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大明:燕王长孙,开局教朱棣起兵 > 第160章 三个儿子一碗水

第160章 三个儿子一碗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朱棣哼了一声,也没再继续说。“这几天你三叔老是去找他,这俩人又憋什么坏水了?”

“也不是坏水。”

朱瞻壑替他们解释道:“其实三叔也是想多给您帮帮忙。”

“嗯?”

朱棣有些狐疑地看着他,充分表达了对朱高燧秉性的不信任。“三叔觉得您在外征战太辛苦,以后您出去的时候,他也想和我爹一块随军出征,去给您帮忙。”

朱棣冷笑一声,直接看透问题本质:“我让他留守帮忙,他这是坐不住了?”

朱瞻壑汗颜,果然是什么都瞒不住他。“他也不是坐得住的性子……”朱棣手指轻轻敲着紫檀桌面,低声呢喃着。朱瞻壑在一旁看着,觉得三叔的愿望大概率不会得逞。天底下大多数父母都想一碗水端平,但在种种复杂的现实因素下,能做到给子女爱完全平均的少之又少。就如自家。过了这大半年,朱瞻壑早就摸清了家里的情况。爷爷显然更喜欢性格行事更像年轻的他、并且常年陪他在外征战的老二,还有小儿子老三。而奶奶则更喜欢更像她、文静安稳、并且常年在家里陪她的老大,还有小儿子老三。至于为何都有老三呢?因为早年间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曾经召集秦、晋、燕、周四府世子及郡王去京师就学。当时朱高炽和朱高煦都到了入选的年纪,唯独朱高燧年纪小,被留在了北平。老大和老二的少年时期其实都是在京师长成的,藩王也不得轻易入京,所以他们一般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和父母见面。在此期间,只有年幼的老三陪在孤独寂寞的二老身边,填补了他们内心的空缺。再加上他是最小的儿子,在普通家庭里都是受宠的,所以朱棣和徐氏对老三各种骄纵、放任和宠爱。在朱瞻壑看来,这也变相成了三叔文不成武不就的原因。看书没兴趣,远远不如大伯。练武又狠不下心吃苦,远远不如自己爹。先前爷爷让他留在北平,帮着大伯处理城中政务,其实是想让他走和大伯相似的路子。在纸笔间学艺不精,闹个灰头土脸,总好过在战场上学艺不精,送了性命……朱瞻壑这么想着,突然就听到了一句让他意外的话。“不过这回让他跟着倒也无妨,你三叔也十七了,该出去见见世面了。”

朱瞻壑有些讶异,片刻后立马想通了其中的关节。这次出征,大概率没什么危险,或者说可能都不会有上战场的机会。朱棣这是想让朱高燧跟着去长长见识。朱瞻壑顿了片刻,突然道:“爷爷,我能不能也跟着去长长见识?”

“正好在遵化把奏疏写了,也省的马三宝跑了。”

“你?”

朱棣皱眉看了他片刻,还是摇摇头:“壑哥儿,你三叔这么大年纪,就算万一出个什么意外他也能应对。”

“但你太小了,你三叔就算受个伤,缺胳膊少腿大概也没事,但你……”朱棣话没说完,但朱瞻壑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自己和三叔毕竟差了将近十岁,落在三叔身上没事的伤势,可能就会要了自己的命。战争瞬息万变,再厉害的将领也不可能完全把握住战争的脉络。朱棣觉得征喜峰口大概不会真打起来,但万一有个意外,比如辽东兵马突然行动,那遵化必将成为最惨烈的战场。朱瞻壑没坚持,有些遗憾地点了点头。“壑哥儿,还记得上次你带人打退金矿上的鞑子,爷爷是怎么和你说的吗?”

“我记得。”

朱瞻壑点点头,朱棣的教导确实有道理,但他也有自己的想法。按照历史进程,接下来的靖难要打四年。但朱瞻壑知道靖难中不少战役,若是有他随军一同出征,或许就能帮朱棣避开许多失败,大大缩减战争进程。如此便能减少大明的国力损耗,早日让北方的百姓们从战争的泥潭中挣脱开来,早日让国家休养生息……今天他提出要随军出征,也是想试探朱棣的想法。但现在看来结果显然不怎么美好,朱棣为了他的人身安全,根本不愿意让他上战场。就连三叔都能去这种理论上不怎么危险的地方,偏偏朱瞻壑不行。“你以后的日子还长着。”

不知何时,朱棣已经来到他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以后若还有机会,爷爷带你出塞,让你见识见识真正的战场。”

“好。”

朱瞻壑笑着点点头,但心中已经在琢磨怎么才能跟着去靖难了。“对了,爷爷。我来之前我爹让我帮他问问,这回能跟着你出去不?”

“你爹……”提到朱高煦,朱棣也有些犹豫,但没犹豫太久就咬咬牙道:“这回让他在家待着吧!”

“才读了这么几天就坐不住了,长此以往怎么改改他的性子?”

“现在出去半途而废,就是害了他!”

朱瞻壑在心中鼓掌赞成,但他也知道一个人的性格是不可能硬生生扭转的。尤其是朱高煦这种犟种,只能拉扯着来,一味的施加强压可能会起反效果。“我爹这几天读书也挺辛苦,整天憋在家里不太好,不如隔个四五天就让人给他检查一次功课,要是过了就给他半天的放风时间。”

“这个好!”

朱棣仅仅考虑了片刻,就露出笑容来:“还是你办法多。”

“不过一般人可检查不动这小子的功课……”他皱眉思索了片刻,还是道:“得让你奶奶亲自来才行。”

正巧,朱瞻壑也是这么想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