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天下可为 > 第6章 千里所系

第6章 千里所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6章 千里所系江宁府衙不远有个清溪坊,清溪坊里有个规模不大的二进四合院,当年植下的几株槐树已掩映门庭,葱茏一片。这便是早年王荆公的父亲王益做江宁府通判时置下的宅子。这天,午饭时间已到,膳厅长长的餐桌上,早已摆好饭菜,荆公的第二个儿子王旁端坐在桌边。陆佃、沈平、龚原等几位学生远远站在一旁,轻声说着笑话,偶或偷瞟一眼桌上的饭菜,惹得喉管中的喉节快速地来回一阵滚动……这时盈儿从后厅出来,对桌上菜碗扫视一眼,眉头微微一蹙,将二哥王旁面前那碗青椒驴肉丝端起,调放到桌的上方。王旁瞪眼问道:“干吗?”

伸手将青椒驴肉丝重新端到自己面前。盈儿道:“二哥,要是放你面前,爹爹又吃不到了。”

说着,将青椒驴肉丝重新端到上方。王旁不再争辩,只拿起篾筷,满满搛了一筷青椒驴肉丝塞进嘴里,故意看着小妹大咀大嚼起来。盈儿嗔怪道:“哥,就不能等一下?爹爹还没来哩。”

王旁闪着眼睛,嚼动嘴角,冲小妹调皮地说道:“好吃,好吃,就不把你这好吃佬吃。”

王夫人吴氏出来。这是一位四十岁出头的女人,面貌娇好,体态丰腴,一脸慈祥,见几位学生站着不动,就说:“站着干嘛,还不坐下吃饭?”

高个的龚原说道:“师娘,师傅还没来哩。”

王旁看了看堂上的闹钟,不耐烦地说道:“爹爹忙什么呢?如何还不出来?”

胖子陆佃道:“师傅准又是在研究朝廷这些天的动向。我们等他,不急。”

正说着,就听二进天井处传来脚步声,大家知道是谁来了,一起将目光转移过去。就见来人头戴幅巾,身穿灰色长袍,四十多岁年纪,中等偏高身材,四方脸膛,浓眉高挑,两支目光亮如青剑,三绺胡须分外疏朗,微黑的肤色更让人感觉到他的刚毅与威严。这位正是韩维竭力向神宗皇帝推荐的工部郎中、知制诰王安石王荆公!荆公王安石,字介甫,祖籍江西临川,二十二岁考进士及第,先后任知县、通判、知府、江东刑狱提典、支度判官、知制诰等职。因任江宁通判的父亲王益去世后葬在江宁牛首山,此后王家就定居江宁。嘉佑八年八月荆公之母吴氏在东京汴梁去世,荆公与两个弟弟安国、安礼及长子王雱等于同年十月扶灵柩归江宁,将母亲安葬在父亲墓右,并在墓旁搭庐棚守孝三年。守孝期满,二弟安礼及长子王雱先后回地方视事,荆公仍留在江宁。丁忧过后,英宗多次召荆公返京复职。这位本就立志办大事的荆公看到这个积贫积弱的大宋,何尝不想立即回京为国效力,但想到那个本可革除大宋沉疴的“庆历新政”,却因触碰到权贵们的利益,仅仅维持十六个月就暗然夭折的现实。自己任江东刑狱提典回朝,凭借自己多年在底层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而写成的上万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呈递给仁宗皇帝,希图通过变法重振大宋雄风,可苦苦等待数月,见那《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如石沉大海,怎能不心恢意冷?治平二年十月,朝廷令荆公回朝担任知制诰,但荆公得知英宗放着“两积三冗”不闻不问,却为自己生父的一个名份,让大臣们翻来覆去整整争论了十八个月,大臣们不仅不为此感到厌恶,反而乐此不疲,觉得只有这样无休的争执,才能让皇上发现自己的存在、让自己过得充实——试想,这样的君王,这样的臣子,与其为伍,还能大展宏图有所作为吗?于是荆公一再以生病为由,谢绝返京为官,只在江宁设馆教学,打发时光。打发时光,对他人来说,或许是一种解脱,但对荆公来说,那简直就是一种炸心炸肺的煎熬。荆公虽远在江南,但心中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千里之外的朝廷,牵挂着朝廷之中那些大事小事艰难之事!在二十多年的宦海游历中,荆公清楚地认识到,宋朝本可以成为一个有别于强汉盛唐的赵家王朝,但自“杯酒释兵权”后,赵氏家族就进入一个难以思议的怪圈:为了巩固赵家天下,赵氏家族竭尽全力去削弱他的士兵、他的将领、他的民众的力量!如此代代相传,不得不使那些本可以大有作为的官员、将领、士兵、百姓,逐渐变得麻木、僵化,直到养成一种懦弱无力、毫无斗志的习气,直至把外国的凌辱看成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而丝毫不必挂在心头的麻木、僵死,而整天浸泡在那种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百无聊赖的“太平盛世”之中!直到赵顼立为太子时,荆公才接到好友韩维的一次次来信,说太子是何等的勤勉,是何等的胸怀大志,他不仅是日夜苦读,更是喜读韩非的书籍;太子即位后,韩维更是在来信中大赞这位聪明睿智胸怀大志励精图治的一代圣君……每每看到这些,荆公便是热血沸腾,激动得双手搓脸,难能自已,更是希图有朝一日,能面见这位圣君,与这位年青的圣君促膝长谈,倾诉衷情、豪情。这日,荆公正在书房被韩维那些褒奖新君的书信看得如痴如醉,忽然腹内辘辘作响,这才想起该是吃饭的时候了,于是放下书信,来到膳厅。吴氏见相公迟迟出来,埋怨道:“忙什么呢?又忘了吃饭?”

