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八幅图 > 第十章千年公案有新解

第十章千年公案有新解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当皇帝抛出“司马迁虽然没有说错,可最终为什么还是受到酷刑?”这个问题后,不但这位大臣无言以对,实际上在场的所有大臣都作答不了这个问题。作为臣子的,你总不能说是先朝皇帝昏庸昏聩吧?当然你也不愿违心说全是司马迁的错吧!此时的你,最好的状态就是静默。“此时无声胜有声。”

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还是让皇帝自问自答吧,果不其然,当皇帝问完话后,见大臣都无法接茬,就又开始说道:“我认为,司马迁是有错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大臣们面面相觑。皇帝示意大臣们不要激动,接着说:“我也是帝王,我也理解当时汉武帝是怎么想的。”

皇帝呷了一口茶,脸色和善了不少,摆摆手,说道:“大家都起来吧,今天我们再不谈国事,就说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旧账。”

黄棣他们谢主隆恩后,都慢慢起身,揉着酸痛的双膝,坐回自己的座位,聆听皇帝的教诲。皇帝问大家道:“当时汉武帝为什么别人都不问,偏要问司马迁?”

皇帝似乎停下来在等待大家的回答。可这次众位大臣终于都学聪明了,大家齐刷刷保持沉默,脸上露出不是不想答,而是由于智商、学识所限,根本答不上来的表情。那真诚的表情,一览无余好像在告诉皇帝:“万岁爷,我们的智商,学识都不及您,我们此时最想听的就是您的答案。”

实际上,这些人一个比一个聪明。他们知道皇帝这时一方面没有真正想问大家答案。第二方面是这个问题历史已经问了上千年了,答案也不下几十个了,好像没有一个令人最信服。如果你此时的答案还是脱不了以前答案的窠臼,你索性就不要自以为是去答了,这样反而会弄巧成拙,显出你的无知来。第三就是皇帝这样问,保证是有他自认为独到见解的,且看他如何表述。说真心话,这位皇帝还是比较聪慧,对问题的看法还真比常人略胜一筹。因此,大家就这样装作认真思考,但终于还是无能为力的样子,摇摇头,装出迫切想听皇帝答案的表情,并急不可耐。皇帝再一次扫视大家一圈,才说道:“汉武帝问司马迁,就是知道司马迁也许会那样回答的,这是在明知故问。”

大家又一次感到智商不够了。难道汉武帝提前就是要准备杀司马迁,为什么啊?皇帝自顾自的接着说道:“可以这么说,司马迁就是上了汉武帝的当了。”

这时的所有人已经把睁大的瞳孔又放大了一圈。而此时的黄棣,也更从心底愈加佩服这位皇帝了,真是看问题入木三分。“大家想象一下当时的朝堂之上,当别的大臣都在义愤填膺谩骂李陵是投降派时,司马迁的表情和举动如何?”

不等别人的表示,皇帝接着说道:“司马迁绝对是露出不以为然的,估计还带着‘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的清高表情来。”

大家这次都点头称是。皇帝也向大家点点头后说道:“说老实话,汉武帝对于那些群情激愤的大臣也是瞧不上的!不管他们是真激愤还是假造作!”皇帝的这句话却让这些大臣们又惊掉了下巴,目瞪口呆定在那里。心想:不可能吧?而只有黄棣微微颔首,点头称是,心想:“君子所见略同。”

皇帝好像也读懂了黄棣的心思,朝他露出赞许的眼神,继续说道:“作为帝王,需要的不只是听话的臣子,更需要的是能为自己分忧解愁的良臣。”

听到这话,大臣们的脸上显出一丝的羞红,好像皇帝在映射现在的自己,脸上热辣辣的,有两个甚至还冒出了微微细汗。此时的皇帝却无一丝表情,仍旧絮絮说道:“当然,汉武帝还是过高估计了司马迁说话的技巧和能力,高看了司马迁一眼。”

此时的大臣们明显感觉思维有点跟不上皇帝的跳跃性思维了,这一会儿司马迁对,一会儿汉武帝对的,这皇帝是要表达一个什么观点呢?而这时只有黄棣为皇帝缜密的大脑,思辨的口才深深折服。皇帝突然话锋一转说道:“就像我刚才本要向各位臣工说一说我的苦楚和心愿,却最后也不被你们理解一般。汉武帝痛苦的也是手下没有一个能臣能为自己分忧解愁。”

此言一出,各位大臣几乎都坐不住了,就要起身给皇帝行礼赔不是了。皇帝摆摆手,示意大家稍安勿躁,说道:“刚才我已经说了,今天我们一不谈公事,二不要拘束于君臣之礼,我们就是在探讨一个‘千年公案’”。群大臣赶忙把头点的像小鸡啄米般飞快,表示认同。皇帝继续说道:“李陵的爷爷李广被卫青逼死,叔叔李敢被霍去病射死,而李陵又瞧不上李广利,非要逞强只带5000健儿去应敌,汉武帝这样做的意思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吗?”

皇帝稍一停顿,继续道:“汉武帝留给李陵的路,严格意义上只有一条,那就是战死沙场,而至于那得胜凯旋而归的路,不是说没有可能,但微乎其微。”

皇帝呷了一口茶继续道:“没想到李陵却还找到了第三条路——投降。这让皇帝如何不生气?而司马迁还别出心裁又制造了第四条路——诈降。估计当时的汉武帝真是气得牙痒痒,就你司马迁聪明,你不但不救驾,还把皇帝往火坑里推,不杀你杀谁?”

皇帝一口气不歇,又说道:“汉武帝心里也跟明镜似的,知道这次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自己用人不当造成的。而所有大臣表面好像都在指责李陵,但实际上并不能解汉武帝的围,只能让汉武帝的脸上更挂不住。他一看只有司马迁一人没有随声附和,就幻想,作为太史令的司马迁也许能为自己找出一个更合理,更圆满的解释来。”

“但没有想到是司马迁却说了一堆大实话。说话技巧还不如这些所谓义愤填膺的群臣。”

黄棣接过话茬,顺着皇帝的思路继续说道:“这些大臣是装傻,而司马迁是真傻。司马迁的这些话,让汉武帝绝对认为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面在夸李陵,实际在有意贬低李广利,更是把矛头指向汉武大帝。”

皇帝的脸上终于露出满意的微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