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原定的作战计划就是坚守,豪格作出这样的决定,也就一点都不意外了。 在不知不觉当中,东江军和建虏在心理上已经起了变化,优势和信心逐渐转到了东江军这边。 这是用数次胜利累积起来的成果,对建虏来说,则是不断失败所造成的创伤。 骑射的自信心丧失大半,攻坚的信心基本没有。那就只剩下倚坚防御,借助肉搏近战的优势来抵挡发展壮大得不敢置信的东江军了。 豪格采取了继续坚守的策略,以不变应万变,坚持之前制定的作战计划,倒也无可厚菲。 左协在刘兴治的指挥下,在城西安营扎寨,挖掘战壕,先立稳根据,再视情况而定行动。 确切地说,左协只是在城西靠南的一侧,并没有全线铺开,在宽大的正面对城西形成全面的包围。 尽管如此,对于建虏的不动如山,刘兴治等人还是稍感意外。 “将军,建虏看来是不会出城来攻了?”
一个军官露出鄙夷之色,对刘兴治说道:“没想到建虏已经如此懦弱胆小。”
刘兴治淡淡一笑,简短地总结道:“军心怯耳!”
这四个字是曾经对辽镇的精僻评价,面对建虏,只能是龟缩城中,倚仗城墙和红夷大炮坚守不出。 现在的建虏与辽镇已经相差不多,尽管在战力上,还是远胜辽镇。 “可惜,不能予敌痛击。”
军官遗憾地摇了摇头,说道:“炮兵白准备了,真是不太甘心啊!”
刘兴治沉声道:“有备无患,不能说是白费。越是胜利在望,就越不能疏忽大意。既然建虏龟缩不出,倒也给咱们节省了时间,能够大大加快稳固营寨的进度。”
伸手指了指,刘兴治继续说道:“现在是两面,建虏还不至于惊惶。等到四面被围,他们就成了瓮中之鳖。辽阳一仗,就是决战,平辽胜败皆在此地。”
“末将明白。”
军官躬身施礼,说道:“这便去督促士兵,加快速度。”
刘兴治点了点头,把目光重新投向辽阳城。 战事至此,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只等最后的转折点,或者说是爆发点。 不管是前、右两协和飞骑团击败建虏的机动兵团,还是辽东的东江军突破连山关、摩天岭,抑或是攻占本溪,都将使战局一下子明朗起来。 到那个时候,辽阳守敌差不多也就陷入了绝境,死守辽阳则变成了守死,再无翻盘的机会。 而沈阳的建虏已经没有足够的兵力再赶来增援解围,且不说还有太子河的阻挡。现在不是冬季,水师只要十几艘炮船,就能粉碎建虏渡河的企图。 在刘兴治看来,战局目前就已经明朗。除了辽阳城下的战斗外,其它战场上都是以多打少的局面,取得突破不过是时间问题。 所以,对辽阳城的围攻,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完成。建虏的犹豫徬徨,正使东江军的绞索越收越紧,覆亡的命运很快就会注定。 “军心怯耳!”
郭大靖对于建虏的反应,也是摇头冷笑,给出了经典又精僻的评价。 建虏出城反攻,固然会落得头破血流的下场。但连城都不敢出,就更加让人鄙夷轻视。 两军对战,心理也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武器装备再好,也需要人来用;人无斗志的话,也无法取得胜利。 “建虏败局已定,这是早就显现出来的。”
方正化咧嘴笑着,信心十足的样子,尖声说道:“我军有破城妙法,建虏还以为能守上数月,真是愚不可及。”
古代的攻城战,既残酷又耗时,守个一月两月很正常,半年以上的例子也很多。比如锦州,建虏数次攻打,都在数月之久。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奴酋才会在辽阳投入重兵,以坚守消耗东江军的人力物力。 十数万大军征战在外,消耗的粮草物资是庞大的,建虏据此估计,东江军坚持不了太长的时间。 建虏的底线是守一个月,可能坚守的时间自然是越长越好。如果能捱到冬天,河流冰封,东江军的水师便没用了,建虏铁骑又可纵横往来。 为此,建虏已经迁走了辽阳城内的大部分平民,并屯积了充足的粮草物资,希望能以时间来迫使东江军撤兵罢战。 “方公公所言极是。”
郭大靖微笑颌首,说道:“辽阳还未攻下,方公公为何又派人急送奏疏?”
