏王帝发末年,夏王朝的泰山地区发生了地震灾害,这事件对正处在恢复期的夏族无疑是一个致命的影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