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郭大靖升了官,便要多添仆佣,讲讲排场,而是入乡随俗的思维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有人侍候着,到底是舒服和享受。有那个条件,郭大靖也不用艰苦朴素,让家人过得更好一些,不也是他奋斗的目标吗? 再说了,这也是增加了工作岗位,对很多辽人,特别是妇女来说,也是件好事。 花钱雇佣,有人身自由,和那种卖身为奴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这已经是改革和进步,郭大靖对于古代买卖人口,哪怕是自己的儿女,也一向是厌恶的。 对于阿秀的建议,郭大靖很是赞同,也很是高兴。能有这样的思维,说明阿秀也成熟了很多。 或许,自己地位的不断上升,也给阿秀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本来只是一个乡村的丫头,没文化,也没什么见识,和普通的百姓没什么区别。 但成为了郭大将军,郭大帅的夫人,还受封诰命,却是个残疾,两三年了,也没生个一儿半女。 郭大靖把妻子往怀里搂了搂,温言抚慰道:“听蓉儿说,你都能读书了,真了不起。”
阿秀轻轻“嗯”了一声,羞赧地说道:“很多字还认不全呢!都是阿英的功劳,她经常教我。还有蓉儿,不懂不会的也问她。”
“这样挺好。”
郭大靖想象着家庭和睦、互敬互爱的情景,心中甚是欣慰,说道:“这两三年是最关键的时期,如果一切顺利,辽东就没有了战乱,能够过上太平的日子。”
阿秀把脸贴在丈夫的胸膛上,柔声道:“你在外面忙,家里就放心吧!等到天下太平,便能天天在一起了。”
阿秀的善良温婉,或者说有些懦弱,倒是不担心她和藤野英起什么冲突。藤野英在外能做生意,算是个强势的,但在家里,却还收着,对阿秀十分遵重。 不得不说,藤野英是个聪明人,十分了解郭大靖的脾气禀性。 阿秀虽然处处比不上自己,可和郭大靖是共过患难的,郭大靖又是个重感情的人,不可能喜新厌旧。而这样的男人,才是她可以绝对信任,厮守终生的。 同样,郭大靖对阿秀很好,对藤野英也不差分毫。几十万、上百万的生意,都交给她打理,资金和利润由她掌管,基本上都不过问。 如果说以前对身份还有些芥蒂的话,比如阿秀被封了诰命,怀了郭大靖的骨肉,就什么都不在乎了。 而且,在皇封中,除了诰命,还有荫一子锦衣卫世袭百户。藤野英只要拔了头筹,生下男孩,这恩荣还不就是儿子的? 白天的时候,郭大靖就陪着藤野英,看着她那副得意劲儿,挺着肚子的骄傲神气,一点也不遮掩。 要是生个女儿,不知道会不会哭鼻子?郭大靖没敢说扫兴的话,可却情不自禁地这样假设。 什么世袭百户,郭大靖根本就不在意。就象诰命夫人,阿秀可当个宝,藤野英更是眼红得很。 郭大靖搂着妻子,两人细声低语地说着话,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困倦得沉沉睡去。 ……………… 大早上,郭大靖就被公鸡的鸣叫吵醒。如果是村里的,他还能装听不到,可在这自家院里,声音也太过响亮了。 阿秀不光种着小菜园,还养了十几只鸡,两只公的,其余都是下蛋的母鸡。 今年鸡还有没长成熟的,每天能收个三四个蛋。估计明年这个时候,每天七八个是没问题的。 天天能吃上鸡蛋,特别是老人和孩子,那可是很好的营养品。随着粮食的充裕,百姓家养鸡的是越来越多,少的三五只,多的二三十只也有。 “忘了关笼子里,再给蒙上布啦!”
