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胡雪岩与孙子兵法 > 34 牢记“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之训

34 牢记“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之训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胡雪岩经商兵法胡雪岩要求员工遵循“修制务精”的准则,就是在原料加工到成品制作的全过程中要精工细作,绝不允许偷工减料。在胡庆余堂就挂着这样一副对联:“修合虽无人见,诚心自有天知”,这是胡雪岩对顾客的诚恳告白,也是他对药工的谆谆训诫。胡庆余堂力行“戒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的结果是成功地推出了一大批名牌产品。《孙子兵法》非常强调真假结合的用兵之道,其根本目的是以假代真、以假乱真,从而形成一种迷惑的战术,去攻击对手的主要部位。这种以假代真、以假乱真的用兵方法,不是不要真,而是要把真藏起来,在经商过程中,胡雪岩则要求货真价实,细想起来,这与《孙子兵法》所谓以假代真、以假乱真并不相矛盾。为什么?胡雪岩是用真去对待那些假冒商品,《孙子兵法》则是以假去隐藏自己的真。前者把真摆在明处,后者把真藏在暗处。对胡雪岩来说,做到最好,才不留下遗憾。商家总是追求最大值。商圣陶朱公有一个重要之理是“务完物”。意思是指在货物的买进卖出中,要严格注意货物的质量,务必使经营的货物保持完好。胡雪岩将陶朱公的积蓄之理发挥得淋漓尽致。1878年5月,也即同治四年四月,胡雪岩创办胡庆余堂之时,就立下了一块“戒欺”匾,匾中写着这样一句话:“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取厚利。惟愿诸君心余之,采办务真,修制务精……”其意思,要求采购选料必须求真品,加工必须制造精品。强调的中心思想是商品必须保证质量。在《胡庆余堂雪记丸散全集》的序言中,胡雪岩这样写道:“物之真精,系业之存亡。”

由此可以看出,胡雪岩对产品质量于生意重要性的认识程度。胡雪岩也深知此中的道理,他的胡庆余堂药店要生意红火,关键在于药品的质量。而药品的质量又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原料选购的地道,一是加工制作精细,也即“戒欺”匾中所讲的“采办务真,修制务精”,这是胡雪岩经商中“戒欺”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胡雪岩创品牌的重要手段。“采办务真”是胡雪岩保证药店产品质量的首要前提。由于作为中成药主要原料的天然动物、植物和矿物品种多、分布广、属性复杂,仅典籍所载就有3000多种,而中药特点是多味配方,每味药材的真伪优劣直接关系到药品质量,一味掺假,疗效就大不一样。有鉴于此,胡雪岩不通过药材行采办原药材,而是利用有官场做靠山,有钱庄、银号、当铺构成的金融网做后盾的优势,隔年贷款给药材产区的药农,使他们资金周转灵活,乐于献出上品,并派熟悉药材产地、生长季节、质量优劣的专人到全国各地的药材产区自设坐庄,收购道地药材,如:到河北新集、山东濮县等处收购驴皮;去淮河流域采办怀山药、生地、牛膝、金银花;去陕西、甘肃等省采办当归、党参、黄芪;去江西樟树采购贝母、银耳;去四川、贵州等省采办麝香、贝母、川莲;去湖北汉阳采办龟板;去东北三省采办人参、虎骨、鹿茸;向进口行家直接订购外国的豆蔻、西洋参、犀角、木香等。即使对一般药材的辅料也一丝不苟,譬如:桔皮在浙江本地产量很高,价格也便宜,但胡雪岩嫌浙江桔皮药性不足,宁可千里迢迢到广东去采购,还专拣陈三年的“陈皮”。又如:配制“愈风酒”所用的冰糖到福建采购,烧酒必到绍兴选购“三年陈”。直接从产地进货可以克服从药材房进货中间环节多的弊病,从而降低了成本,使胡庆余堂有可能以低于别家药店的价格销售产品,让利于消费者,更为重要的是能够确保药材质量。胡庆余堂有许多“采办务真、修制务精”的例子。胡庆余堂独家生产的“胡氏辟瘟丹”具有除秽气、解头晕胸闷、止腹泻腹痛的疗效,左宗棠西征大军在征战西北边地途中因水土不服、疫情蔓延,胡氏辟瘟丹在解除西征军病疫中曾大显身手。