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江湖捕鱼人 > 第一章 永乐郡

第一章 永乐郡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永乐郡,地处南山山脉西南方子午岭的山脚,是一座颇有些历史的郡城。城东头外有一座废弃的古宅子,里面有个不知道荒废了多少年的古井,古井口常年被一块足有一人多高的巨石掩盖。夜色已浓,此时的古井旁,正站立着一个颇为壮硕的中年汉子。而汉子面前的空地上,躺着三个浑身是血的黑衣人。其中两个黑衣人身体平静,一看就已彻底断气,死去多时了。而另一人,虽然胸口处有一巨大深可见骨的伤口,却仍能喘息。此时的他,斜靠在死去同伴的尸体上,气息虚弱,但却目光有神,死死的盯着站立在他面前的壮硕中年汉子。如果仔细看,就会很诧异的发现他的目光中,不仅没有怨恨,反而是有着炽热和崇拜。相比躺在地上的三个黑衣人,站着的中年汉子却衣着普通,甚至普通的看起来有些像郡城周边村里的庄稼汉。似乎是感受到了黑衣人异样的目光,中年汉子开口问道:“我离开了之后,枭卫已经堕落成这个样子了吗,连你们这样的废物都可以出来点灯了?”

声音低沉,语气冷漠。地上的黑衣人听中年汉子这样说,挣扎着抬起还能动的左手,稍微按住胸前的伤口,像是用尽了全身所有的力气,缓缓说道:“卫统领,现在的枭卫早就不是您带领的枭卫了……咳......咳”才说了短短一句话,黑衣人便开始剧烈的咳嗽起来,接着吐出几口鲜血。眼看着黑衣人越来越虚弱,似乎随时都会断气。中年汉子也不再废话,直接开口道:“五年前,我就告诉来点灯的巳队,让他们回去告诉高统领,如果胆敢再来永宁郡对小殿下不轨,我就不会再对你们留手。而这五年来,在你们戌队之前,总共来了五队十五人,现在这十五人尽皆埋骨于我身后这口井。”

中年汉子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了指井口盖有巨石的古井。然后继续说道:“我很不想将来某一天,我一手创立的枭卫的人的尸体,会填满这口井。”

说到这里,中年汉子的语气似乎有些伤感。但虽然这样说着,语气却愈加冰冷了。地上的黑衣人有些无奈的缓缓吐出一口气,积攒起身体最后一丝力气,艰难的开口说道:“卫统领,对……对不住了,高统领说过,小殿下...他...必须死!”

说完,黑衣人整个人便再没了一丝生机,死前连眼睛都没有力气闭上。中年汉子叹了口气,转过身,目视西南方向,自言自语道:“吴坚,都做了皇帝了,还是这么疑神疑鬼的,你不会以为殿下真的已经死了吧,现在你想要小殿下的命,我倒要看看,等殿下回来,你该如何收场。”

“殿下所追寻的,从来不是什么皇权大势,你这种人,怎么可能理解何为武道朝仙。”

“这么多年你们暗自谋害小殿下的事情,我卫某人暂且给你们记下,待殿下回来,自然会亲自跟你们算算这笔账。”

说完,中年汉子熟练的单手拖起古井口上的巨石,将地上的三人全部丢进井内,再次盖上巨石。接着,汉子便脚下一用力,都不见地上的尘土有什么动静,汉子便已从地面跃起,出了小院,起起落落飞身朝郡城方向而去。而不远处的永乐郡城,却没有任何人知晓今晚在这城外破旧小院内发生的事情。听城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说,这永乐郡以前是不叫永乐郡的,叫永安县。四十七年前,前朝覆灭,新帝登基,定国号戎,又称戎安,整个天下再次大一统,疆域广阔。为了稳定四处动荡不安的国土,在二皇子的建议下,重设各地行政区划,虽沿用前朝“州郡”制,但奈何疆域实在过于庞大,为便于监管,便在全国设十一个监察域,称之“道”,一道设三州九郡十八县。永安县城作为原金州几座上县之一,自然而然的就升级成为了郡城。不过“安”字,作为国字,朝廷是不允许民间随意使用的,所以,永安县就成了现在的永乐郡。关于国号的问题,市井间的说书先生还曾流传出一个颇为有趣的故事。说当时新帝宋祯定都之后,站在京城皇宫的城楼上,手里握着跟随自己征战数十年的长刀,有些意味深长的说道:“不曾想兜兜转转三十余年,竟然是你陪我走到了最后。”