阿秀很有些歉意,没能让丈夫多睡一会儿。 郭大靖倒不是很在乎,晚上就算辛勤耕耘,可也睡得很早,不差那一个半个时辰的懒觉。 何况,在家的时间终究是短暂,不能养成习惯,回了军队再改回来。 阿秀去忙活做饭,有孙嫂帮着,郭大靖也本着那个时代男人不入厨房的准则,洗漱之后,便坐在院中,沐浴着秋天不冷不热的阳光,在脑海里整理着今天的工作和行程。 先去港口,与葡人交接军火,再和林天生会面,商讨以后东江镇对外采购的物资的一些变化。 外购粮食的数量会有所减少,但精铁、棉花、布匹的数量,却要增加。这是根据东江镇的发展情况,作出的调整和改变。 其实,辽东也有铁矿,有煤矿,但按照当时的技术水平,只有鞍山和抚顺的矿产得以开发。 东江镇想要获得这两大资源,首先要击败建虏,平定辽东。显然,这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而棉花和布匹,则是在辽东无法解决的困难。象郭大靖设想中的毛纺业,恐怕在数年之内都无法达到规模,满足东江镇军民的穿衣保暖的要求。 采购大量的棉花,也能够促进东江镇的就业。男耕女织嘛,织布岂不是既能开工坊,又能在家做的好工作。 林家通过镜子,以及打通的与倭国的海贸,已经赚得钵满盆满。这还不算倒腾辽东特产,以及郭家瓷器的收入。 可也正是如此,林家已经与郭大靖,或者说是东江镇绑到了一起,成为了郭大靖在江南的眼线。 借着林家的商业网点,很多谍子已经散布在江南。并不是马上就要做什么,甚至于三五年也不一定能用到,就是长期潜伏,搜集各种资料和情报。 熟悉的身影,熟悉的姿势,藤野英挺着肚子走出房门,立刻打断了郭大靖的思绪,他笑着迎了上去。 大姐,不用这样装的。知道你身体健壮,怀孕三个月都不显怀,现在倒装得象揣了个百八十斤的重物,挪步都困难。 郭大靖无奈地暗自腹诽,可还是很上道地伸出胳臂,让藤野英伸手扶着,走下台阶。 阿巧也适时地出现,手里拿着棉垫子,在藤野英要坐下之前,铺在了椅子上。 “夫君,起这么早啊!”
藤野英打着呵欠,连声音都变了,软腻得让郭大靖差点起鸡皮疙瘩。 “怎么不多睡一会儿?”
郭大靖扶着孕妇坐下,顺手又摸了摸圆圆的肚子,显摆得,明明一眼就能看出来,你还要再挺一挺。 藤野英的神情立刻骄傲起来,昂着头,眼睛弯成了月牙,温情似水地望着自己的男人,抿嘴笑道:“小娃可不老实呢,昨晚还踢我。”
郭大靖呵呵笑着,宠溺地又伸手轻抚着隆起的腹部,似乎能感觉到那小生命的悸动。 这是一种很温馨舒适的感觉,还有那么点怪怪的。现代人的灵魂,却要有个明朝的儿女,郭大靖想起来就不知道怎么来形容。 藤野英很享受的样子,伸手搂住丈夫的脖子,在郭大靖耳旁低声道:“肯定是男娃,踢我可有劲儿呢!”
郭大靖用力点头,一副笃信无疑的表情。这个时候,别说什么男女一样的话,好象不信似的。 其实,他也不是全不在乎是儿子,还是女儿。在他想来,自己和妻子都年轻,有了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儿女满堂,不是幻想。 “昨晚跟阿秀说了一下,家里再添几个仆妇丫环。”
郭大靖看了一眼阿巧,微笑着说道:“阿巧一个人,也怪辛苦的。”
藤野英连连点头,说道:“妾身早就有这个意思,只是秀姐觉得不累,便没张罗。既然夫君这么定了,那妾身就物色两三个手脚麻利勤快,为人又老实的。”
“是雇佣,东江镇很快要出政策,严禁买卖人口。”
郭大靖赶忙提醒道:“什么卖身契,就不要签了。跟人家说好,平常上几天班,休息几天,多少工钱……” 藤野英都懂,但还笑着耐心地听着,直到夫君讲完,才点头称是,说道:“夫君放心,雇人的事儿,交给妾身和阿巧。”
灶房的门一开,孙嫂端着两碗荷包蛋走了出来,来到郭大靖和藤野英跟前,笑着说道:“大人,二夫人,先垫一下肚子吧!”
