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樟树湾变形记 > 第10章 搬迁(2)

第10章 搬迁(2)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刘姐一愣,随即叹道:“若真能这样,那也的确是一件好事!那成吧,明天开个小会咱再商量商量看看。”

“嗯!”

第二天早上,四个人在村公所里开会。  商量来商量去,都没有什么太合适的办法。  要想让陆奶奶过上幸福的晚年日子,肯定不能让她一个人住了,但是,她又能上谁家去呢?  据文主任说,陆奶奶娘家倒是有个兄弟,前几年陆奶奶那娘家兄弟也曾来接她回去一起住,说是她一个人太可怜了、也不太方便。  当时陆奶奶是欢欢喜喜的去了的。  陆奶奶是五保户,基本生活费是有的,她还养了二三十只鸡,养大了就会托村里人帮她拿到镇上去卖掉。  陆奶奶去娘家兄弟家的时候,本来是说以后就住那、不回来了的,所以把鸡也都带走了。  谁知住了不到半年,就又回来了。  村里人还是如以往一样的对她,背地里却不免叹息:娘家兄弟或许是好心,但那家里又有侄儿、又有侄儿媳妇、侄孙、侄孙女的,呼呼啦啦一大家子人,他们跟陆奶奶可没有那么亲,做客住几天、小住一阵子也就罢了,长长久久的,哪里可能没有矛盾呢?  真闹了矛盾,陆奶奶又怎么可能还住得下去?  娘家兄弟那里不能去,夫家族里倒是好几家,但同样都隔着一层,并不方便。  再者这种事情陆奶奶经历过一次,是肯定不可能再同意来一次的。  “老人家也难!老房子再老吧,也是住了一辈子的地方,熟悉了,这会儿再叫她换个地方,当然不习惯。咱村公所这有空房子,她哪怕一直住下去呢都没什么,可沈书记你是要走的呀,等到了三年你一走,她不又是一个人?新来的书记谁知道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个事不好弄呀!”

文主任叹息。  刘姐笑道:“沈书记,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你想法多,跟咱可不一样!”

三个人一下子齐刷刷的全部看向沈小霞。  目光亮了不止一度。  谁叫沈书记年轻归年轻,做事却又认真、又专业、又靠谱,还经常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呢?  不知不觉间,下意识的,他们对年纪轻轻的沈书记已经相当信服。  事实证明,沈书记不愧是沈书记,沈书记是不会让他们失望的。  “办法倒是有一个,但不知道合适不合适。”

三人眼睛更亮了,刘姐忙笑道:“沈书记你就别卖关子了,快说快说!”

“就是,沈书记的办法那必须合适!”

文主任也笑眯眯道。  沈小霞笑笑,说道:“我是这么想的,不管怎样,不能再让陆奶奶一个人住了。老人家一个人太冷清了。我记得咱村小学的伍老师也是一个人吧?村小学有空房间,不如让陆奶奶搬到学校里去住,跟伍老师有个伴。学校里孩子们多,也热闹,陆奶奶天天看着孩子们、还能跟孩子们说说话,也就不会那么寂寞了。我觉得这样挺好的,但是吧,也不知道村里怎么想,这么做合不合适......”  前几天沈小霞在刘姐的陪同下转遍了整个樟树湾村的角角落落、连村子周边都走了老远,当然也去了村小学。  对于村小学的情况,也有了全面的了解。  现在学生不多,只有一到三年级,一个年级一个班,一个班十来个学生。从四年级开始,便到镇上小学统一住校。  但十几年前,六个年级都有的,最辉煌的时候学校里的学生是达到将近两百人的。  也正是那时候,老支书将学校翻新重建。  那时,教师一共有八个。所以教师住的宿舍也很多。  现在只有三个老师,空房子很多,陆奶奶住进去完全不影响。  沈小霞说的伍老师,在村小学里教书教了二十几年了。她丈夫前几年也已经过世,有个女儿大学毕业了在外边工作。  伍老师的老家离樟树湾村很偏远,她早已打算就在这儿不走了。打算退休后也仍旧住学校里,在这养老,也能帮着打理打理学校。  现在村小学人都很少,巴不得多留几个人好多点儿人气,村里没有谁对此有意见。  不管怎么说,伍老师为村小学贡献了这么多年,看在这情分上,她无处可去,当然不会有人赶她走。  这一来,陆奶奶也住进去,两人倒是正好有个伴。  沈小霞也是因为前两天才去了一趟小学校,跟学校的三位老师聊了聊,又听刘姐讲了一肚子八卦,印象正深刻着,这才联想到一块儿去了。  结果越想越觉得这主意似乎还不错,便忍不住说了出来。  谁知听她这么一说,文主任他们都叫起好来。  文主任一拍桌子笑呵呵说道:“我就说嘛,沈书记就是主意多!学校里空房子好几间呢,白空着也是空着,让陆奶奶住过去,解决了老房子的问题、也让她有个伴,以后不会那么冷清了,好事、好事呀!”

