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一战,皇太极亲自指挥,德德门外,宣府总兵侯世禄所部先被建虏击溃;满桂所部独力上前拼死奋战,却遭城头京营火炮误击,损失惨重。 还有袁崇焕所部在广渠门的作战,面对人数并不多的建虏,表现得也不尽如人意。 历史上记载的广渠门大胜,实际上既不是主战场,也是双方损失都不大的一场小战斗。得出这个结论很简单,从关宁军前后的兵力对比就能看出来。 但面对数千建虏,关宁军险被击溃,袁督师险被斩首,终于是支撑下来了。可也再次是颗粒无收,也就是一颗首级也没有斩获。 如果广渠门大战关宁军能取得一场像样的胜利,比如斩首上百,那或许还有挽回的余地。 但这场尴尬的胜利,或许就成为点燃皇帝心中所有不满和猜疑的导火索。 而在城头观战的京师臣民也看到了关宁军的德行,更可谓是“物议籍籍”,舆论对袁崇焕更加不利。 在此战中,关宁军明明占有兵力优势,却打不过建虏,偏偏自身伤亡还不大,难免让人觉得关宁军是在和建虏演戏。 而这些臣民更加坚信袁督师与建虏私通,故意引建虏兵薄京师。在袁崇焕被千刀万剐时,或许也正是这些人最积极热情地买袁督师的肉吃。 崇祯轻抚着额头,心烦意乱,为明天的召见勤王诸将而煞费苦心。 对于袁崇焕的猜疑,已经掩饰不住,王承恩深知朕心,却不敢轻易上前劝说。 不管怎样,在建虏兵临城下的时候,处置袁崇焕都是不适宜的。毕竟,关宁军还是城外勤王军中,兵力最多的部队。 “袁崇焕坚请入城,朕心疑之,坚不允许。”
崇祯突然抬起头,对着最信任的太监王承恩说道。 王承恩赶忙躬身道:“皇爷英明。勤王外军不入京,这是祖宗留下的规矩。满桂英勇血战,只余残部,皇爷破例,乃是皇恩浩荡,仁心体恤。”
因为满桂所部损失惨重,崇祯特意允许其率残部进入德胜门的瓮城休息整顿。 袁崇焕也提出了入城休整的请求,并援引满桂的例子。为何他能入城,我就入不得? 但崇祯已经生出了猜疑之心,岂敢放关宁军进城? 即便此时,袁崇焕可能还未觉察到皇帝内心的变化,还以为皇帝会象以前那样信重他。 可惜,就在京城这外,袁崇焕和他率领的关宁军,也没能用实际表现扭转舆论的不利,继续得到皇帝的支持和信任。 既然皇帝开了口,王承恩也适时地劝谏道:“皇爷,明日召见勤王诸将,还当鼓励嘉勉,以期早日赶走建虏。”
崇祯抬头看了王承恩一眼,思索半晌,沉声道:“朕自有道理,会以大局为重。”
王承恩暗自松了口气,再次躬身,“皇爷英明。”
崇祯心中初定,思维又恢复了正常,想起一事,说道:“庶吉士刘之纶、金声向朝廷推荐义僧申甫,言其精通兵法,更精火攻,可破建虏。朕欲便殿召见,细察之。”
王承恩说道:“民间或有奇人,皇爷谨慎,先察后用,明君所不及。”
崇祯难得地笑了笑,摆了摆手,说道:“建虏孤军深入,朕要调集大明各路人马,使其匹马难还,方彰我大明国威。”
到了这个时候,崇祯还没有对双方的战力,以及形势,有清醒的认识。 当然,作为皇帝,他自然希望能给予建虏重创,甚至是将建虏全歼于京畿地区。 为了达到了这个目的,明军的伤亡他是不太在乎的。哪怕五比一、十比一的代价,崇祯也肯定愿意付出。 在他想来,就算十比一,干掉万把建虏,或是将建虏打到溃败,也是值得的,能让他出一口心中的恶气。 如果真的能象崇祯想的那般容易,从某方面来说,也确实值得。建虏在遭到重创后,至少不会再入关劫掠,因为代价太大。 可惜,战争不是如此简单的数字游戏,也不是光看兵力对比,就能确定胜败的。 ……………… 波浪被尖锐的船头劈开,帆张得满满,船只已经是最大的速度,可方正化却心急火燎,恨不得插翅飞到京城。 作为监军太监,可郭大靖的出兵却欺瞒了他。 此时,方正化已经明白之前的什么兵临三岔口、伺机收复盖州卫等等,都是在骗他。 这肯定是蓄谋已久的行动,就凭数万人马在极短的时间内便跨海远征,方正化便知道这不是准备了一天两天,可能是数月的时间。 “公公。”