说罢,宋祯大手一挥,便命令将这手中的长刀的名字,用作了国号。随后,宋祯曾想过把京城长安的名字也给换去,但遭到了身边一位奇人谋士的冒死强烈劝阻。这位跟随新帝宋祯二十余年的谋士,第一次在宋祯面前展露出如此失态的样子,这让宋祯很是诧异,最终还是接受了他的意见。后来两人有过一次世上再无第三者知道的密谈,其内容无人能知。密谈过后,宋祯又命令在国号“戎”上也加了一个“安”字,这才有了今日的这戎安王朝。至于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那就不得而知了。民间大多猜测,这长安城的名字中,肯定有着一些玄之又玄的古怪奥秘,约么着是些气数、命数、国运什么之类的,毕竟帝王世家都太过注重于此。作为普通百姓,可能还会有着一些将信将疑的心思,可一朝身居高位了,就会变得患得患失。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座城,作为五朝古都,历史上个个定都于此的王朝,也都不曾更改过这座城的名字。长安长安,意为长久安乐,这是历朝历代开国帝王内心最简单真实的野心和期盼。前朝时期,佞臣孙邑当道,争权夺利,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被他陷害而死的大将军就有三位之多,朝廷忠臣文士更是无数。加上年轻皇帝一直身体羸弱,长年患病,甚至于没有一个子嗣,在位短短十一年,就让国力不断积弱,仅仅是内忧就让这样一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强大王朝分崩离析,成为了中原历史上第一个,没有外族扣关入侵而灭亡的王朝。前朝时期的宋家本是晋州境内一个小有名气的走镖世家,家主宋宗锡也只是一个江湖人士,手中一把从祖辈传下来的归尘刀,在晋州当地闯下了很大的名气。儿子宋祯从小就性格豪爽,为人不拘一格,常常惹出让长辈们瞠目结舌的祸事。但是为人倒也正直,惹下的祸事从来不让他人过问,全部都自己扛下,任打任骂绝不皱眉,家族的长辈们也是拿这孩子毫无办法。不过最让人吃惊的是,从小就喜欢舞刀弄剑的他,在武道一途上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年仅十四岁的时候,就将祖传的归尘刀法练到了第四重的境界,其根骨之好,让身为父亲的宋宗锡都甘拜下风,毕竟他在十四岁这个年纪,也仅仅是练到第二重罢了。后来,宋祯十六岁便跟着父亲行南闯北走镖,广交江湖同道,经过一段时间的打磨,风头甚至盖过了自己的父亲。但是由于镖务繁忙,宋祯直到二十八岁才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儿子,取名宋启。宋启则和自己父亲的脾性完全相反,对江湖之事嗤之以鼻,从小就喜好读书,从儒家孔孟,到道家法学、兵家纵横、天地阴阳,无论什么类型的书籍都非常感兴趣。尤其对兵家之事,所学更是极为深厚。可惜在宋启十五岁时,天下便开始大乱,再加之宋家又得罪了背景极大的江湖宗门,险些落得家破人亡。最后,死里逃生的宋启跟随父亲宋祯开始了东躲西藏、亡命天涯的生活。再后来,机缘巧合下父亲宋祯成了起义军的将领,这才能在闲暇之余重拾了以往的兴趣。本朝自开国以来,如今已有四十余年。经过了初期的动荡不安,人荒马乱,元始八年,始祖皇帝宋祯仙逝,传位于跟随他征战多年,立下赫赫战功的大皇子宋启。元祖宋启登基后,改年号为永昌。元祖宋启由于年少时的各种经历,深知此时国力空虚,新朝需极力的稳住格局,休养生息。在登基之后,将“德惟善政,政在养民”作为自己的执事准则,在位二十一年间,日日以此警醒自己,经过新朝三代近五十年的励精图治,到现在的延兴十六年。如今的天下,万物归心。所谓庙堂衰,则江湖衰;庙堂兴,则江湖兴。民间虽也有乱世出英雄的说法,但是,如果这中原大地遍布战乱,无论底层百姓还是富贵世家都居无定所,食不果腹,那么谁还真正有心思习武呢。虽说这世上确实有那么几处站在山巅俯瞰群雄,传承数百近千年,各种战乱都不曾动摇其丝毫的超级宗门。