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胡雪岩与孙子兵法 > 09 长远打算者必胜

09 长远打算者必胜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胡雪岩经商兵法胡雪岩说,一个生意人的眼光“看得到一省,就能做一省的生意;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的生意;看得到外国,就能做外国的生意”,这话确实不错。事实上,胡雪岩的生丝生意,经过数年运作,后来成为他的仅次于钱庄、典当的重要商务领域,而且一直是以外贸为主。《孙子兵法》最忌讳以眼前之利益为利益,而不知道从长远的地方争取到利益。怎样才能得到利益呢?用胡雪岩的话说,登高远望能看到长远利益。一个有大作为的生意人,眼光确实是他的利器。生意人的眼光,除了要看得准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看得“远”,比如胡雪岩的生丝生意还没有上手,就看到用代理湖州公库的银子易货到杭州,脱手变现再解“藩库”的前途,就可谓看得远。湖州的公款本来就要解往省城杭州,交付“藩库”,先垫支一下,买丝到杭州变现之后再交付“藩库”并不为过,如此一来,死款变成了活钱,先就能用它做本周转一道,何乐不为?事实上,胡雪岩还有看得更远的,在丝生意还没有开始的时候,他就想到了销“洋庄”。所谓销“洋庄”,也就是和洋人做生意,组织生丝出口。晚清开埠之后,中国与欧美及日本的贸易以江南丝、茶为大宗,而随着十七、十八世纪西方纺织工业的飞速发展,生丝需求量更是日益增大,经由上海外销的江南丝、绸,又在整个上海“洋庄”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光年间仅江苏镇江就以丝、绸“行销于北省及欧、美、日本者,岁入数百万”。胡雪岩要销“洋庄”的念头,也是起于与阿珠娘的那一夕有关蚕丝生意的交谈。阿珠娘告诉胡雪岩,销“洋庄”,上万两的丝囤积起来,等价钱好了卖给洋人,自然是更有赚头。不过,销“洋庄”需要的本钱也大,洋鬼子也不是傻瓜,表面上不说你的要价高,跟你虚与周旋,暗地里再去寻找门路,总有那些吃本太重急于脱手求现的人,肯杀价出售自己的货。这样,弄不好与洋人的生意没有做成,自己的货反而砸在手里。销“洋庄”确实要担上几分风险。不过,胡雪岩想到的却是另一个方面。在他想来,做生意就怕心不齐,如果这些专与洋人做丝生意的“广行”、“洋庄”能像茧行收茧一样,同行公议,就是一个价,愿意就愿意,不愿意就拉倒,洋人也就不服帖也得服帖了。对于那些本钱不足,因周转不灵而急于脱货求现的商行,也有办法,第一,可以出价收购,同样的价格,你要卖给洋人,不如卖给我。第二,对方如果不接受收购,则可以约定不卖给洋人。我这里有钱庄做后盾,可以让你用货物做抵押,贷款救急,洋人就范,货物脱手之后再还。洋庄丝价卖得好,能多赚钱谁不乐意!假如在这样的条件下还有人要把自己的货杀价卖给洋人,那就一定是暗地里收受了洋人的好处,吃里扒外,自贬身价,可以鼓励同行跟他断绝往来,如此一来,这样的人在同业中也就没有立足之地了。胡雪岩的这一构想实可谓有远见、有气魄,他后来生意的发展证明,他的这一构想也确实是见地不凡且行之有效。生丝生意开始之初,胡雪岩来往于杭州、湖州、上海之间,在联合同业、控制市场、垄断价格上绞尽脑汁精心筹划,与外商买办斗智周旋,终于按他的构想做成了第一笔洋庄生意,赚下十八万银子的利润。而事实上,他通过这笔生意,一方面与丝商巨头庞二结成可靠的生意伙伴关系,在蚕丝行业建立起自己的地位,另一方面,通过这笔生意,他和外商取得了联系也积累了与他们打交道的经验,为他后来驰骋十里洋场打下了基础。而这些实在不是那十八万的“赚头”所能比拟的。可以说,胡雪岩不同一般的眼光,在他起步之初就为他今后的发展标明了光辉绚烂的前景。胡雪岩说,一个生意人的眼光“看得到一省,就能做一省的生意;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的生意;看得到外国,就能做外国的生意”,这话确实不错。事实上,胡雪岩的生丝生意,经过数年运作,后来成为他的仅次于钱庄、典当的重要商务领域,而且一直是以外贸为主。据《光绪实录》卷174:“光墉所营以丝业为巨擘,专营出口,几乎垄断国际市场。”

清欧阳昱《见闻琐记》中谈到,1872年,新丝将出之际,胡雪岩甚至“遣人遍天下收买,无一漏脱者”。这一年他为垄断市场收购新丝而投入的资金达2000万两,使“夷人(洋商)欲买一斤一两而莫得”。胡雪岩的确是把生意做到了外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