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水墨鄂州 > 第35章:“围魏救赵”原始版本源于鄂州

第35章:“围魏救赵”原始版本源于鄂州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尽管夏代开启了中国古代第一个家天下的王朝,打破了史前时期部族联盟任贤取能的权力交接制度,以家族血缘关系的世代承袭取代了部族之间的权力转换。然而,当时各部族的力量仍然强大,部族之间也有自己独立的势力范围,夏王朝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影响力还不足以慑服那些存在着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老部族,这就导致夏朝后来数次卫国战争都是以失败收场。颜面尽失的夏族从此不再有号令天下群雄的微信,这就造成了其后东夷族后羿和鄂地苗蛮联军能轻而易举攻入夏族都城,但是名不正言不顺命也不会长久。公元前2020年,民间神话传说中东夷族首领后羿在专权夏族事务中,在争夺权利的过程中被一名叫做寒浞的人杀死,本来后羿是可以不用后院起火死得如此窝囊的,主要还是其曾经共同作战的盟友鄂地的苗蛮因家族事务提前抽身离开了当时的夏都安邑。本来已经到了摘取胜利果实的时候,为什么鄂地苗蛮会放弃唾手可得的东西,突然率部返回自己的老巢荆襄鄂地的家中呢?原因是居住在鄂地苗蛮后院起火了,老巢估计被人是偷袭了,被谁偷袭啦呢?当时盘踞在汉水鄂地一带的势力除了苗蛮自己外,就是在荆襄一带水土不服的前炎黄部落后裔的没落贵族们,按道理自从他们逃到荆襄一带后自己内部都一直攻伐不断,扯不清理还乱,那还有功夫抽出时间去捋苗蛮的逆鳞!?偷袭苗蛮老巢的势力当然不是避祸荆襄一带的尧舜后裔们,而是毗邻鄂地苗蛮势力范围的会稽,也就是现在江苏靠近湖北一带的越人部落。为什么远在江苏的会稽越人部落要长途奔袭鄂地的苗蛮部落呢?主要原因还是报仇,前篇说过禹在与东夷族作战凯旋而归的途中,走水路经过长江流域鄂地汉水地域时,被当时的苗蛮偷袭后大败而逃,最后逃到了江苏会稽这个地方,后来禹病死并埋葬在了会稽。这件事民间史料《越绝书·外传记地传》中有过这样的记载:“禹始也,忧民救水,到大越,上茅山,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更名茅山曰会稽。”

夏朝的开国君主禹虽然起死了,但是追随禹的还有为数不少的能征善战的士兵,以及夏朝勋贵集团的后裔们,他们无时无刻都在想着回归故国家乡,之前因为鄂地苗蛮势力蛮狠没有找到合适的出手机会。这次,鄂地苗蛮和东夷族联军横扫夏族地盘,且还打到了夏朝故都安邑去了,这件事搞得天下皆知。于是,“趁你病,要你命”是夏族人的一惯行事作风,在经过这近百年的发展后,随禹流落会稽的这群人不仅凭着势力战胜了当地越人部落,且还在当地取得一席生存之地屈服了当地土著居民为其效力,就这样机缘巧合之下终于等来了百年不遇的战机,一群激进的好战分子便当即趁机率部长途偷袭了鄂地的苗蛮和荆蛮诸部落,我们姑且将这群人叫做夏越。历史的上“围魏救赵”原始版本源于鄂州,本来准备在夏族逍遥快活一番的苗蛮,得知大本营被偷袭后当即集结所部快速回援鄂州之地,正好这就着了夏越人的道,按照当时从黄河流域一带回长江汉水就算是走水路顺流而下也至少要十天半个月。公元前1938年,算准时间和路程的夏越人趁着鄂地苗蛮自顾不暇之际,当即抽身回援岌岌可危的夏族,联合夏代诸侯国有鬲氏、斟灌氏和斟鄩氏族人公举夏族王候后裔少康一举灭掉了豷、浇和寒浞。这样少康(前1972年——前1912年),成为了夏朝的第六代天子,随后封自己的庶子无余到会稽越地的为君,让其在在南方会稽守护大禹的陵墓,主持宗庙祭祀。从此南方越国便与鄂地诸国接下梁子,随后在双方在江淮之地你来我往打了两千余年,当然这又是一段历史。同时,夏越族这招“围魏救赵”的军事思维被流传了下来,且影响后世数千年中华民族的军事思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