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朱元璋的话音落下,殿内众人纷纷告退。本来胡长安也想随大流溜了,但是思来想去,胡长安还是落后了众人一步,朝朱元璋躬身道:“陛下,不知朗姆酒的推广,进行的如何了?”
本来胡长安交了配方以后,也就不想再过问朗姆酒的生产和销售了。可无奈从崇拜值的增长上看,朗姆酒竟远不如肥皂畅销。眼下正值初秋,照理说已经进入了甘蔗的收获季,如果朗姆酒推广比较成功的话,应该能够一举收获大波崇拜值。这可着实把胡长安急坏了。之前一直找不到机会问朱元璋,如今难得有了面圣的机会,正好抓住机会一起问问。朱元璋面对自己大孙的救命恩人,自然是怎么看怎么顺眼,笑着回道:“胡爱卿啊,多亏了你的酿酒法,如今朕已经在温岭(浙江省台州市)和岭南(广州省)推广酿造朗姆酒了。”
“不过这新方法的推广还是需要时间的,估计再用个三五年,爱卿就能在应天城的酒馆里见到朗姆酒了。”
三五年?!胡长安人都傻了。古代科技不发达,效率低点也是正常的。可三五年,这未免也太慢了吧?照这个速度,要想实现自己复兴大明的梦想,可不得等到猴年马月?见朱元璋兴致正好,胡长安小心翼翼的继续开口问道:“不知陛下是用何种方式推广朗姆酒酿造的呢?”
“自然是允许种甘蔗的农户用朗姆酒抵税赋,交一斤朗姆酒抵一斤甘蔗。”
朱元璋撵了撵胡须,颇为得意的开口道。“如今朕已派遣户部官员到温岭和岭南去宣传朗姆酒的酿造方法了,相信过不了多久那里的百姓就可以学会酿造朗姆酒了。”
胡长安一听,更呆了。难怪这朗姆酒推广不起来。本来农民就有着天然的保守性,朝廷突然来宣传一个花里胡哨的朗姆酒酿造方法,这些农民肯定不敢轻易尝试。就算朗姆酒能抵赋税,但在大多数农民看来,肯定还是老老实实种甘蔗强。如果按照这样的做法,这朗姆酒能推广的起来才是怪事。不行,千万不能让老朱这么搞下去。想到这,胡长安扑通一声跪下,朗声道:“陛下,草民有一推广朗姆酒的良方想呈上,不知可否?”
“哦,说来听听?”
朱元璋颇有兴致的在龙椅上坐直了,想听听胡长安的见解。毕竟这朗姆酒还是胡长安发明出来的,作为发明者更懂一些酒类的推广方法也是不足为奇。而且,胡长安刚刚还把自己的大孙救活了,这简直可以说是是神迹也不为过。如今,朱元璋已经把胡长安的话信了七八分,自然是很想听听胡长安在这方面的看法。胡长安行了个礼,道:“不知陛下有没有想过,利用商业诱导朗姆酒的推广?”
“这怎么行,绝对不可!”
朱元璋一听顿时怒气冲天,差点差人把胡长安拖下去。不过念即胡长安刚刚救过自己孙子的命,朱元璋也是强压怒色,向胡长安解释道:“胡爱卿,这商业,可是万万不能推广啊!”
“一旦朝廷做主推广商业,那就是默认要抬高商人的地位,这可是动摇国本的大事情啊!”
“如今我大明建国不过区区十三年,刚刚从蒙古人手里把江山夺下来。”
“连年战乱,一边是人民吃不饱饭,一边是大量土地闲置,怎么办?只能动员人民去开荒。”
“所以当下必须抬高农民的地位。只有开荒成功,更多的农人投入耕种,咱大明才有粮食,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要是国家鼓励商业,那原本老实的农人,难免会眼馋经商的巨额利益,转而去做商人。”
“届时大量的土地闲置,那可真是国不将国啊!”
“胡爱卿,此事今后万万不要再提了!”
胡长安见朱元璋一脸怒容,心下也是一阵触动。果然皇帝也不是吃素的。朱元璋这一席话,的确有道理。然而这个道理,只是针对封闭的小农经济而言的。在封闭社会中,大家都自给自足,耕种才是国本。一旦商人变多,原本耕种的人就会变少,社会上流转的物品变少了,自然会对整个社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冲击。但是海外贸易兴起后,一切可不是这么玩的。在开放贸易体制下,国内生产的货物面向的不仅仅只是国内市场,而是面向全球。生产的越多,获得的利润也就越多。只要打开别人的国门,本国的产品就能自由的在海外倾销,赚取百倍甚至千倍的利润。届时,只有商人才能成为对外贸易的桥梁,帮助国内的生产者赚取难以想象的回报。看来,只有凭借对外贸易大赚一笔,才能真正打消朱元璋重农抑商的想法。现在胡长安首先要做的,就是在朱元璋心中种下一颗商业的种子。胡长安也不急着反驳,只是抱拳道:“陛下用心良苦,一心为民,草民必将把陛下的教诲谨记在心。”
朱元璋听罢,心头的火顿时消下去不少。看来这小子还是懂点事的嘛,没像那群腐儒们一样动不动就死谏,还听不进去任何解释,神烦。“不过陛下可否与草民打个赌,如果草民能种出亩产二十石的祥瑞,那届时陛下就把朗姆酒的推广全权交给草民如何?”
“那自然是可以。”
朱元璋眼睛也不眨的回道。亩产二十石啊,可是足足比当今主要的农作物多了二十倍!还能在沙土地种植!要是真能种出来,那这点小事算什么?加官进爵都是小意思,指不定朱元璋还要把胡长安抬进农庙供起来呢。“谢陛下。”
胡长安听罢,也是心满意足的退出了养心殿。呵呵,等土豆种出来的时候,就是自己大显身手的时候了。现在大的不行,那就先来个开胃小菜吧。胡长安信心满满。用现代手段,别说是三五年了,半年后,京城酒馆内就能遍布朗姆酒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