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通信手段落后,前边发生了什么事,后边得好几天才能接到信息。 而且,当数天后接到信息时,已经离事发之时过去好多天了,信息很可能已经过期了。 当前锋张飞部袭城未遂,赶回来汇合时,义军面临的就是此种情况。 大道上,张飞和刘备迎头撞见。 顾不得寒暄,“大哥!往前有贼!贼人把城池占了!”
张飞立禀军情。 “吁!”
刘备勒马,下令暂且停军。 然后,刘备张飞二人一同去寻关羽商量对策。 自然,作为军师的李孟羲也被拉过去讨论了。 好啊,终于有黄巾的消息了。 这行军路漫漫,每日都是赶路,李孟羲可快无聊死了。 四人,确切的说是五人,李孟羲还带着一个小尾巴,小砖也跟着过来了。 众人围在道边。 李孟羲把一个薄的木板递给张飞,木板上,还敷着一张纸,连同木板递给张飞的,还有一杆竹笔。 张飞接过,不明所以的看了李孟羲一眼,“做甚?”
“将军可把敌情画下。”
李孟羲解释。 敌情? 张飞瞪大着眼,迷茫了一下。 敌情不就是,黄巾把城占了。 是画这个? 张飞于是,随便拿笔在纸上,画了四四方方的一个小方块。 李孟羲讶然。 这就画完了? 好吧。 李孟羲也不知道作战分析图该咋画。 以后再说吧。 目光汇聚于关羽身上,连李孟羲也在等拿主意。 许久,李孟羲见关羽眉头紧皱,时不时看看左近停队的乡勇,似拿不定主意。 “关将军,有何为难之处?”
李孟羲不由的问到。 关羽抬头李孟羲,脸上迟疑依然未解,“我军辎重众多,行如龟速。 此去百二十里地不止,若待我军缓缓而至,万一敌情有变,岂不扑了一空?”
故,某想领一轻兵,一路奔袭,直取敌城!”
说到这里,叹气,“可眼下,我军中无有可奔袭之兵。为难之节,就在此处。”
关羽的话,李孟羲大致听明白了。 无有可奔袭之兵…… 李孟羲闻言扭头看向停在道中的乡勇队列。 按李孟羲所想,这些乡勇也算历经战事了,抛开辎重队,轻兵急进,有什么难度? 口粮?军中粮食充足啊。 想不明白。 李孟羲想不明白,于是问到,“敢问将军,我军兵士已多历战阵,为何还不能奔袭?何处不能为?”
关羽认真的看着李孟羲,见李孟羲面带疑惑,当真是真心发问。 关羽笑了。 “羲儿你问,我军眼下为何不堪奔袭。 那某便与你说说,为何不能。 取胜之道,不在一夫之勇,而在万众如一。今我军乡勇不能至五十里而御敌,非是力不足至,而是纪不严,军心不一,非不能至五十里,而不能齐至五十里也。 奔袭之举,难在齐整。 奔袭者,当约而束众,使勇者不及走,弱者不及逃;使善奔者不得快,体弱者不得落。由是五百之众,趋十里,为五百之众;五百之众趋二十里,为五百之众;五百之众长趋七十里,犹是五百之众且阵容不乱。 如此,方为奔袭,遇敌方能立战!”
李孟羲瞪大了眼睛,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是跑不齐。 长途奔袭,难的不是士兵体力不足,也不是后勤是否充足,也不是速度快慢,原来,难得是跑几十里队列丝豪不乱。 难的是纪律和组织度。 李孟羲犹豫了下,想了想,又问,“纵是不能齐,那是否可先约定一地,待人跑到,再一齐整队,如何?”
李孟羲想到了一个自认为可以的方法。 关羽听完李孟羲想到的主意,哈哈大笑,边笑边摇头,“若照你所说,那我问你,我军前后不济,若遇敌,我军不聚,散如羊群,不能战也!敌若有三五骑一路沿路掩杀而来,溃兵如潮水之势倒卷而回,瞬息,兵败如山也!”
关羽向李孟羲剖析了不聚众奔袭的后果,那就是,不遇敌还好,确实能约定地点,从容集结。 但万一遇敌,那么奔袭之士,一个个散的跟羊一样,敌人骑兵沿路杀来,我军兵士,不能有一点抵抗之力。 然后,前边的人溃退回来,溃兵裹挟着后边的人倒卷本阵,小股的溃败很容易就发展成全军大财。 说兵败如山倒,山倒乃人力不可抗之势也! 李孟羲本还想说,不一定会碰到黄巾骑兵的啊。 但是话还未说出口,他又一想,敌踪已现,怎么可能不遇敌,怎么又可能从容约定一地缓缓集结呢。 分散奔袭,风险太大了。 一千人结队一起走,这叫行军;一千人走的稀稀拉拉的,前边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能落开几里去,这叫赶集;一千人能快速行进,但是跑的乱七八糟,这叫放羊;一千人能队列整齐的快速行军,并且万一遇敌,能立刻停下应战,胜能进,不能胜则能从容而退,方为奔袭。 奔袭有两个必须要完成的目标,一是迅疾,二是齐整。 单单只完成一个,若只求快,不求整齐,则很容易做到,或者只求整齐,不求快,也能很容易做到。 唯独,即快且齐,以义军现在情况,虽然义军经历了不少战事,但是,作战经验可以在战斗中积累,组织度与纪律则必须经过训练才能拥有。 若只战不训,那么可能打十年仗,士兵们的纪律性和组织度依然会处于一个比较低的程度。 训练代替不了实战,同样,实战无法取代训练。 想明白此节,想来古来能长途奔袭之兵,无一不是精锐,而且,若要有能奔袭的精兵,必然要训练。 想到这里,李孟羲看着关羽,“关将军,能奔袭之士,该如何练出,某不知。 只是,既然要练,为何不见将军操练?”
李孟羲不解。 关羽沉抚须吟到,“大军行进不休,无有练训之嫌隙。”
“怕不尽然。”
李孟羲眉头一挑,“敢问将军,我军全军一日行军为多少里?”
“五十里。”
关羽答到。 “那,将军何不选三二百精兵,每日随行随练? 我大军日行五十里,可令此部奔袭之卒轻装而进,每日行奔袭操练七十里,如是操练两日,此部已在我大军四十里外。而后,再往回赶,与大军汇合,更兼补给口粮,再往前奔袭。 如是往复不休,岂不日日可练,何瞅无暇练兵? 纵七十里奔袭不能,从十里奔袭开始,十里十里的操练,如何不能?”
李孟羲说到。 关羽闻言,大受启发,他丹凤目大睁,刷的一声站起,作势,就要立刻召集人手开练。 可手已抬起,亲兵都跑过来了,关羽又想起什么了,把手放下了。 “可惜战事临前,士卒还是要节省体力备战,日后可依此法,随行随练!”
关羽赞赏的看了李孟羲一眼。 军师果然心思细腻,能察人不察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