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胡雪岩与孙子兵法 > 08 让眼睛发出一道道亮光

08 让眼睛发出一道道亮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胡雪岩经商兵法胡雪岩一两银子的本钱都还没有就想自立门户做老板,这是一种气魄。而他一上手就要开办自己的钱庄,则更显见他不同一般的精明的商务眼光。《孙子兵法》认为势是通过眼睛观察得到的,不得势者,必然不会取得整个胜利。在胡雪岩看来,一个要想乘势挺起的人,没有好眼神简直不敢想像会干出多少蠢事!商家的眼光首先是要准,也就是要在茫茫商海中准确发现既适合自己去做,又能够给自己带来利益的门路;第二是要远,也就是不能总盯着一门一行,甚至把眼睛放在眼前利益之上,而是要在变幻莫测中看准大方向,心中有“定盘星”。做生意离不开算账。自然,这里的算账不仅仅是指日清月结拨拉算盘珠子的算账,而是指如何在一把算盘上拨拉出购销存赚的转化、变化规律的算账,是指在一把算盘上拨拉出能提高经营效率、增加盈利的途径和方法的算账。不用说,商事运作中,如何准确把握和即使调整购销时机、数量和经营方式,如何降低商品流通费用,合理使用资金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效力,这一切都是在精细的计算中算出来的。这样说来,“十三档算盘,盘进盘出,丝毫不漏”,也是生意人必备的本事。不过,做生意也确实并不能仅仅只是会算账。如果一个人只是会算账而没有其他的本事,哪怕他的确能够算出一些可以提高经营效率、增加盈利的门道,最多也只能做一个很好的主管会计一类的白领商务人员,而不大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老板。做老板更重要的本事是要能够从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发现自己的财路。而这样说来,对于一个成功的老板来说,顶要紧的,又的确是过人的识见,通俗的说法,也就是精明的眼光。胡雪岩一两银子的本钱都还没有就想自立门户做老板,这是一种气魄。而他一上手就要开办自己的钱庄,则更显见他不同一般的精明的商务眼光。胡雪岩要办钱庄,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熟悉钱庄这一行当,更重要的是他看准了开钱庄不仅是他能够安身立命的一桩生意,而且也是他可以大显身手不断开拓的一个稳定长久的财源,实在是大有可为。钱庄之所以大有可为,在胡雪岩看来原因其实很简单,第一,当时正在闹太平天国,闹小刀会,长江中下游以及湘、闽一带常有战事;兵荒马乱之中市面波动极大,一般的生意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冲击,但对于钱庄来说,市面波动大,银价起落也大,低进高出的机会也就多,银票汇兑进出之间都大有赚头,也就是胡雪岩自己说的,“只要看得准,兑进兑出,两面好赚”。第二,此时没有本钱不要紧,胡雪岩料定王有龄外放去做州县只是迟早的问题——他自信即使王有龄仕途不顺,自己也有能力帮他腾达起来。现在只要有个几千两银子把钱庄场面撑起来,等王有龄一放了州县,他的钱庄就可以代理王有龄那个州县的公库,也就是代为料理那个州县的公款往来。按照惯例,代理公库不付利息,等于是白借了公家的银子做自己生意的本钱。这就是一种眼光,一般人在兵荒马乱、市面不稳的年月,大约只会更多地想到如何能稳当一点保住自己已有的饭碗,哪里会想到这市面不稳之中还隐藏着有势可借、有时可乘的发财机会呢?其实,任何一个经济发展时期,特别是商品经济发展时期,金融业总是百业发展的龙头。自18世纪中叶,随着西方商业势力的大举入侵,中国一直是西方列强垂涎的大市场,国内商业以及伴随商业发展必然出现的金融业也随之获得发展。据清夏仁虎撰《旧京琐记·卷九·市肆》记,到19世纪中叶,当时京畿之地已遍布专理银钱汇兑、金融往来的银号、钱铺、票庄、金店,另外烟蜡铺、布店、酒馆也有兼做银钱存储、兑换并发行钱票的。当时京城金融业以主营银钱存储的恒和、恒肇等四大恒银号和专理往来汇兑的山西票庄最为著名,京城“居人行使银票”以持四大恒者“为体面”,而山西票庄“交游市宦,最为阔绰”。