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金改风流之人在职场 > 第6章 流派

第6章 流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不过,农村金融市场论的功效,或许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比如:通过利率自由化能否使小农户充分地得到正式金融市场的贷款,仍然是一个大问题。自由化的利率可能会减少对信贷的总需求,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小农户获得资金的状况,但高成本和缺少担保品,仍会使农户不能借到所期望的那么多的资金,所以,仍然需要政府的介入,以照顾小农户的利益。20世纪90年代后,人们认识到,为培育有效率的农村金融市场,仍需要一些社会性的、非市场的要素去支持它,强调政府对农村金融市场监管,应采取间接调控机制,并依据一定的原则,确立监管的范围和标准。不完全竞争市场论的基本框架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不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尤其是贷款方的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情况,根本无法充分掌握(不完全信息),如果完全依靠市场机制,就可能无法培育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金融市场。为了补救市场的失效部分,有必要采取诸如政府适当介入金融市场以及借款人的组织化等非市场要素。该理论认为,农村金融市场就像一个尚未发育成熟的孩子,还离不开政府这个家长的抚养、资助。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又为政府介入农村金融市场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显然它不是农业信贷补贴论的翻版。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认为,尽管农村金融市场可能存在的市场缺陷,要求政府和提供贷款的机构介入其中,但必须认识到,任何形式的介入,如果要能够有效地克服由于市场缺陷所带来的问题,都必须要求具有完善的体制结构。因此,对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市场的非市场要素介入,首先应该关注改革和加强农村金融机构,排除阻碍农村金融市场有效运行的障碍。这包括消除获得政府优惠贷款方面的垄断局面,随着逐步取消补贴而越来越使优惠贷款集中面向小农户,以及放开利率后,使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完全补偿成本。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为新模式的小额信贷提供了理论基础。新模式的小额信贷,强调解决农村金融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和高交易成本问题,而旧模式的小额信贷强调通过便宜的资金帮助穷人。从上述三种农村金融理论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的启示:第一,适当的激励机制下,贫困农户也有储蓄需求。第二,农村信贷利率不能过低,最好由市场决定。第三,农业补贴只应用于农村金融市场机制失灵的地方,如绝对贫困的农户。第四,多元化的农村金融结构,有利于加强农村金融机构的效率及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五,政府对规范、稳定农村金融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其介入应该是适度的。第六,完整的农村金融结构应包括: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合作性金融机构,在提供存款、贷款金融工具外,还应有担保、抵押、租赁、农业保险等金融服务形式。因此,在对农村金融市场论和不完全竞争理论进行一定的理论转换下,在两种理论的兼具指导下,建立一个竞争性和多元化的农村金融市场,在利用存贷金融工具的同时,适当运用政策性工具(补贴、担保、金融租赁等),就能实现我国农村金融结构的多元化。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尽快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我国建立了以国有银行为主、信用合作和民间借贷为辅的农村金融体制。在此后的70多年时间里,农村金融体制不断发展完善,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我国农村金融理论研究进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49~1978年,农村金融研究的起步与停滞。新中国初建,百废待兴,农村资金极度匮乏,国家急需金融支持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以及农民生活的改善。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建立了以国家银行为主体,农村信用合作社和民间自由借贷为补充的农村金融体系。而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我国逐步进入计划经济体制,农村开始集体化,民间自由借贷逐渐被抑制,农信社与国家银行逐渐一体化,单一的农村金融体制形成。这一时期的农村金融研究文献很少,且在“十年浩劫”期间陷于停滞,农村金融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解放后农村经济恢复以及农村经济集体化过程中国家银行、信用合作社和民间自由借贷之间的关系及各自的作用。这个时期的研究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经济学为理论指导,文献形式多是农村金融的工作总结、部署或调研报告,极少有理论性研究。第二个阶段:1979~1992年,研究国际理论和实践总结中国历史经验。1979年开始,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我国农村金融研究逐步恢复,借鉴国际农村金融理论与经验以及研究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历史成为热点。第三个阶段:1993~2002年,探寻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模式。1993年,我国开始转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金融机构开始商业化转制。该年底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在这一方针指导下,1996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建立和完善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强调恢复农信社的合作性质,进一步增强政策性金融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的主导作用。