蒋宝和看着方正化沉着脸,在旁小心翼翼地劝慰道:“郭大靖率军勤王,以寡敌众,兵凶战危,应该是担心公公的安全,才……” 方正化白了蒋宝和一眼,让这家伙闭上了嘴巴,垂下头。 勤王是好事,是忠君爱国,是心忧君父。 可方正化得到的通报,却是勤王大军遇风浪偏航,漂来漂去,最后勉强在秦皇岛和老龙头附近靠岸停泊。 因此变故,郭大靖只能临机而变,率军登陆,杀奔遵化,堵截建虏后路,使其匹马不得出关。 借口,十有八九又在欺瞒自己。勤王不去京城解围,那叫什么勤王? 尽管方正化也懂点军事,知道去抢遵化,再以逸待劳迎战建虏,是东江军最有利的战术打法。 但有皇帝在呢,什么有利的考虑都应该抛在脑后,去保护皇帝的安全才是压倒一切的任务。 “京营有数万人马,再加上各路勤王大军,足以保京师无虞。”
方正化望着远处的海面,似是自言自语,又似是对别人,喃喃地说道。 蒋宝和与沈宗贵对视了一眼,这回换成沈宗贵开口接话,“公公所言极是。区区两万多的建虏,岂能撼动神京?”
方正化似乎得到了些安慰,轻轻地叹了口气,说道:“东江军僻处海外,却是忠君爱国,千里赴援,足堪嘉励。”
方正化想明白了,不管毛文龙和郭大靖如何欺瞒,他向朝廷和皇帝却是不能直说揭露的。 非但不能说穿,还要帮东江军尽力掩饰,使东江军抄袭建虏后路,变得合情合理,势在必然。 道理很简单,方正化已经意识到自己如果不这么做,就是在给朝廷和东江军制造矛盾和隔阂。 在京畿战乱、京师被攻的危急时刻,方正化觉得自己为东江军说话,是在顾全大局,能够尽快取得这场大战的胜利,解皇爷之忧。 同时,方正化也有自己的私心,那就是不能把自己牵扯进去。 你痛诉东江军的种种欺瞒,岂不是在说自己无能?如果东江军真的取得了大胜,那岂不是有自己的功劳? 权衡之下,方正化做出这样的决定,也就不意外。其实,这也是郭大靖和毛文龙所预料到的。 “公公。”
舰长被招呼过来,躬身施礼。 方正化沉声问道:“还有多长时间能达天津?”
舰长抬头看了看船帆,说道:“照现在的速度,最多两三天便能到天津。”
方正化点了点头,说道:“那就有劳了。要知道军情紧急,杂家是心急如焚。”
舰长躬身道:“公公请放心,卑职定竭尽所能,将公公又快又安全地送到天津。”
方正化赞了两句,看着舰长返回了自己的位置,他又注目于海面,任由海风吹拂,微眯眼睛,不知在思索着什么。 …………………… 迁西潘庄镇。 建虏入关后,这里便是人心惶惶,不少人家逃跑避难,可多数百姓还是无处可去,只能听天由命。 哪里安全呢,拖家带口的,又能逃到哪里去呢? 当然,也不是躺倒等着刀斧加颈。离着镇子不远的几处山林,虽然不高也不密,可也成了很多老百姓的临时避难之所。 镇子里立时萧条起来,有的家里只留个把人看家护院,有的则把细软搬到山林里隐藏。人人都紧张,夜不能寐,一有风吹草动便要逃命。 唯独镇子里的铁匠铺,只是停了大半天,便又叮当叮当地敲打做工。 “老杨,还有活儿啊?”