这种药共需74味药材,每味都须用顶真的原料,其中有一味“石龙子”,俗称“四脚蛇”,本是一种随处可见的小爬虫,可是,用于胡氏辟瘟丹的“石龙子”却指定必须是出没于杭州灵隐、天竺、韬光一带的金背白肚、背上纵贯一条黄线的“铜石龙子”。铜石龙子生性警觉,爬行快捷,不易抓到,但为了保证药味质量,每年夏天,胡庆余堂都组织员工上山捕捉。由于年年如此,灵隐寺的和尚也见多不怪了,还时常提供方便。采药行医是济世善举,和尚作为佛门弟子哪有不帮忙的道理。“大补全鹿丸”需用鹿身上30多种珍贵药材,而且必须选用梅花雄鹿。为了保证原料质量,胡雪岩在杭州涌金门外的胶厂内辟设鹿园,养了一群东北梅花鹿,成为西子湖边的一个独特景点。胡庆余堂制作全鹿丸往往选“黄道吉日”,抬着披红戴绿的鹿,敲锣打鼓,游街一圈,之后又回鹿园,在众目睽睽之下宰杀、剥皮、放血,除鹿毛、鹿粪外,其余都送进制药工场,以示取材顶真。为了确保药材质量,胡雪岩还抓了以下两项事务:一是严格挑选。原料进来后,先要拣去杂质,胡庆余堂药工宁精勿滥,即使像麝香之类的原料,他们也仔细地把混在麝香粉里的细毛、血衣一一剔出,虽然这样做原料损耗往往高于其他药店,但确保了药效。二是精心贮藏。为防止药材霉烂变质,胡雪岩购地4亩,造起东、西、南三个药材仓库,另设一个设计独特,阴凉透风、温度适宜的胶库,在此贮藏的驴皮膏历时近百年也不变质。中药贵在纯。采办道地药材为制造良药提供了必要前提,接着,就进入修制阶段。修制包括修治和制剂两个环节。修治也叫炮制,即对动物、植物、矿物等“生药材”进行必要的漂、剪、熬、煮、淬、泡、炸、煨、炒、炙、炼等加工,使其达到药用要求;制剂就是将炮制过的药材做成丸、散、膏、丹、酒等成药。胡雪岩要求员工遵循“修制务精”的准则,就是在原料加工到成品制作的全过程中要精工细作,绝不允许偷工减料。在胡庆余堂就挂着这样一副对联:“修合虽无人见,诚心自有天知”,这是胡雪岩对顾客的诚恳告白,也是他对药工的谆谆训诫。对联中的“修”是指对“生药材”做加工炮制,去除其中的毒素,保持药效;“合”是指对药材搭配组合。由于当时中药的修合大多沿袭单方秘制的传统,不允许外人偷看,笼罩着神秘的迷雾。人们看到的已是成品,其中的优劣良莠,不是内行人是看不出来的,这就为一些不法店家用次充好、以假乱真来牟取暴利提供了方便,《汪穰卿笔记》卷2记载:“上海各药房之药,自燕窝、糖精以狡术获利,于是牛髓粉、牛骨粉、亚支粉及各种戒烟药水相继而起。此等伎俩及其物之价值,上海人人皆知之,内地人不知也。”

这条资料说明晚清药业中的欺诈行为并非个别现象,这就需要制药者自觉以严格的职业道德自律,“诚心自有天知”,这是用冥冥之中的天地鬼神的超自然力量来规范商业行为。然而,话说回来,一片诚心由天地来鉴察岂非虚无缥缈,赠品的质量倒是实实在在的一面镜子。具体到胡庆余堂来讲,药效就是人们判断这家国药号的经营者是否心诚的最实际的标准,而人们建立在判断基础上的对胡庆余堂的口碑又直接关系到胡庆余堂的信誉及其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所以“心诚”实际上也关系到胡庆余堂自身的商业利益,胡雪岩能不高度重视吗?胡庆余堂创立之后,一直坚持“修制务精”的原则。首先,“修”一丝不苟。如“多年生蓼科植物大黄性寒味苦,有开积人滞、清火解毒的功能,主治实热便秘、胃脘胀痛、痢疾、黄疸、瘀血闭经、目赤口疮、痈肿疔毒、肠痈腹痛等症,外敷可治烫伤。大黄是一味常用药,但入药时仅取其根状茎,胡庆余堂的药工总是仔细地剥去大黄表皮。此外,苦杏仁尖有毒,胡庆余堂药工在除尖后才将它入药;麦冬心性寒,他们必先去心;麻黄要去节、莲子要去芯、肉桂剥去皮、五倍子去掉毛……所有这些确保了胡庆余堂生产的中药在色、香、味和疗效上都有独到之处。其次,“制”精益求精。以治疔疮的良药“立马回疔丹”为例,其中有原料叫“金顶砒”,这是按东晋著名道士医学家、丹术家葛洪(约281~341年,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的炼丹法,用青铜、砒霜提炼,取其上面的结晶体入药。又如:治疗癫狂症的“龙虎丸”,内含剧毒药品砒霜,按古方炮制规定,用白布把砒霜包起来再嵌入豆腐中,文火慢煮,待豆腐变黑(即砒霜中的部分毒汁被豆腐吸附)才可入药。为了防止服药者中毒,严格要求把已排除部分毒汁的砒霜与其他磨成细粉的药味搅拌得非常均匀。