根据这一系列政策方针,农业银行开始了商业化转制,农信社也从农业银行独立出来并启动商业化进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先后成立,商业性、政策性与合作性金融机构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逐步形成。同时,农村合作基金会被取缔。这一时期的农村金融研究逐渐繁荣起来,研究重点是金融机构商业化转制及其对农村金融市场和农业农村经济带来的影响、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以及信贷扶贫等问题。第四个阶段:2003年至今,深化农村金融研究,构建中国农村金融理论。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决定进行农信社改革试点。农信社的管理由中央交给省级地方政府,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成立了省级农信社联合社。2005年人民银行开始小额贷款公司试点。2007年原银监会制定了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三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管理暂行规定。2008年原银监会和人民银行共同发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扩大了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范围。2018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更好满足乡村振兴的金融需求。自2003年之后,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金融研究也呈现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研究领域涉及农村金融理论体系,并对农村金融政策体系、组织体系、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以及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总体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也取得了极大的成效,农村金融领域的市场化、商业化、开放化和普惠化程度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无论怎样,如何真正服务好“三农”,是未来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不变的前进方向。在这几个改革阶段,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关注点始终集中在政府补贴上。按照传统思维,认为粮食重要、农业重要,越重要,越有优惠,所以对农业、农村、农民的贷款利率往往制定得比较低。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农户、农村企业、农村开发性项目贷款利率一般要比普通工商业贷款利率低0.5-2个百分点。在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人民银行一直上调存贷款利率水平,但总是在工商业贷款利率提高并执行一段时期以后,才提高农业贷款利率,农业贷款利率的上调一般要滞后于工商业贷款利率半年至一年时间。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尽管逐渐取消了农村优惠利率贷款政策,但仍然要求商业银行,对贫困农户和贫困地区的农村企业发放低息贷款,财政对商业银行给予贴息。2001年6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农业银行还联合发布了《扶贫贴息贷款管理实施办法》。该办法要求中国农业银行向贫困农户发放低息贷款,政府以财政资金给予贴息。低利率、强调信贷补贴的农村金融政策所带来的后果是: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资产;另一方面农村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特别是贴息贷款不能有效地到达贫困者手中,并且回收率较低,扶贫贴息贷款还贷率仅为30%左右。我国农村金融已有的经验表明,仅仅靠补贴是解决不了农村金融问题的。于是,农村金融市场理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日益受到重视。在实践中,随着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小额信贷推行,利率市场化以农村信用社存款和贷款利率水平的双双提高为特点,其存款和贷款都有相当幅度的增加,支持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农村信用社也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正如在前面回顾农村金融市场论所指出的,农村利率市场化,也不是万能的。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建立在垄断基础上的自由价格决定权带来的是,效率与社会福利的极大损失。随着商业银行从农村地区的撤退,农村信用社逐渐垄断了农村地区的信贷资金供应。面对这样的市场结构,农村信用社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定价的压力和动力。比如一些农村信用社反映,如果实施差别定价,为防止信贷员寻租贷款定价权,必须建立利率管理的制约机制,增大管理成本。因此,根据客户的承受能力,尽可能高的确定统一的执行利率,不失为一种增加收入、节约成本的做法。秦城在想:进入农村信用社后,又将迎来什么样的改革呢?在这个染缸里,自己将被染成什么颜色?在自己人生的长河里,能否溅起几朵小浪花?秦城挎着男士单肩包,乘电梯到6楼联社办公室。旁边就是理事长室,很大,近100个平方,很豪华,内有盥洗间、卧室等设施设备。秦城在里边接受过面试。联社办公室不大,大约30平方,进门左侧一圆形立柱,室内摆放了4张办公桌。秦城快走几步,来到临窗那张较大的办公桌前,自我介绍道:“李主任,久仰您大名。”

“我是秦城,今天来报到,请多关照。”

“欢迎秦城同志到信用联社办公室工作。”

“我介绍一下,这是陈文博,主要负责基建、接待、车辆调度等工作;这是林小明,主要负责秘书、宣传等工作。”

“小明,你通知一下办公室的同志,九点,在六楼小会议室,开个短会。”

李延庆主任放下手头正在看的报纸,缓缓站起身,很热情地介绍。秦城赶紧弯下半个腰身,双手握住李主任伸过来的右手,3秒后,就轻轻松开。这些礼仪,他不敢马虎。“小秦啊,我们可是家乡人,我在太合信用社工作过几年。”

“你小伙儿不错,是我们联社特别引进的人才,相信你能发挥才能,进一步提升我们办公室特别是秘书工作的水平。”

李主任笑着说道。“感谢主任的信任,请您多多指导、批评。”

“请各位同事多多帮助,我一定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秦城有点惶恐,倍感压力。这些场面上的话,虚虚实实,当不得真。秦城知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免不了的明争暗斗。这年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谁不是带着一箱子的面具闯天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