方正化笑着解释道:“城池虽未攻下,但战况让皇爷早知道,也放心不是。再说,前线将士的英勇奋战,也该让朝廷知晓。”
“那本帅就代东江军将士多谢方公公了。”
郭大靖拱了拱手,说道:“朝堂诸公高高在上,确实不知道征战之艰难、民间之疾苦。收到战报,也不过是攻下一城,杀敌多少,却不关心付出了多少代价。”
“这个——”方正化想出言赞同,可又觉得这好象也涉及到了皇帝,便改口道:“万岁英明,自然是体恤将士,不吝封赏的。”
郭大靖暗自撇嘴,表面上却点头称是。 崇祯与朝堂官员是一个德行,甚至还不如他们。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包括军人都造反。 不过,方正化的现场直播,郭大靖还是很赞成的。 一道一道的奏疏,把战斗的经过较为详细地呈现给崇祯和群臣,让他们或紧张,或兴奋激动,也确实能体会到前线将士的艰辛、战斗的残酷。 “禀报大帅,毛帅已至鞍山堡,正调度粮草物资。”
数名信使纵马而至,呈上书信。 郭大靖接过书信,简单看过后,笑着说道:“本帅就不写回信了。你们回去向毛帅禀报,我军进展顺利,正在按照计划展开行动,请毛帅放心。”
毛文龙没有随主力行动,是有意把大功让给郭大靖,在平辽大战中再扶持一把。 对他来说,军功已经没有什么用处,再立大功,反倒让皇帝猜忌,让朝廷为难。赏无可赏,封无可封,是封建时代相当避讳的事情。 当然,作为东江镇的主帅,毛文龙也不能啥也不干,坐镇后军,调度粮草物资,应该是很合适的工作。 换种说法,也可以解释为毛文龙运筹帷幄,郭大靖则率军在前英勇奋战,就更好听了。 郭大靖虽然让毛文龙放心,但自己的心里也有些着急。 不管是本溪,还是连山关、摩天岭,抑或是前、右两协和水师,只要有一个胜利的消息,战局也就一下子明朗。 可直到现在,一个好消息也没传过来。虽然时间还短,可郭大靖也免不了心中的急切。 前方炮声隆隆,新编协和中协的进攻还在进行,并占据着上风,越来越逼近城墙。 郭大靖吐出一口长气,心中觉得好受了不少。他举起望远镜,瞭望着战场,估算着能够炮轰城内的距离。 就目前的进展,迫击炮或是火箭已经能打到城内,但要打到城中心区域,还是不够的。 城上有老旧火炮,抵近到城墙一里左右才是合适的距离。不仅迫击炮能够覆盖更大的城内区域,连红夷大炮也能够轰击城墙。 甚至于,将城外阵地全部夺取,排干护城河,更方便于开始挖掘坑道,进行爆破城墙的准备工作。 如果火炮已经能够发挥威力,建虏也会意识到城外的那点残存阵地已经毫无用处,会主动放弃吧? 其实,郭大靖与豪格的想法差不多,并不希望己军在战壕阵地上厮杀,但却在气势上都没表现出来。 建虏在不断增兵,似乎是一寸阵地也会拼命争夺。但实际上,却在心痛流血,计算着伤亡的数字,争取不超过底线。 东江军炮火猛烈,轮番冲杀,好象是势在必得。但敌人的壕沟工事确实减轻的炮火的伤害。而这样的伤亡比,也并不能让郭大靖满意。 奇怪的地方就在这里,敌我双方谁也不示弱,以一种谁也不希望的方式,进行着激烈的战斗厮杀。 “敌人投入的兵力有一万多了呀!”