当时金融业的兴旺,由此可见一斑。胡雪岩生活的时代,虽内忧外患、战乱不断,但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也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是中国由小农经济向近代城市商品经济转型的时期。更何况当时的东南沿海也正是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据史料记载,在已经成为旧中国金融中心的上海,虽然到十九世纪中后期已经有了英、法、日、美等国开设的银行数十家,但钱庄生意仍然是上海金融、贸易的支柱之一,每年在市面流通的庄票,在二十亿两以上,假如取消钱庄,进出口生意将陷于瘫痪。坐落在今上海南京东路374弄集益里的胡雪岩的阜康钱庄,就是当年黄浦滩上最大的银号,以上海阜康总号为龙头,他在全国各埠广设分号,周转金融“其出入皆以千万计”。1882年12月胡雪岩的阜康钱庄因周转不灵倒闭,引发了一场波及全国的金融危机,也对上海乃至东南地区的工业、贸易发展造成严重打击,1883年英国驻沪领事在发回伦敦的贸易报告中就说道:“1883年贸易普遍受损的一个直接原因是本地钱庄数的减少。”

无论如何,胡雪岩事业其后的发展也都证明了他的眼光的精明。他的钱庄从一开张就显出极旺的势头,王有龄不久也真的就外放了湖州知州,让他如愿以偿得了代理公库的好处,从此他的钱庄也如滚雪球般地发展起来,最终成为他驰骋商界**西进建立自己庞大经贸“帝国”的基础。胡雪岩强调经商要有眼光,根据现代经商学的特点,即经商要有市场预测能力。李嘉诚是香港巨富。1992年,美国的《福布斯》世界富豪排名,他以38亿美元的个人财产列世界第35位,成为全球华人的首富,是华人的骄傲。李嘉诚的成功之道在于他善于市场预测。李嘉诚经过调查,发现各大商店几乎都没有塑胶花卖。他认定香港人是喜欢摆设的,所以大胆预测,逼真、漂亮又便宜的塑胶花必将受到香港人的大力欢迎。有了好的预测,必须付诸实践,才能变成现实。于是他创办了长江塑胶厂,大量生产各种各样的塑胶花。塑胶花很快进入了千家万户。后来,李嘉诚获悉,欧洲人最喜欢塑胶花。苏联人扫墓不用纸花或鲜花,而用塑胶花,表示生命虽已结束,但思想、品质、精神是常青的;北欧人则喜欢用塑胶花装饰庭院、房间。此外他还了解到美洲人连汤车上和工作场场所里都会挂上一些塑胶花。于是他果断地预测,塑胶花必将充斥全球。于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长江塑胶厂大大提高了塑胶花生产量,一时间欧美市场掀起了“塑胶花热”。李嘉诚经过认真的市场分析,认为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香港经济开始复苏,世界各国冒险家、投资家纷纷涌入香港,土地资源将出现短缺,房地产业前景看好。于是他果敢地进军房地产业。虽然房地产业几经波折,但李嘉诚处变不惊,并利用中国大陆的“*****”对香港房地产业的冲击,大力收购人们争相抛售的价格处于低迷的房地产。并最终于20世纪70年代,香港经济平稳引起的房地产价格直线回升之机,狠赚了一笔,并一跃成为香港房地产业的巨头。20世纪70年代后期,香港经济蒸蒸日上,经济发展必将带动消费,而旅游业是消费的首选。所以他预测香港将出现旅游热,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收购香港永高有限公司的股权,从而取得了位于香港小区的有800个房间的希尔顿大饭店的控股权。一时间,不尽财源滚滚来。1977年,香港地铁公司要在中工区闹市的中环站等站举行兴建投标。中区闹市是香港最繁华的地段,是世界价格最昂贵的地皮之一,每平方米标价高达10万港元,总价约2.44亿港元,被誉为“地王”。一时间,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及香港等地区共309家公司前来竞标。李嘉诚胸有成竹,以最佳方案,一举中标。从此,李嘉诚的房地产业如日中天,一发不可收拾,房价一度打破香港地产的历史记录。香港首富的地位从此奠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