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彤派人去打探马忠进军荡渠情况如何,探马未回,蒋舒赶到,只不过蒋舒此时已成为大汉之将。傅彤全然没有叱骂蒋舒的心情,只能禀告姜维,让姜维拿主意,他与张嶷实在捏不住现在姜维有何打算。而此时在汉营,周信与沙瓒二人发生一点分歧。周信看中姜维领兵之能,欲要收降,他与邓艾论及之时,邓艾对姜维亦是看好,而沙瓒却又诸多顾虑。沙瓒认为姜维用兵有独到之处,但野心过大,剑走偏锋过于弄险,而且为求胜利不计手段,诸种手段用在敌军尚可容忍,但姜维连自己人都不放过,难堪重任。相比之下,沙瓒更看好马忠,认为马忠沉稳老练,很多地方比自己还要强。最后周信提出两点理由说服沙瓒:一是,姜维善奇袭,对汉中及阴平道最为熟悉,出兵汉中需要姜维之力,姜维又是天水人,便于经略雍凉;二是天下只剩汉魏,姜维叛魏难以回头,只能一心附汉,多加敲打有望成为良将。进城再劝姜维归降的差事落到阎芝与蒋舒身上。见到蒋舒,姜维面沉似水,仍凭阎芝如何阐述厉害,只是一言不发。阎芝词穷,问道:“将军不发一言却是为何?难道将军欲死战乎?难道将军要令这万余蜀中男儿死于此地?”
姜维蓦然哈哈大笑:“我欲降汉久已,今周信公子亲来,我如何不降。”
言罢拉着阎芝,招呼张嶷、傅彤集合兵马放下武器出城投降,独把蒋舒撇到一旁。傅彤暗叹,自己与蒋舒、阎宇受姜维提携,阎宇战死,蒋舒不告而降,姜维如何能释怀。周信亲自出营迎接姜维,对姜维不吝赞美之词。沙瓒问阎芝黄袭的下落,得知黄袭已被姜维所杀,诧异于姜维竟然对此不发一词,令沙蒙将黄袭收殓葬于永安城外,与黄权、黄崇父子为伴。当日,周信在永安大摆筵席犒劳三军。姜维与周信相谈甚欢,言自己最服周仓,恨不得一见聆听教诲,又引荐张嶷、傅彤二将,对马忠与蒋舒不冷不热。在永安休整一日,苏厉赶到。周信报给枢密院的文书还在路上,苏厉带来了周仓的委任状。这还是周仓自放权以后,首次动用手中的权利直接发布政令。首相令一共有三项:一是鉴于益州与荆州时局,效设江南道之例,设西南道,周信假节,领西南道安抚使,总领两地军政,邓艾为西南道行军大总管;二是邓芝才能卓著,暂领荆州刺史;三是调徐州刺史林丰入川出任益州益州刺史。上述任命还需朝廷的最终认可。三道命令解决了周信的大难题,老爹能了解儿子的难处,也幸亏周仓身在宛城能够及时了解益州动向,及时作出部署。依旧是苏厉把守永安,周信率众返回成都,比出征之时又多出两万人马,五员大将;邓芝赶赴荆州上任,蒋舒与二人同行。邓艾为行军大总管,周信以沙瓒、姜维分任左右副总管,两人率军三万,带糜威、傅彤等将至汶山郡练兵。此时再出兵,就无需走摩天岭,从玉垒关走阴平桥即可。益州四大都督:永安都督、江州都督、剑阁都督全部裁撤。南中是一块特殊的区域,包括朱提、越雋、建宁、牂牁、云南、永昌、兴古七郡,众多的少数民族与汉人错处杂居,按照诸葛亮“南抚夷越”的方针设立庲降都督,负有治理南中、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职责,都督府设在建宁。庲降都督李恢之子李遗为建宁太守,其侄李球暂领庲降都督,李恢兵败后被杀却是武陵蛮所为,而非死于汉军之手,故李遗、李球亦归降。周信以为诸葛亮的方针不可废,而南中又与孙权的南越接壤,故效北庭都护府之例,撤庲降都督设南庭都护府,统管南中。马忠为首任南庭大都护,张嶷、李遗为副都护分管军政,张松之子张表、董允之子董斌为从事协署政务,李遗、李球为将统军,七郡太守待招聘人员到位再做调整。相信林丰也不可能孤身上任,幕僚、属官肯定一大堆,商会之人更是不少。林丰未至,李浩仍暂领益州政务,阎芝、秦宓任从事。法正之子法邈接替李浩为军中长史,罗宪为参将,张毣为监军。长江水师一分为二,以江夏为界,徐盛统管中上游,太史祥统管中下游。将东广汉并入广汉郡,邓芝之子邓良任广汉太守,马邈接阎芝出任巴西太守,马真接任屯田尉。周信以为郭攸之并无大能,只勘为一方郡守,调郭攸之出任犍为太守。其实他对马邈亦不满意,只是苦于无人可用,马邈胜在胆小慎微而已,其余原益州旧吏各有任命。经过这一番大洗牌,益州、荆州得以分解,而本次收复益州用时短,只有永安、江州两处大战,对百姓的干扰不大,并未发生百姓逃难、农田荒芜的现象,周信终于略微松一口气,待林丰及抽调和选聘的官员到位,蜀中势必又是新气象。主张降汉的主先锋,郭攸之被外放,谯周未得重用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正当众人还在猜测周信会如何安置谯周,很快就有了答案。周信宣布成立益州学院,由张裔、谯周、陈寿三人筹办,使三人脱离政坛。学院以刘备、刘禅被废弃的庙祠为基础进行扩将,算是刘氏父子为蜀人作出的最后一点贡献。三人久闻大汉学院之名,深感办学更为留名于世,一包劲的筹划学院建设之中。但是谯周、陈寿惊诧于周仓为何只做权臣而不图自立,同时也疑惑周信为何不为世子,难不成周仓死后便要还政于天子?免不了旁敲侧击探寻究竟,周信知其意,将治国大纲交给两人令其研读,并作为学院必修之课。周信又令在峨眉修建道场,请张盛派人入川传道,并且指定传道的重点区域为南中,准许其在南中选地增设道场。如今益州已是万事俱备,只等周信一声令下便可兴兵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