豪格又调上去一千人马,添油战术让他肉痛,可又不想轻易放弃,还在想着再坚持坚持。 东江军的攻势猛烈,抛石机通过壕桥,紧跟着步兵前进,保持着两百多米的射程,不断地将炸弹倾泻而去。 壕沟上则是火枪兵,以大盾为掩护,在近战兵之后三五十米的距离,用火枪提供着火力掩护,与弓箭展开对射。 近战兵则不仅仅依靠纵向的壕沟向前推进,他们翻出壕沟,跨过二三十米的距离,扔出携带的炸弹,在爆炸过后的烟雾中跳进又一道壕沟,与建虏展开肉搏。 没错,东江军士兵还配备了很多的手扔炸弹,又具有了掷弹兵的作战功能。 在鞍山堡的战斗中,新编协并未使用这种武器,主要是数量不多,敌人的抵抗也不强烈。 但已经打到了辽阳城下,郭大靖便解除了所有的限制,力争尽快形成对辽阳城的压力,为其他各部人马创造更有利的作战条件。 这种手扔炸弹也是延时引线,但不必使用明火点燃,每个有一斤半,以人力也扔不到太远的距离,却正适合这种壕沟战。 之所以造得少,也是考虑到应用的广泛性。除了壕沟战之外,或许再加上守城战,这种手掷炸弹基本上没有什么作用。 几颗手掷炸弹突然被投进了战壕,建虏们望着脚下冒着青烟的炸弹,不可遏制地发出惊叫,慌乱地躲避,在狭窄的空间内挤撞成一团。 轰,轰,轰,轰!连续的爆炸声掩盖了建虏的惊呼惨叫,一股股黑烟在战壕内升腾而起,弹片横飞,炸死的建虏不多,受伤的不少,惊惶失措的更多。 爆炸声刚刚停息,几道人影便翻进了战壕,枪刀弩箭一通乱打急射,血肉迸溅中,这一小段战壕很快便被东江军士兵夺取。 战局的突然变化,使得豪格等奴酋大吃一惊,他们不太清楚发生了什么,只看到阵地上的爆炸突然密集了起来,败退的速度也骤然加快。 “敌人在使用什么厉害的武器?”
巩阿岱瞪大眼睛,先看出了些端倪,不太确定地说道:“肯定是在鞍山堡没有用过的。”
塔瞻点了点头,说道:“是一种可以近距离使用的炸弹,比抛石机扔出的更准。”
豪格无声地叹了口气,沉声说道:“敌人是看到我军增兵,才突然使用这种新式武器,使我军猝不及防,伤亡增大。”
打到现在,豪格终于确认了东江军的决心,那就是不惜任何手段,不惜任何代价。想以伤亡来挫折东江军的攻坚,显然是妄想。 这让豪格打消了幻想,对于城外战斗的伤亡底线,他已经觉得没有必要。 因为按照东江军现在的进攻势头,就是再增加万八千人马,也不会动摇敌人的作战意志。 巩阿岱皱着眉头,说道:“被敌人抵近城墙,也不好对付。不管是火炮轰击,还是炸塌城墙,都难以防范。”
争夺城外阵地,就是人员的消耗,也能给敌人造成杀伤。可一旦退到城中,在敌人的火炮面前,恐怕只能是被动挨打。 塔瞻却是相反的态度,说道:“与其继续在城外与敌人厮拼,不如退进城。我看敌人的进攻势头,再继续增兵,也是无益。毕竟,敌人在兵力上占着优势。”
豪格真是左右为难,怎么打都难逃一个被动。尽管现在周边还没有更坏的消息传来,可他心头却升起了不祥之感。 坚守辽阳,真的能支撑那么长时间吗?恐怕一个月也很难。 在豪格迟疑未作决定的时候,城下的战斗还在激烈进行,胜利的天平愈发明显地向东江军倾斜。 不管在兵力上,还是在火力上,东江军都占着优势。建虏又摆出一副挨打的姿态,却又没有更有效的作战手段,当然无法阻击东江军的猛烈攻势。 新编协投入了六千人马,尚可喜的中协也是差不多的兵力,三波轮番的进攻,使建虏没有喘息之机,添油战术的增兵,也很快被消耗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