荆公也不答话,只是将衣袍撩起,走到膳桌上方,挪开坐椅,向学生做个手势,闷闷地说一声:“都站着干吗?吃饭。”

学生刚坐下,荆公发现少了一人,问道:“蔡卞呢?”

白胖的陆佃回道:“师傅,蔡卞买书去了。”

荆公“哦”了一声,说:“那就先吃吧。”

大家这才一一捧碗吃饭。端起饭碗的荆公也不细看,搛着面前那碗青椒驴肉丝塞进嘴中,大口咀嚼。王旁和盈儿见爹爹吃饭狼吞虎咽模样,想笑,但又不敢,只得以饭塞嘴。大家正闷头吃着,就听门外有人叫喊:“师傅,出事了,出大事了!”

众人一看,来者正是蔡卞。蔡卞字元度,这年十八岁,生得白净、机灵,且又聪颖敏悟,读书过目不忘,自小就是一个书虫,能把《三字经》、《千字文》等启蒙读物倒背如流,《四书》、《五经》等经典更是烂熟于心。他是荆公最得宠的学生之一。听说出了大事,荆公立即放下饭碗,坐正身体,闪着两道威严的目光问道:“出什么大事了?”

“昨天晚上,不知从哪里来了一支起反队伍,抢了上元县几家钱铺!”

蔡卞说着,双手将一张小报递到荆公面前。荆公接过小报,飞速浏览。听说有人抢了钱铺,王旁和那班学生纷纷问道:“抢了哪家钱铺?抢了多少金银珠宝?”

蔡卞指着荆公手中小报说道:“那上面都有着哩。”

荆公看似严厉,但与学生的关系却极其融洽,听说小报上已登得清楚,十多个学生一个个挤到师傅面前,七嘴八舌问道:“师傅,抢的是哪家钱铺?官府派兵去镇压了没有?”

听说起反队伍抢了钱铺,王夫人和盈儿急了,说道:“真把钱铺抢了,那是要出大事的呀!”

荆公叹了口气,将小报递回蔡卞,说:“给大家念念。”

蔡卞早已记住报上内容,也不看小报,一气说道:“最晚来了上千人的造反队伍,那领头的叫周庄,他们不仅抢了上元的几家钱铺,还烧了唐家好几个庄园……”陆佃问道:“周庄是什么人,竟有这么大胆?这不是造反吗?”

龚原愤愤反驳道:“穷富不均,能有不反?我大宋这些年造反的事,哪年没有呀,这有何稀奇?”

沈平夺过小报,看了几眼,说道:“抢的是唐家钱铺,烧的也是唐家的庄园。那太好了。我们早就听说,那唐家极有钱,主人唐广虽是住在杭州,但与朝廷高官早有勾结,伪造了大批假度牒,骗取了大批农民的土地,他的钱铺、庄园遍布全国各地,每年都靠高利贷进行盘剥,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现到他又出海到南洋做生意去了。”

蔡卞重新拿回小报,接话道:“师傅不是说过,我大宋所以走到眼下这‘积贫积弱’的地步,很大一部分不就是像唐家这样的大商人所为!这种垄断市场、高利贷盘剥现象一日不除,我大宋江山迟早会被这些官商给葬送的!”

陆佃听蔡卞这一议论,立马道:“既然唐家和朝廷官商勾结,这钱铺一抢,朝廷定会派官兵来镇压,这批起反者又该死翘翘了!”

龚原很是不解,问道:“师傅,你总是叫我们好好读书,好好读书,读书不能为国家出力,这读书还有什么用啊?”

众学生同声说道:“是啊,读书不能救国,那还有什么用啊?”

“……”大家正争论得热烈,家人王水来报,说:“老爷,朝廷圣旨到了,蓝公公正在门外等候。”

荆公 “啊”的一声站起,抖动袍衫,对家人和学生说道:“快摆香案,准备接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