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禹行录 > 序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禹行录》全书以夏朝末年为背景,通过主角夏耕、夏耘两兄弟的成长经历,来体现充满神秘色彩的先秦世界。其看点在于全书融入了大量洪荒时期的神话故事,侧面反映出烽火战乱的夏朝末年间的神魔秩序。让读者对传统的神话故事有重新的定义,使那些家传户晓的神话故事片段更有连贯性,逻辑性,对神话故事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抽时间看看,也给作者一点评价和建议。关于《禹行录》的成书原因,并非想说明什么醒世恒言,处世道理,而是想弥补我国第一个世袭制王朝的灰色历史。哪为什么会说它是灰色历史?因为到现时为止,还没有出现有力的证据来证明夏王朝的存在,或者说夏王朝算不算一个真正的朝代,这样的争论依旧不断。因此,便有了《禹行录》的成书念头。夏朝末年的时代背景,在很多网站或是书籍上都有零碎的片段,也成就了成书中的必要环节。一本有感染力的作品,除了写作功底外,能吸引读者兴趣的还是要符合史书上的一些文字片段,这可以让读者感受到如幻似真。如《山海经》的大荒西经中记载:有人无首,操戈盾立,名曰夏耕之尸。故成汤伐夏桀于章山,克之,斩耕厥前。耕既立,无首,走厥咎,乃降于巫山。就单单一条这样的信息,提供了很多写作的灵感,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了夏末时,商汤在章山讨伐夏桀,夏耕为了保护夏桀而被斩首,但神奇的事情出现了,片段中夏耕没了头颅,还能逃到巫山去。自然,在现实中不可能有断头而不死之人,更别说是能逃走了。正因如此,夏耕的片段却令夏朝末年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不禁让我们联想到,那时候是不是真有什么法术、仙术之类的东西呢?因此《禹行录》书中角色自然也需要一些玄幻的法术,天马行空的点缀,来感染这个神秘的时代。回头想想,如果那时候真有什么法术仙术,那现代为什么又没了呢?为了弥补古籍上这种超自然的事情,书中开端又设置了一段自盘古开天辟地到夏朝建立的序章,里面简单地介绍了三皇五帝如何从人到仙,如何明白到法术仙术对世界平衡的危害,大禹又如何受众仙所托将所有神魔鬼怪,法术仙术封印到九鼎之内而使世道返璞归真。因此《禹行录》书中自然也围绕着争夺九鼎的线路去反映出夏朝末年的神秘。从现代的角度看待,上述这些神人怪事自然是无稽之谈,或者都只是后人对自然的崇拜而虚构出来的。那么夏朝究竟是一个连城邦都没有的部落,还是已经奢华无尽的大帝国呢?这显然不是《禹行录》一小说之流能够证明的,但作者认为在《禹行录》中夏朝的规模已经算是穷奢极侈的了。由于书中夏朝开国时乃是全人间界共推大禹为王,所有部落族长信服,尽是生产力不高,也不至于连修筑城镇的规模也达不到,所以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将夏朝设置成奢华帝国。为了让故事更有逻辑性,角色们也插入了不少尔虞我诈的内心活动,这可能会对史实中的夏朝环境和认知都相差太大,但这毕竟不是一部史书,没有太大必要将所有都如实套入。就像我的朋友就问了关于书中的兵器一类的问题,夏朝末年是连刀都没有研发出来的年代,如真要说当时的兵器,那可能只是一些改装过的农具而已。又如夏朝时候的语言对话,军事谋略,那时候的战争是争夺猎食地盘,还是纯粹的拒绝外族人而发生的冲突,这些都是十分的纯粹行为,没有经过太多参详部署,军事谋略的,充其量属于群体殴斗,还算不上战争。如果真要套入当时的实况,那就根本没有写小说的意义了。当然,《禹行录》还应该保留一些先秦遗风,就如祀、礼都是封建社会的头等大事。祭祀乃国运兴旺之本,礼仪乃百姓信服之基。夏朝末年天灾正盛,夏桀身为统治者,自然知道祭祀天地是改变不了天灾的,这些作秀目的只是让天下百姓安心而已。他的大理大臣赵梁建议将所有时间精力用在征讨叛乱诸侯和打击对夏朝有威胁的势力,可以减少或免去祭祀天地这类作秀。而关龙逄却认为民无信而不立,体恤百姓病苦才能使百姓信赖,才有百姓的支持。夏桀认为两人皆有道理,但再三权衡,还是采纳了赵梁的计策。当时天灾横行,国家的储备都用在军事上,哪里还有救济黎民百姓的空余伙食?百姓厌倦了这样的日子,厌倦了这样的战争,厌倦了这样的统治者,甚至开始诅咒夏桀有如恶毒的天灾。商朝开国始祖成汤的父亲主癸也看出了百姓心声,可惜夏桀对于商族这一大诸侯,岂会不防?主癸自然成了打击对象,郁郁而终。正正是因为有了民不聊生的时代背景,必然会造就了不少英雄人物的出现。成汤后来继承父亲遗志,与莱朱四处游荡,笼络诸侯,后来还结识伊挚这位大贤,在鸣条与夏桀之战上作了《汤誓》,到最终推翻暴政的夏王朝,莱朱作《仲虺之诰》安抚天下等等的史话,《禹行录》中也收录了这一系列的古籍片段穿插在剧情上,使之更有说服力。成汤的成功靠的是人才、仁义和时机,相当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作者相信这个更朝换代的过程,灰色历史部分也因为有了《禹行录》而取得或多或少的斑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