唐会计、刘姐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他们这样表示,沈小霞心里又是高兴,又是有些拿不准了,迟疑道:“这——真的可以吧?不会影响学校、乡亲们也不会有意见吧?”

“那倒不会,”刘姐笑道:“沈书记不用这么这么小心翼翼,你啊,是好心好意,咱大家都懂、都看得见呢!咱村里头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

文主任也点头:“没错,就是这个道理!”

沈小霞这才放了心,笑道:“既然这样,那就这么办,我和刘姐我们先去一趟学校,跟三位老师说一声,然后再去一趟陆奶奶家......”  大家都说好,这个事文主任他们明白学校老师肯定不会有意见的,毕竟一个村的,陆奶奶那么可怜,谁忍心为难她?况且村里一向来有敬老的传统,对上了年纪的老人都格外的尊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说法,敬老是为子孙后代积福报、积阴德。  但毕竟那是学校的地方,还是先去说一声比较好。  商量好这事儿,唐会计还要跟沈小霞说说预算的事,文主任和刘姐有别的事,便先走了。  村里的账并不复杂,唐会计经验丰富,这点儿账没有费太大功夫就做好了。  只是,预算有点紧张。  即便将能够利用的村里的免费劳动力都算了进来,节省的钱也不足以重修老祠堂。  “那个地方整个都要不得了,必须全部修过,三进的院子,那么多间房屋,而且修祠堂跟别的不一样,用料上是有讲究的,还有一些雕的刻的、还要用到特别的漆等等——有的东西不能省。咱毕竟是要做乡村旅游的,要是修的不像祠堂了,不是那回事了,那就——没意义了,对不对?沈书记,这是个大工程呀,要花一大笔钱呢!”

沈小霞点点头,“这个问题我也想过,老祠堂的房子很有古朴、历史的味道,其实我并不打算要全部推倒了重建,那样就没有原来的味道了,这是很珍贵的东西,不能丢,丢了,就没有了,会非常可惜!我的打算是尽量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加固和翻修,把细节的东西做好。到时候再问问村里家家户户,谁家有没有什么旧东西,尽量用能用的旧材料来修,尽可能的保持原本的味道。这的确是要花许多钱啊。”

唐会计听毕苦笑,笑着笑着就只剩下苦了,叹气道:“沈书记,照你说的那样做的话,恐怕要花的钱更多啊!”

沈小霞笑:“那唐会计觉得怎么样修效果更好呢?”

唐会计不假思索:“当然是沈书记说的那样更好!可要钱啊!”

沈小霞笑叹。是啊,要钱啊。  县里的专项款已经到账第一笔,等简单的验收之后,第二笔就会下来。现在想要额外追加钱专门修祠堂,似乎有点难。  毕竟,县里也不宽裕,而且县里给村里的扶持力度已经非常大了。  就算同意再给一笔钱,也得明年了,等一套流程走下来,恐怕少说也要半年,这有点太久了。  沈小霞不想等。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容不得等。在发家致富的路上,永远都不要去等,这不是“静待花开”的事儿,是要主动的努力与钻研。  况且,这是同意的情况下。  “咱们再想想办法吧,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的。”

沈小霞说道:“这样吧,唐会计您再辛苦辛苦,尽量的把老祠堂翻新的预算做的细致点。然后找回原本属于老祠堂的东西、在村里打听打听哪家有没有什么可以用于翻新老祠堂的旧材料这两件事儿也都交给你负责,再请老支书帮帮忙。我呢,跟县里咨询咨询,看看这件事怎么样有个好办法尽快给咱们解决了。”

跟县里咨询的意思就是伸手要钱,自古以来这要钱的事儿都是最不好办的差事儿,沈书记吧难办的差事儿往她自个身上揽,唐会计心里也只剩下感慨和佩服。  其实那老祠堂在后山,就算没有,也对村里发展旅游不会造成什么影响,沈书记原本大可不必这么自己上赶着给自己找麻烦。  换做别人,这不必要啃的硬骨头何必一定要去啃呢?假装不知道也就过去了,没有人会对她有意见、会说什么。  可偏偏,她就这么做了。  唐会计心说沈书记可真行啊,初生牛犊不怕虎啊,充满活力、精力无限!  这小姑娘真是时时刻刻都让人感到意外。  “沈书记放心吧,这点小事交给我,保证没问题!”