据《胡庆余堂:中药文化国宝》记载,这里还有一则故事呢。胡庆余堂开办不久,就有一个因获悉自己中举而高兴过度引发癫狂症的新科举人登门求医。此人家道贫寒,十年寒窗,磨穿砚台,好不容易求得功名,父母本指望他支撑门户,不料遭此厄运。听罢原委,有个名医说:用龙虎丸或许能治愈此病。只是胡庆余堂没有这种药,但胡雪岩还是表示:半月之内,一定制出龙虎丸。当时的药物全用手工搅拌,龙虎丸中有剧毒砒霜,由于担心拌不均匀关及人命,没有一个药工敢承担这个冒风险活。可是10天后,胡雪岩宣称药王桐君老人于昨夜托梦教他制作龙虎丸的秘法。他叫人把一间工场打扫干净,关闭门窗,只留下几个操作工,并向他们面授机宜。三天以后,龙虎丸果然制成,那位举人服用了没几天就根治了癫狂症。胡雪岩有一次酒后吐真言,原来,他命药工将药粉均匀地摊在竹片上,再用木棒反反复复、颠来倒去地写“龙”、“虎”二字,共写999遍,这样一来,药粉自然拌透了,哪会不匀?操作时关闭门窗,不准外人偷看,乍看之下神秘兮兮,实在是要求药工专心一致罢了。至于桐君托梦,是否确有其事,也只有胡雪岩自己心知肚明,而自远古到近代,药店为创牌子附会神灵,却是司空见惯的事,如“由明朝万历年间从余姚到杭州的朱养心创立、坐落于杭城大井巷内的另一家名药店朱养心丹膏店屋后临山,有古井一口,传说井内隐匿着刘海仙的蟾,后来,刘海仙到朱家取蟾,临别以水龙一幅相赠。结果,这幅画使朱家在大井巷多次火灾中岿然独存。而且,井中既有“仙气”,其所制膏丹“灵验”之名传遍四方,“每逢春香时,一日可售钱多至百数十千文”。又传说朱养心在世时曾收留二徒,两人每天午饭后必到后园山麓嬉戏。有一天,一直下着鹅毛大雪,二童仍像往常一样去了后园,朱养心跟踪而至,二童越山岭而去,地上留下青荷叶一张。三九严寒,哪来的荷叶?朱养心疑心二童是和、合二仙。隔夜,他熬膏不成,取荷叶投之,居然成功,于是取名为“童禄膏”,此膏嫩而色绿,贴疮毒有奇效,后来,其子孙也沿袭祖制,生意兴隆。在普遍缺乏科学知识的古、近代,附会神明能使自己笼罩在“灵验”的神圣光环中。可见,胡雪岩假托桐君老人入梦指点龙虎丸的制作秘法与朱养心假托和、合二仙童赐荷叶制童禄膏如出一辙,都是为了现实的商业利益。前面提到的胡庆余堂的看家药品“胡氏辟瘟丹”在制作前,先请僧道来店堂念经拜忏,要求每个参与制作的药工离家住店,待斋戒沐浴(吃素、盥洗、理发、剃须、更衣)后才可动手。这从表面上看,带有迷信色彩,实际上请僧道念经,是让市民知道胡庆余堂又在制辟瘟丹了,具有广告意义,而斋戒沐浴是出于制药的卫生要求。另有一种“紫雪丹”,色紫而形假霜雪,是根据南宋时颁定的我国第一部成药制剂规则——《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一张成方配制的镇惊通窍的急救良药,杭城另一家名药店叶种德堂有这种药品出售,胡庆余堂也曾试制过此药,但疗效不怎么理想。胡雪岩虚心请教许多名医、药师共研重制“紫雪丹”的良策。有个从叶种德堂投奔胡庆余堂,干这一行已有60余年实践经验的老药工提出:听祖辈讲,制作紫雪丹最后一道工序不宜用铜铁锅煎熬,用金铲银锅方能保持药效。胡雪岩接受了这个建议,不惜工本,请来杭城最有名的金银巧匠,耗费黄金133克、白银1835克铸成金铲银锅,专门用于制作本药,结果,紫雪丹的功效确有明显提高。胡庆余堂力行“戒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的结果是成功地推出了一大批名牌产品,有:四川白银耳、直指香莲丸、女科八珍丸、关东鹿茸、诸葛行军散、局方紫雪丹、十全大补丸、八宝红灵丹、局方黑锡丹、大补全鹿丸、精制猴枣散、喉症锡类散、八仙长寿丸、梅花点舌丹、立马回疔丹、人参再造丸,神香苏合丹、琥珀多寐丸、外科六神丸、百益镇惊丹、大山人参、胡氏辟瘟丹、小儿回春丸、圣济大活络丹、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太乙紫金锭、济生归脾丸、石斛夜光丸、妇科白凤丸、纯阳正气丸、茱连金丸和朱砂云君丸。以上产品为胡雪岩开辟了滚滚利源,也在顾客心目中树起一块“雪记”金字招牌。以上可以看出,胡雪岩的质量意识和通过抓商品质量来做市面场面的做法,是他那个时代的商人望尘莫及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