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最是畏惧父亲贾政,立刻恢复郑重神色,低头站着不敢乱动。 王夫人虽然疼爱儿子,但也对他期望颇高,不免开口告诫着说道:“我儿虽然年幼,但也应该知道勤奋好学。”
贾宝玉对于父母的训诫,只有唯唯连声。 坐在一旁的李纨,沉默着暂未做声。她的丈夫贾珠前几年已经早亡,只留下一个幼子。 贾珠的口碑极好,是个品行端正、勤奋苦学的人。或许因此,他才会因为劳累过度而早逝。 拍了拍身边的贾兰,李纨低声说道:“我也跟着去看看老太太。”
“那就一起去吧。”
王夫人站起身来。 旁边的几个婢女、嬷嬷见状,知道这场较为严厉的聚会,终于结束了。 贾政仍坐在原处,贾璘施礼道别后,和众人一起,在鸳鸯的引导下前去贾母所在的荣庆堂。 贾环毕竟顽皮,一转眼就从人群中消失不见,跑到哪里去玩了。 走出梦坡斋的小院,贾宝玉立即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他跑到贾璘的身边,正色恭敬地拱手说道:“璘哥哥,我还没恭喜你呢。”
还礼后,贾璘和他边走边说道:“宝玉将来必会名扬天下。”
故意放缓了脚步,贾宝玉拉开了和前面那些人的距离,低声说道:“璘哥哥考中秀才,我因为当时见到你出言豪壮,所以为你高兴。可我自己,却觉得官场多是米虫禄蠹之辈。”
他嘴里这样说,其实也并不是不读书的。他自幼被贾元春启蒙,三四岁就装了好几本书去肚里,识得几千字。 以后来他为大观园的竣工,做了许多景观名称和对联,又能和林黛玉、薛宝钗等人对上几句诗来看,他是不喜欢刻板的读书、文章,并以此为出身之法。 可以任性孤傲,是他富贵公子哥身份的天然优势或弊端。也可据此得知,他若想要做通学问,自然是极为不易。 “读书是为明理,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贾璘淡然地回道,“设若真的大字不识、不明道理,在人间又有何趣味?”
贾宝玉“嗯”了一声,没有再接话。 “米虫禄蠹何其多,可总会有文治武功之辈,去安定天下、拯救万民,甚至造福千秋万代。”
贾璘接着说道。 贾宝玉点了点头,仰头看着他;“璘哥哥,我还是不喜苦读呆学,” 贾璘回视着他,心里暗道:这个稚童被家族给予了厚望,但毕竟生长在脂粉堆里,要对他有定国安邦的期望吗? 笑了笑,贾璘再说道:“所谓人各有志。只要能不愧来世间走一遭,已是极为不易的事了。”
走在前面的贾兰,从李纨的身边伸出手来招呼道:“璘大爷,璘大爷。”
李纨放慢了脚步,贾兰微蹙着眉头,神色郑重地说道:“我以后也要像你这样!”
他的父亲贾珠就很端正好学,李纨性格也是温婉明达,心思细密而不张扬。以此看来,贾兰未来的人生,当有一番特别的造化。 “兰哥儿必是栋梁之才。”
贾璘微笑着说道。李纨听得开心,贾兰却很淡然,眼神空灵。 一众人等穿过荣禧堂,再转过几道小门、回廊,来到了荣庆堂的院落。 这座院子与贾政、贾赦的院子面积大致相当,更因为贾母的特殊地位,装修装饰得更加精致精美。 林之孝等成年男仆不能进入女眷生活区,只好站在仪门外等候。 贾璘才进了院子,就听到屋内院里的欢声笑语声不断,都是不同年龄的女性发出来的。 他被鸳鸯引领进去,只觉得眼前发花:屋内的正面及两侧,全是各色艳丽炫彩衣着、金钗玉簪满头的女性。 丫鬟、嬷嬷自不必说,“四春”之首元春已经因为“贤孝才德”选入宫廷做女史,其她的迎、探、惜三春也各在其内。 宁荣两府目前的实际领袖,鹤发童颜、神态安详的贾母,珠光宝气满身地居中而坐。 她的丈夫荣国公贾代善死去,按说应该是“夫死从子”。荣国府的管理大权,却并未落到长子贾赦的手里,而是变成贾赦袭爵;贾政做了实际的家主。 这样,贾母就以绝对长辈的事实,成为了制衡的主导者。 再或许因为要保持某种平衡,王夫人的侄女王熙凤和贾赦的儿子贾琏这对小夫妻,成了荣国府的日常管理者。 不想,或者不能纯粹退休的贾母,仍然对荣国府,甚至对宁荣二府有着牢牢地实际控制能力,来保得贾氏的持久富贵。 此时的她,看着头戴一方儒巾,身穿半旧长袍,脚踩黑色布靴的贾璘,心里除了感慨这个孩子生活不易之外,也发了声赞:果然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孩子见到这么多陌生人,神色仍是泰然自若。 见到这位大家族的领袖,贾璘镇定地整理了衣袍。 鸳鸯紧走几步摆了拜垫,他快步跟上,拜倒口称:“不肖孙璘,给老太太请安。”
“快起来,快起来,秀才公!”
贾母开心地说道。 几番让座之后落了座,贾璘认真地回答了贾母的提问,说自己“因为得到祖辈荫庇,侥幸考取了秀才”。 贾母连声夸赞之余,再感伤他独自生活。总是同属贾氏宗族,她提及贾璘的家世,也为他擦了几滴感伤的眼泪。 连带一旁的王夫人,以及来这里陪伴贾母的贾赦之妻邢夫人,也都跟着唉声叹气几句,从怀里掏出绢帕拭泪。 此时场景动人,但贾璘知道,若不是自己有了一点点“出息”,贾氏权利核心的这些人物,怎么可能和自己对坐而谈?更不用说,贾母等人为远亲还要掉几滴眼泪了。 “老太太和太太们不必感伤,我的日子倒也过得还好——有旧仆杜正一家辅衬,再有几亩薄田,更有老爷、太太们照顾呢。”
贾璘拱手道谢。 “总是可怜的。”
贾母叹罢,再问了几句。 得知他要接着考乡试,她不禁担心地说道:“我的哥儿!你才多大的孩子!就说有这份心,可是身体吃得消吗?”
发悬樑、锥刺股的学习方式和状况,在古时并不少见。又因为学习条件较差——比如饮食缺乏营养、读书照明缺乏,的确有很多学子熬坏了身体。 穷人的孩子只有自强。贾璘自信地回道:“多谢老太太关怀。我平时也习练武艺,身体很好的。”
“那更要注意饮食!”
贾母担心地说道,“‘穷文富武’。别的不说,只说习武要吃好,就是极为要紧的事。”
贾璘再次道谢关怀,忽听有人发出银铃一般的笑声,边快步走来边说道:“我来拜见秀才哥儿!”
十来个婢女和嬷嬷簇拥着,贾府最为活跃的人物王熙凤,丹唇未启笑先闻,从后门走进了堂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