郭大靖也不矫情,谢过之后,便端过了那碗看着正常的。 藤野英也道了声谢,拿过那碗明显是加了红糖的,两个鸡蛋连汤带水很快就吃完,看起来很爱吃的模样儿。 这营养,应该是没问题的。郭大靖又关心地问道:“夫人吃过了吗?”
孙嫂赶忙答道:“夫人也有的,大人放心便是。”
“家里人争取每天都吃一个鸡蛋。”
郭大靖还是不放心,嘱咐道:“家里的鸡下得不够,就去集市上买,应该有卖的吧?”
“有的,集市上的东西还是挺全的。”
孙嫂收拾了碗筷,转身回了灶房。 “妾身让阿巧去买过。”
藤野英舔了下嘴唇,小模样儿很诱人,说道:“等天凉下来,就多买些,好存放。”
停顿了一下,她又笑着说道:“养鸡的百姓越来越多,鸡蛋也不舍得吃,差不多都要拿到集市上卖。可买的人也不算多,多是军官家眷和有官职在身的。”
郭大靖点了点头,对此也比较了解。 农副产品能够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但要在市场上活跃的流通,显然不是那个时代的特征。 比如鸡蛋,老百姓差不多都能养上几只,你卖给谁去? 主要是辽南三州的城乡化还没有明显地形成,没有小市民阶层的消费,老百姓也只能自种自养,再自己吃了。 但正如藤野英所说,先富起来的军官、官府的职员,正在成为消费的主力。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军人、官吏、手工业者,甚至是种地大户,成为富裕阶层。 就算是自养自吃也挺好,郭大靖虽然这样想,可还是觉得加强商品流通,对于东江镇的经济繁荣,更有促进的作用。 但现在似乎还不具备条件,主要是地盘还小,百姓还不算富裕,官府的包揽也过大,以及招商引资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看来,最大的障碍还是建虏,也就是战乱对人心的影响。也只有平辽之后,外地的商家才会放心地来赚钱。 同样,老百姓也只有富裕起来,手中有余钱,才会有消费的欲望,提升生活的标准。 另外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人口的数量。平辽之后,几十万、上百万人都不嫌多。各种生产生活资料,各种商品,才有足够大的市场需求。 “靖哥哥。”
蓉儿睡了懒觉,大家都坐到桌旁开始吃饭了,她才揉着惺忪的睡眼出现,可马上便欢叫着跑过来,抱着郭大靖的脖子左右摇晃。 郭大靖笑着连拍蓉儿的手,说道:“快洗脸洗手,坐下吃饭。懒丫头,天天都起得这么晚哪!”
“一点也不晚嘛,上学都不迟到。”
蓉儿咯咯笑着,跑去洗了把脸,便坐在桌前,熟练地拿起煮鸡蛋,磕破剥皮,大口地吃了起来。 阿秀把咸鸭蛋挟给蓉儿,笑着说道:“晚上包饺子吃,芹菜肉的。”
蓉儿连连点头,笑着说道:“靖哥哥回来真好,天天吃好的。”
郭大靖伸手指了指桌上的饭菜,笑道:“怎么,平常的伙食没有这么丰盛吗?”
“早饭都差不多,只要你不嫌简单就好。”
阿秀笑着回答道。 藤野英点了点头,说道:“煎咸鱼是不常有的,合子倒是常吃。就是秀姐和孙嫂辛苦了,要早起剁馅揉面。”
米粥,煎咸鱼,小麦面的花卷,还有滴了香油的辣脆萝卜和切开的咸鸭蛋。虽然不是十分丰富,但对于早餐而言,已经是极好的。 郭大靖相信这是自己回来,而特意加的菜。比如煎咸鱼,比如自己的两个荷包蛋。 即便如此,这样的早餐和后世的很多家庭也有的一比,这让他很欣慰。 普通百姓家的早餐,或许没有煎咸鱼,没有咸鸭蛋,他们更愿意把玉米碴子和土豆块混在一起煮粥,再就着小咸菜。 可这也是数年前难以想象的饭食,稍好的百姓家,也时常能吃上鸡蛋,就更是半只脚迈进了小康。 仓禀足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能吃饱肚子,就是社会安定的最基本因素。 被饥饿折磨得发疯的人们,会把人性最丑恶的一面完全表露出来,什么法津,什么道德,统统会抛得一干二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