一个中年汉子着包袱,走过铁匠铺,向着里面还忙碌的铁匠老杨打着招呼。 老杨紫铜色的脸庞,连鬓胡子,听到招呼,停下手,说道:“是啊,答应给人家打造的,就不能食言不是。”
中年汉子点着头,认为这才是老百姓的品格,做买卖的信誉。可还关心地提醒道:“也该把贵重的家什收拾着藏起来了,谁知道辫子兵啥时打过来?”
老杨笑了笑,说道:“哪有什么贵重东西,就是一些铁器家什,建奴打过来,就全扔下啦!”
中年汉子伸手指了指,说道:“辫子兵要是打来,你就驾着车往那山林里跑,兴许能躲藏过去。”
“唉,谁知道呢?”
中年汉子说完又叹了口气。 “好的,你快去吧,不用担心我!”
老杨用力点着头,看着中年汉子走开,便又抡起了锤子。 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给老杨打着下手,有些心不在焉,或者说是神不守舍。 犹豫迟疑了半晌,小伙子才试探着问道:“师傅,咱们还要打造多少啊?镇子上都快没人了,李老爷全家也跑去永宁,只留下了管家和两个佣人。”
老杨哼了一声,说道:“好好干活儿,别尽想没用的。你能跑到哪去,命还觉得挺金贵呢!”
小伙子被斥得没了话,勉强提起精神,用大锤呵当呵当地敲打着成形的薄铁皮圆筒。 这些长两米左右的圆铁筒,小伙子也不知道做什么的。看着象烟囱,可却都堆在库房里,有两三百个了,也没卖出去。 还有那种说不出名堂的铁架子,小伙子也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问过一回,老杨说是客户要这么打造的,收了钱照做就是。 远处突然响起了马蹄声,立刻引起了人们的恐慌。但方向是在东面,老百姓还没有炸营逃窜,只是关门闭户,街上立刻看不到人影。 “是官兵,是官兵!”
镇上也有官差,还能在路口大着胆子起到报警作用。 他们的喊叫,让老百姓心中稍定,但也不敢开门,只是偷偷地张望。 数百骑沿着官道铿锵而来,速度并不快,后面则是大队的步兵,还有大车小辆在随行,一眼望不到边。 来了吗?老杨心中既是激动,又有些忐忑,担心不是自己期盼了大半年的部队。 骑兵昂然而过,连旗号都未打出,但老杨却已经认出,这就是自己望眼欲穿等待的人马。 “栓子,去后院把马车准备好。”
老杨放下了手中的锤子,脱掉皮围裙,吩咐着小伙子。 栓子不明所以,可还是按照吩咐去了后院。 孟浩骑着马,带着一队士兵进了镇子,便直奔铁匠铺。 “见过大人。”
老杨大步出了铺子,躬身施礼。 孟浩跳下马,笑道:“老杨,准备好了没有,咱们这可是熬出头儿了。”
老杨也笑了起来,说道:“早准备好了,搬上车就走。”
在京畿之地生活得好吗,至少老杨不这么认为。在金州,他在工坊做工,家人也分到了田地,吃喝不愁,甚至比京畿更安全。 这里生活的大半年,老杨觉得是大不易。如果不是情报部门的补贴,铁匠铺早就关门大吉了。 不光是干铁匠铺很难,就是种地的老百姓也过得紧紧巴巴。辽饷再加,赋税很重,风调雨顺还好些,有个旱涝灾害,吃饱饭也不是那么容易。 如果说以前在内地的最大好处是安全,没有战乱的侵袭,但这次建虏入关就把所有的希望都打碎了。 内地明军是如此不堪,与东江军的差距太过明显。别说主动出击,就是依城防守都做不到。 你说,在这里哪还有安全感?连金州的都不如呢! 孟浩也不多说,留下一队士兵由老杨指挥着搬运发射架及各种工具。古代的军队也有工匠相随,与后世的后勤保障兵种差不多。 “去李老爷家嘛?”
老杨看孟浩带人要走,随口说道:“听说,去城里的时候,他把粮食都藏进窖里了。”
孟浩呵呵一笑,说道:“也不是就缺那点粮,但多多益善,总要让李老爷做点贡献。”
说完,他带着另一队士兵向镇中最大的宅院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