可这古往今来,因小人物而生,因小人物而精彩,这才是江湖。江湖多草莽,说的可从来都不是那些山巅之人。况且,那些站的再高的神仙人物,一旦进入这底层的江湖,也得守着江湖规矩做事,没有人能够例外。这是这天下间不知道多少年无数代江湖人总结出来最宝贵的经验。本朝始祖皇帝宋祯登基之初,意气风发,也曾想过趁着势头,去动一动那几处存在数百年,势力强大站在江湖之巅的超级宗门。但最后依旧被身边的那位奇人谋士劝阻了。那奇人谋士说了一番遮遮掩掩的话。说那几处地方,站的太高了,所以受到的某些限制也自然而然的非常高;说那些人之所以能站的高,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就放弃了太多寻常人的东西;说那些山巅之人是出世之人,和咱们这些入世之人是不一样的;说那些出世之人实力再强,手段再通天,如果胆敢入世妄为,在一国王朝气运面前,仍是有些蚍蜉撼大树。那奇人谋士还告诉始祖皇帝宋祯。这百姓就像天下的大地,而江湖就是这大地上的江河湖泊山林。一些不甘平凡的人一旦入了这江河湖泊山林,那他就成了江湖中的鱼儿,一辈子就图个鱼跃龙门。那奇人谋士还说,作为天下共主的君王,既要做得了那勤恳耕耘的村夫,也要做得了那擅养擅捕的渔民。毕竟这天下,如果只有大地,而无江河湖泊山林,那也太过乏味了些。倘若担心江湖中的鱼儿太多或者成长的太大,无法控制。那么不妨培养一些“捕鱼人”,稍加约束,这江湖定能形成一番盛景,而作为“养鱼人”的皇帝陛下甚至也能在民间野史中成就一番美谈。始祖皇帝宋祯本就是江湖人出身,再者对身边这位追随二十余年的奇人谋士深信不疑,也就默许了这种做法。因此,短短三十年,原本经历天下大乱,如同一潭死水的江湖,却迎来了近八百年来,从未有过的繁盛景象。相比几个前朝对待江湖的镇压、控制、屠戮等手段,新朝采用的“管理”这种方式,更能让绝大多数江湖人接受。毕竟大多数混江湖的人,也就图个吃饱、穿暖,有酒有肉有名声,没有谁会蠢到跟自己的小命过不去。现如今的江湖,独行侠过江龙且不算,凡是人数超过二十人的江湖团体,都必须要到郡城的府衙做备案记录,每一个人各种详细的身份信息均不能造假。但凡造假被刑部衙门查出来,那就是死罪。朝廷刑部清典司有派驻专门的官员在各地,负责此项事宜。超过二十人是在郡城府衙,而人数一旦超过五十人,就要到州城的府衙去做备案记录。如果超过百人了,就得去那一道监察使的府衙,做更为详细的备案记录。尤其是江湖团体内处于统领阶层的人士,甚至需要记录祖上三代内的身份信息。至于超过千人的大型宗门或帮派,那就得上报至京城刑部清典司总衙,并且需要长期派专人驻扎在京城刑部指定的地点,协助朝廷管理本宗门、帮派的事物,且每五年得换一批派驻人员。一开始,也不是没有宗门担心朝廷会过度插手江湖门派的事宜。可后来经过十几年的试探,发现朝廷也只是约束处理了自己门派内一些江洋大盗或者作奸犯科的歹人而已。其他的事宜,一概不曾过问。这让一开始那些忧心忡忡的念叨着江湖亡了的前辈老人们,诧异之中也对如今朝廷多了许多的敬重。毕竟,老派的江湖人,最看重的,就是规矩。江湖人讲江湖规矩,朝廷讲朝廷的规矩,理念和作为,均不谋而合。在这样看起来略显苛刻的管理下,江湖人士们反而觉得轻松自在。至于为何会觉得轻松自在,那就只有真正身在江湖的人,才能知道其中的一些滋味了。除了对江湖中人身份人数的管理以外,在其他方面,朝廷的规矩少之又少,甚至于刑部都没有出台一些明文禁令。几十年来,只有江湖中人默认且各自都心照不宣的几条规矩,比如这城内严禁聚众比斗、城内比斗严禁伤及百姓。尤其是无故伤害普通百姓者、恃武乱禁者,一经查实,一律斩首示众。起初也不是没有一些亡命之徒肆意妄为,漠视这些规矩,我行我素。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在朝廷的“捕鱼人”手中付出了血的代价之后,也越来越少有人胆敢再触及这些朝廷底线了。在这样的环境下,近几十年间,各种武道天才横空出世,各种宗门、帮派如雨后春笋。整个江湖日新月异,风起云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