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水墨鄂州 > 第二十四章:遗珠蒙尘于的帝尧之子——丹朱

第二十四章:遗珠蒙尘于的帝尧之子——丹朱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在上古时期,曾经来过鄂州地界的第二个比较知名的人物就是尧帝的长子丹朱,民间野史记载丹朱天生聪慧,智商极高,尤其是在治国理政的能力方面丝毫不逊于舜帝,可见当时帝尧是将丹朱当做接班人来培养的。因为在从古至今,要说某人在艺术方面有天赋没有问题,但是治国齐家平天下的能力确是需要通过后天培养的。可是,在部落联盟制度的后期,各大势力开始围绕到底是共主天下还是家天下争夺了起来,说白就是谁的拳头硬谁就说了算,深谙这一道理的舜帝便采取先下手为强策略,带头发难囚禁了正在帝位的尧。然后,缴诏布告天下宣称帝尧禅位于自己。但是,又不让帝尧的儿子丹朱及忠于他臣子去觐见帝尧,说白就是最原始版本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反正当时大局为舜帝所掌控,天下大势也都是禅让制度,也就没有人怀疑舜帝话语了。为了宣扬舜继位合法性,舜帝的智囊团队便对抹黑丹朱的形象,说其从小深受尧帝的宠爱,其个性刚烈,爱与人打架,做事坚决有主见,因此被尧帝视为“不肖乃翁”,就是这一个“不肖”,让丹朱背上了恶人的名字,被后世误读了五千年。其中,说得最有鼻子有眼的就是《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的一个故事,话说:一日,帝尧感觉自己年纪大了,便开始想着物色接班人,就和四岳商议。帝尧问道:"你们认为谁能继承我的事业呢?"大臣放齐回答说:"你的儿子 丹朱 通达事理,可以继任。"尧哼了一声说:"吁!顽凶,不用。"其实,丹朱不仅是有机会成为帝尧的继任者的,且还有背后力量鼎力支持,不然怎么会有后期舜伐三苗之战。得知父亲被舜帝囚禁的丹朱顿感形势不妙,于是便带领族人速即往鄂渚荆蛮一带逃避,按道理当时天下已然有九州地域趋势,丹朱作为帝尧的合法继承人应该有很多地方可以去。可是,他却偏偏选择了生存环境相当恶劣的鄂渚荆蛮地域,究其原因无非有两三个,首先是当时生活在鄂州一带樊氏家族集团刚刚被册封为可以立国称君,对当时帝尧集团还是非常感恩戴德的,至少不会加害于丹朱;其次,尧帝时期部落之间战乱不断,丹朱在随父亲尧征讨三苗过程中为避免伤亡,便用围棋决定胜负,最终打败并征服了三苗部落,这样不动刀戈就不战而屈人之兵使得当时三苗部落首领田昌五和夸父部落夸父对丹朱非常佩服,这样的大环境很适合丹朱生存下去;最后一点,是尤为重要的一点,当时鄂渚荆蛮一带全都是湖泽水域,丹朱率领族人兵微将寡根本不是舜帝对手,加上太古时期中原部落基本都不太熟悉水战,想要活得长久只有往鄂渚方向逃。丹朱,来道鄂渚荆蛮一带的第一站就是当时鄂州,也就是现在鄂州市鄂城一带,原因是当时想要过汉江必须有人接应,这个接应的人就是当时纵横江汉流域樊氏势力集团。毕竟是带着主角光环出生的皇亲贵胄,丹朱在其父亲帝尧倾心的培养下,多少学到了些真本事,到达当时的鄂州地界后,丹朱眼见江淮鄂渚灌木丛生,乱石遍地,毒蛇猛兽成群,百姓的生活十分艰难险恶,面对这样险恶环境,其便下决心和百姓团结在一起,将从中原带来先进生产生活技术倾囊相授,不仅帮助鄂地人民焚绕山林,驱赶猛兽,修筑渠道,还手把手的教授当地百姓耕耘播种、兴修水利,使当地农业生产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还把先进烧制陶器技术教授给了当时樊氏一族,使得鄂地族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一时间鄂地疆域内百姓过着人无袖手,田无荒蒿,路人互让,长幼有序的幸福生活。也正是因为黑科技的加持,使得当时还是部落文明樊氏家族迅速成长为能和封国平起平坐江淮霸主大国,最后还成为了夏朝开国七大功勋之一的贵胄。后来,由于舜帝咄咄逼人气势,为了不连累樊国,丹朱无奈之下只好带着族人顺着汉江流域继续顺流而下,最后在湖北丹江口一带居住了下来。可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舜帝担心自己历史会再次重演,更为了保证自己帝位能顺利的传给子孙后代,一直对丹朱穷追不舍追杀,最后将其斩杀在了丹江口一带。因为感恩于丹朱对荆蛮鄂地一带贡献,当地人便以其生活过河江命名为丹江。且其死后,在道教中被封为齿神和口神,道教中齿神是掌管三界妖魔鬼怪的神仙,因为其征服并统帅过三苗部落和夸父部落,据称人们朝拜丹朱可以避祸消灾;口神是掌管占卜祸福之事,据说人们在占卜前,都要先拜丹朱,并口念道教八大神咒之一《净口神咒》,然后才打卦,否则,不灵。其后裔为了避祸多逃往到河南、陕西、湖北一带,且还改名换姓为尹,房,朱,白,狸、米、毛、石、袁、陈、高等姓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