商量好这件事,讨论了一下其他方面的预算,沈小霞便上学校去了一趟。  本来她想等刘姐的,再一想几句话的事儿自己跑一趟也就行了,便干脆一个人过去了。  三位老师果然没有意见,说都听村里的安排,伍老师或许一定程度上与陆奶奶同病相怜,也更能感同身受,更是十分痛快的表示,正好自己旁边的房间就是空的,没人住,今天自己就打扫打扫清理出来,等陆奶奶住进来了,自己会多照应照应。  学校老师们的住的宿舍也是青砖大瓦房,相对的两排房子,中间是一条通道,通道两头有大门,关上就是一个封闭的院子。  相对的两排房子是一间卧室对着一间厨房算是一套,中间隔着通道,一个老师住一套,一共有十套。  现在只有三个老师,也就住了三套而已。  伍老师他们都很热情和气,沈小霞也安定了,离开小学校,索性脚下一拐,顺路便上陆奶奶家去。也省得再跑一趟了。  阳光灿烂,大樟树下一片阴凉,透过枝叶投射在地上的斑斑点点也仿佛带着清凉,让人感觉恬淡舒适。  沈小霞朝大樟树下那年代久远的老房子走去。  从外边看去,长方形的窄门里黑洞昏暗。  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是这样的习惯,白天有人在家时门通常都是开着的,即便出门,也只是掩上门,极少有锁门的。  沈小霞走近一些,正要张嘴唤“陆奶奶!”

的时候,忽然听到屋里传来陆奶奶剧烈的咳嗽声,她大吃一惊,急忙闯了进去。  塑料水杯掉在地上,泼了一地淋漓的水,陆奶奶拍着胸,咳得拉风箱似的喘息、上气不接下气。  “陆奶奶!”

沈小霞一见便知陆奶奶定是喝水的时候呛到气管里去了,看起来情况还相当严重。  这种事儿对于身体相对较弱的老人和孩子来说,本身便是非常危险的事,一不小心是会闹出人命的。  “陆奶奶!您别慌,我来帮您,听我的、听我的啊,别慌......”沈小霞急忙上前,从背后抱住陆奶奶,双手压在她的胃部,保持一个节奏一遍又一遍的用力向上挤压,重复了许多次,陆奶奶吐出了水,大口喘息着,总算一口气缓过来了。  沈小霞揪起的心慢慢放下,又不轻不重的拍抚她的背,一下一下替她顺气,“陆奶奶,感觉舒服些了吗?”

陆奶奶看了她一眼,轻轻点头。  她抬手抹了把呛出眼泪微微泛红的眼睛,好一会儿,呼吸才真正的平和了下来。  “沈书记啊,真是、真是谢谢你了啊,要是你不在啊,没准儿我这条老命今天就交代在这了,唉......”  陆奶奶有些伤感难过,心中浮现淡淡的凄凉。  她已经很多年不会有这种感觉了,或许是因为最近沈小霞他们跟她商量要拆掉房子让她搬地方住的事儿勾起了对丈夫儿子的思念,自然而然便想的有点多了。  这一个人凄凄凉凉的住着,但凡发生点儿什么事,不会有任何人知道,就只有她。  喝水或者吃东西不小心呛到不是一次两次了,年纪越大,呛到的时候越难受,就是刚刚,陆奶奶自己感觉得真真切切、分分明明,那种喘不上气的憋闷恐惧的感觉都是真的。  如果不是沈小霞及时赶到救了她,十之七八她这条老命就要保不住了。  对于沈小霞,她是真心实意的感激。  也有点儿暗暗心惊后怕。  沈小霞的心惊后怕并不比她少。  陆奶奶刚刚的情况她也看得分明,真的是好险!  “陆奶奶,咱不说这房子太阴凉、湿气太重这种问题了,就说您一个人住着,真的很不方便,您还是搬一搬吧。”

沈小霞蹲在陆奶奶面前,温言说道。  陆奶奶对这话倒是没有之前那么排斥了,只是自嘲笑了笑,目光慈祥看着沈小霞,感慨道:“沈书记啊,我这一把老骨头了,又能上哪儿去呢?村里哪怕再给我盖个房子,也是一个人,我是真不想折腾了。老咯,折腾不动咯......”  沈小霞便笑道:“陆奶奶,我有个好主意,我们大家商量过了,您看这样好不好?咱们村小学里就三个老师住,空着不少房间呢,每个人还有单独的厨房。您搬过去那里住好不好?伍老师您知道吧?您过去了跟她也有个伴,伍老师说了,等过几年她退休了也不会走的,就在咱这儿养老,还住那呢。以后啊,您都有伴了!伍老师可盼着您住过去呢!”

陆奶奶愣住,“这——”  “陆奶奶,您就过去吧!要不,咱先过去看看,怎么样?那房子真的很不错,干净、敞亮,还很方便,好着呢。”

陆奶奶嘴唇颤了颤,看着沈小霞,眼眶渐渐的又湿润了起来......  第二天,陆奶奶便搬到了小学校教师宿舍去住了。  伍老师和另外一个女老师特意来接她,沈小霞、刘姐等也都帮忙。  她的东西本来就不多,简单的桌椅、床、衣柜,锅碗瓢盆等。  人多帮忙,一趟就给搬完了。  她还养了二十多只鸡,这是她的宝贝,大伙儿连鸡舍一块都给搬了过去,放在宿舍院子外头墙根下,用尼龙盖了三面,上头再盖上杉树皮,足以遮风挡雨。  大家又说说笑笑的帮忙归整摆放好别的东西,收拾干净,这才走。  陆奶奶抹着眼泪,脸上带着笑容,向大家谢了又谢,终于安心住下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